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春芳·红杏了鉴赏
与咏梅花、咏海棠一样,苏轼以梨花自况,袒露他贬居黄州后心胸仍像洁白梨花那种旷达情怀。
上片,以反衬手法,从视角上写梨花的品格。“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开头三句,以“红杏”开过了,“夭桃”谢“尽”了来衬托梨花盛开状态,交代梨花独放的暮春季节。“独”字一用,宛有万花皆离我独笑的孤姿;“占春芳”再无他花,只有此花独为大地占尽春芳,显示高洁。以红衬白,个性鲜明。“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从嗅觉上和心态上,以反衬之笔,写梨花的自然清香和沁人脾的魅力。兰草与麝香本是花中之王和香中之首,在此与梨花相比,自然逊色多了。但他并未贬低兰麝。然而,作者巧妙地指出:兰麝怎能和“自然透骨生香”的梨花相比,进一步突出了梨花的名贵地位和观赏价值。这为下片写人埋下了隐示性的一笔。
下片,运用了正喻手法,写包括作者在内的游黄州、武昌的友人梨花般的品格。“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突出他们饮酒赏花,酒花香醉的谐谑情景。“对酒莫相忘”为领颔句,领取串连下文。喝上了酒,就会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还兼有或占尽那似酒似花的、“无花香自远”的“明光”酴醾的韵味。酒、佳人与酴醾的联系是从白色与麝香般的气味为媒体的。紧接着两句点题:“只忧长笛吹花落,除了宁王。”由上的写物而隐喻到写人,让人留恋的红杏、夭桃最后凋谢了,但最担心的是梨花,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很显然,作者以此隐寓着贤明的神宗,能否像宁王那样,不要吹落他这“梨花”。
全词笔法奇特,博喻成堆。先是以“红杏”、“夭桃”红色和凋谢反喻梨之白花和盛貌;继而以兰麝的兰黑色和沉香来正喻梨花般的白花和透骨的本质;再以上片的花物来喻隐下片的人事;下片又以酴醾般的酒、花与忆想中的“佳人”相喻,且三者融为一体,互得益彰。最后,借花抒发花与宁王息息相关的命运,来影射宋朝皇帝是否爱惜孤洁梨花般的贬臣东坡;何况苏东坡早是“酴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齐安花了。
占春芳·红杏了: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338.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十二月。上片用对比的手法写赵晦之不以个人升沉为念的贤德,于颂扬中表达出苏轼对友人的体贴和宽慰。下片写苏轼自己希望归退田园,在意念上紧承上文,说明赵晦之丢官并非不幸,仍是慰勉友人。全词融入散文句法而不落痕迹,表达了苏轼体贴慰勉的情意。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十二月,东武令赵晦之罢官归海州,苏轼作该词以赠别。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新城陈氏园次晁补之韵》 《双井白龙·岩泉未入井》 《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萨泉见饷》 《望夫台·山头孤石远亭亭》 《踏莎行·山秀芙蓉》 《次韵刘贡父叔侄扈驾》 《和叔盎画马次韵》 《戚氏·玉龟山》 《次荆公韵四绝》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古诗《占春芳·红杏了》的名句翻译赏析
-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 - 苏轼 - - 《占春芳·红杏了》
-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 - 苏轼 - - 《占春芳·红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