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笔·父老争看乌角巾注释译文
注释
⑶乌角巾:隐士之冠。许浑诗:“归卧养天真,鹿裘乌角巾。”
⑷宰官:泛指官吏。作者因作宰官,借此自喻。
白话译文
父老们争着看我这黑色的头巾,是因为我这个平民,曾有过官职在身。
而如今,溪边路口人独立,看夕阳西沉,数过路行人。
纵笔·父老争看乌角巾: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567.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第二首诗描写诗人处境的寂寞。组诗的前一首从寂寞写到热闹,这一首则从热闹写到寂寞。起二句说诗人出门时,有许多“父老”围着看他。他此时虽然像隐者、普通书生那样戴着“乌角巾”,但“父老”们知道他是一个曾经做过“宰官”的不平常人。角巾是隐士们喜戴的头巾,屡见于《晋书》记载。乌是黑色,杜甫《南邻》诗有“锦里先生乌角巾”之句。“现宰官身”,语出《法华经》,宰官,泛指官吏,用典无痕。苏轼虽然在政治上屡遭打击,屡受贬谪,但他才名极大,贬谪时经常有人欢迎他。他在黄州时如此,在惠州时也是如此,他诗中就有“到处聚观香案吏”、“父老相携迎此翁”之句。在儋州,“父老争观”,不只是“曾现宰言身”之故,而是他的文章、气节之名,也略传到海南中来。父老的亲近足以自豪,但诗人说“缘”(因为)的是“宰官身”,又足自悲。
这二句写的是热闹中的寂寞,自豪中的悲凉。后二句专写寂寞,弥见悲凉。一阵的热闹过去之后,“路人”少到可“数”,环境的荒僻寂寞可知。诗人闲着无事在“数”这些“路人”,加以“斜旧”、“古路”,只身“独立”,显得悲凉之至。但诗句只写物象,不着议论,不抒情感,不露“寂寞”与“悲凉”的字样,而寂寞与悲凉自在物象中见出。一个才高一世,在文坛、政坛都能大显身手的苏轼,落到这种境地,就其自身来说,是不幸,就国家来说,又是十分不公平。但诗人却不自嗟叹,而用自我欣赏、自我回味的心境来对待它。他的旷达胸怀盖着内心的不平,但这种旷达只会把不平保持得更深微、更长久。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能用恬淡的笔触,不露痕迹地来反映悲凉情境,蕴蓄着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高情远韵,余味悠然,而客观上却会引起读者极大的同情和为之产生愤慨。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吴中田妇叹》 《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端午帖子词·采秀撷群芳》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圣明宽大许全身》 《次韵王滁州见寄》 《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簿雅州户掾》 《皇太妃阁·孝心日奉东朝养》 《书刘景文所藏王子敬帖绝句》 《赠孙莘老·嗟予与子久离群》
古诗《纵笔·父老争看乌角巾》的名句翻译赏析
-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 - 苏轼 - - 《纵笔·父老争看乌角巾》
-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 - 苏轼 - - 《纵笔·父老争看乌角巾》
《纵笔·父老争看乌角巾》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纵笔·父老争看乌角巾》- - 赏析 - - 苏轼
- 古诗《纵笔·父老争看乌角巾》- -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纵笔·父老争看乌角巾》- -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减字木兰花·送别》-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路转山腰足未移》- -赏析 - - 苏轼
- 古诗《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 -注释译文 -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