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注释译文
注释
平莎(suō):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耦(ǒu)耕:两个人各拿一耜并肩耕作,此处泛指耕作。
蒿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薰:一种香草。
使君:词人自称;元:原之意。
白话译文
柔软的青草和整齐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
春日和暖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带着蒿艾的熏香扑鼻而来。我虽为使君原是农夫出身。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8892.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第五首(软草平莎过雨新)写雨后农村风光春色和雨后感受,抒发作者的欣喜之情,表达了归田退隐的思想。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雨过之后,空气更加清爽新鲜,小草平莎更加柔软嫩绿、摇曳生姿,道路之上布满一层轻沙,却洁净无尘,马儿欢快地奔走其上。景物是词人眼中的景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环境的清新、舒适便是词人欢快、舒畅的情感反映,软、轻等字眼便既是莎草、沙路的特征描写,也是词人舒爽、轻快的内心再现。“何时收拾耦耕身?”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词人不禁怀想,何时能够耦耕田亩、归隐田园,这其中既有词人对于农村田园的热爱之情,也暗含了词人因游宦疲倦、仕途多舛而渴望隐居的情感。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太阳暖暖地照在桑麻之上,桑麻泛着翠绿的光泽,动人眼目;微风从蒿艾中吹拂而过,蒿艾散发出如薰的香味,沁人心脾。这两句对仗极为工整,描摹之景也极为美妙,“暖”字给人的心窝带来无尽的温馨,“光似泼”三字把田野繁茂蓬勃的景象渲染地淋漓尽致,气如薰带来袭人的芳香。“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片中的“何时收拾耦耕身?”相互照应,而意思则更进一层,上片只是说渴望归来,而此句中词人深深感叹,原来自己本是此中之人。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元是此中人”一句含蓄隽永地收束全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这五首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以诗的句法入词,是这组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辛弃疾的农村词便直受到苏轼词的影响。
这些词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这些在中国词史上苏轼是第一个卓有成绩的。同时,在艺术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善于抓住特定情况下的景。抒发此时此地的情。善于运用平常的景表现朴素而又丰富深厚的情。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以屏山赠欧阳叔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永安宫·千古陵谷变》 《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 《见和仇池·上穷非想亦非非》 《洞庭春色·二年洞庭秋》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老可能为竹写真》 《龙山补亡·吾闻君子》 《复次放鱼前韵答赵承议陈教授》 《池上·小池新凿会天雨》
古诗《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的名句翻译赏析
-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 - 苏轼 - -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 - 苏轼 - -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 赏析 - - 苏轼
- 古诗《浣溪沙·白雪清词出坐间》-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 -赏析 - - 苏轼
- 古诗《鹊桥仙·七夕》-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 -注释译文 -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