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注释译文
注释
⑴哄:一阵喧闹。
⑵永昼:白天。端居:谓平常居处,安居。
⑶丝莼(chún):湖水植物,可作菜。
⑷珠粳:贵重粳米。
⑸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⑹惯:习惯于。瑶池:西方仙境。
⑺羽觞(shāng):酒器,酒盏。用形似羽(鸟)、觞(兽)作,故名。沈:即“沉”。
⑻青鸾(luán):女子,这里指歌妓舞女。
⑼铢(zhū)衣:轻衣。古代二十四铢为两,这里极言衣轻。摇曳:飘荡。
⑽壶中天地:仙境之一。
⑾飘堕:飘落。
⑿步虚声:道士唱经礼赞声。露寒风细:喻指贫寒生活。
⒀银蟾:传说中的月亮。
白话译文
亭前小沟东临长江,柳岸苇堤一望无际,安静的村庄只有卖鱼卖柴的人在早上作生意时才喧闹一阵子。整天安居无事,光阴白白度过,什么事也未作成。不过,莼菜、白藕、珍米、锦鲤等食物,年复一年地离开不了。
想和旧友痛饮如浮丘在瑶池般的生活,歌妓舞女穿着仙女般飘柔的衣,轻歌曼舞于仙境。飘落到了人间,再也听不到道士诵经之声,只好过着风露交加的生活。我抱着一张白色的琴,独自一人面对月宫弹奏;否则,对君思念之情是难以寄托的。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131.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上片,运用景事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开头五句,写了临皋烟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它们叠印成了“连云际”的“潇洒”而喧闹的渔樵之乡的风景图,很有特色。面对如此美丽的江滨风光,东坡竟产生了与常人不同的人生感叹:“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然而,东坡毕竟是东坡,迅即调整心态,从“丝莼”、 “玉藕”、“珠粳”与“锦鲤”的寻常百姓生活中,看到了一条值得留恋的人生道路。
下片,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回忆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叹贬居黄州后的无奈心境。开头六句,从宴饮和歌舞两个侧面,再现了当年东坡京城那种“浮丘”仙人式的、“瑶池”仙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舞”的缥缈轻举美之情景。颇有“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柳永《木兰花》)的韵味,反映了东坡借仙人、仙境以解脱空虚苦闷的无奈心态。紧接着,笔锋一转,反照现实,天上人间,好不凄凉,从“瑶池”、“壶中天地”的仙境陡然“飘堕人间”,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与《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作《越调笛声慢》赠公显的心境一样,唯一告慰故友的是“我”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遥慰,否则, “此怀难寄”。
全词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的点化引用,作者将自己此时此地对人生、对现实怀有虚无感和伤叹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道时光易逝,叹怀才不遇;借仙话隐道,解脱空虚愁苦。纵观全词,抓住虽以“抱琴”“独向银蟾”遥慰,仍隐留着“此怀难寄”之感。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读山海经·金丹不可成》 《次韵法芝举旧诗》 《见和仇池·上穷非想亦非非》 《和赵景贶栽桧》 《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 《李白谪仙诗》 《谒金门·秋夜》 《火星岩·火星岩下石凌壁》 《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 《寒食雨·自我来黄州》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的名句翻译赏析
- 飘堕人间,步虚声断,寒露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 - 苏轼 - -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 - - 苏轼 - -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 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 - 苏轼 - -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 - - 苏轼 - -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 赏析 - - 苏轼
-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 -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好事近·烟外倚危楼》-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发源》- -赏析 - - 苏轼
- 古诗《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万人鼓噪慑吴侬》- -赏析 -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