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出自: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更新时间:2017-10-31

注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徐门:一作“徐州”。

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指石潭的水与泗水相通,水的涨落清浊常常是一致的。

乌:乌鸦。

黄童:黄发儿童;白叟:白发老人;睢盱(suīxū):喜悦高兴的样子。

麋鹿:鹿类的一种。

猿猱(náo):猿类的一种。

白话译文

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8888.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第一首(照日深红暖见鱼)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灵活,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欢喜异常、激动难耐的在场者,归家之后一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腾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凌虚台·才高多感激》 《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 《徐君猷挽词·一舸南游遂不归》 《雷州·旧时日南郡》 《千秋岁·次韵少游》 《南歌子·带酒冲山雨》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过于海舶得迈寄书酒作诗远和之皆粲然可观子》 《刘顗宫苑退老于庐山石碑庵》 《赠钱道人·书生苦信书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