山南行·我行山南已三日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出自:山南行·我行山南已三日 更新时间:2017-09-30

该诗历来受到重视。究其原因,除了该诗形式上的特点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它充分地表达了陆游对时事,对政局的看法,标志着诗人整个人生历程和创作生涯的转折点。

前四句写景。自己在山南道上风尘仆仆,已经三日。只见如绳般笔直的东西大道漫延无际。汉中之地,处处是平川沃野,麦陇青青,长势喜人,蚕桑郁郁,男耕女织。这几句是摄影镜头中的广角镜,将山南的富庶之景描绘出来,这种富庶,无疑为军事行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下面四句为分镜头,写其地的民俗民风。原来此处与秦地相近,民气风俗尚豪壮,人们闲来以分队荡秋千与蹴鞠为乐,强身健体。此处遍地都是苜蓿,马食充裕,杨柳夹道,马拉的车辆在驿道上来来往往。大抵在宋金对峙之时,南宋失去战马产区,马匹多赖川马,南郑多马,所以能成为具有充裕战略资源的要地。

下面四句,则转为今古兴亡之感。汉中本为古今兴亡之地,史迹俱在,但只有山川,千年以来依然如故。当年韩信拜将的将军坛上,只余冷云低垂,似乎在悯怀昔时的荣光,而诸葛丞相的祠堂,也笼罩在暮春的余光之下。当年韩信登坛拜将,辅佐刘邦成就一代帝业,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都曾屯兵于汉中。这南郑的历史,是多么辉煌。由此,陆游想到了南宋的现实:宋朝失去中原已经四纪了,从江淮出师北伐中原,屡次遭受挫败,实在不是一条必胜之道。看来如果要出师中原的话,还是得以关中作为根本。

陆游的这种战略构思,既与南郑的史迹相合,也是对南宋恢复中原的具体军事行动的反思。宋高宗一心与金朝议和,但和议最终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幸亏采石一战,虞允文以老弱之兵阻止金军渡江,其后宋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遣将北伐,由江淮出师,却又因将帅不防,导致符离之败,从此意志消沉,不再敢言北伐。陆游有了在四和汉中的经历,其战略眼光陡然转变,改为以南郑为根据地出师关中,再由关中东出恢复中原。这种战略思想的转变,最早就体现在这首《山南行》中。

此诗以军事战略家的眼光来写山南之行,笔下的景物无不为其战备思想而服务,而对汉中古史迹的感慨,又蕴含着一股怅然之感:昔日的良才已逝,南宋何时才能有如许贤才呢?然而,这并不妨碍陆游提出他的由汉中取关中、由关中取中原的战略主张。因为陆游知道,不管有没有贤才,国家的山河破裂,都是需要这国家民族的每一份子去尽力恢复的。此诗中洋溢着的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得这种感慨愈发深沉动人,结尾蓦然而止,因前面有丰厚的内容和情感的铺垫,从而给人一种激励震动之感。

山南行·我行山南已三日: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9652.html

陆游: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html

《农家叹》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以白描手法,通过一位农民的诉说,反映他如何日夜劳动,向往过太平日子,但又受到官府滥征暴敛,以致无以维生的血泪遭遇。全篇语言平实,刻画真切,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农民深切的同情。

该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暮春,当时陆游71岁,在山阴三山别业。陆游在农村生活多年,又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对农民疾苦怀有深刻同情。于是作者便借农民口吻,创作了该诗。

作者陆游资料

陆游

陆游的诗词全集_陆游的诗集大全,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 查看详情>>

陆游古诗词作品: 《夏日六言》 《江上·江上霜寒透客衣》 《读书·力不扶微学》 《感遇·我初居三山》 《石洞饷酒》 《杂感·雨霁花无几》 《少游韵·小丑盗中原》 《卧龙·危磴盘纡上翠微》 《邻山县道上作》 《春雨·春愁无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