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注释译文
注释
⑴养子:生育子女。《礼记·大学》:“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⑵愚且鲁:愚昧无知,反应迟钝。愚是愚昧、愚笨;鲁是迟钝、笨拙。
⑶公卿:泛指高官。汉荀悦《汉纪·昭帝纪》:“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白话译文
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687.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孩子的教育话题,看起来观点荒谬,实际上是反讽,因为在苏轼看来,当时的公卿宰相,都是一些只会保持权位,毫无治国才具的人。《东都事略·神宗本纪》:“元丰五年夏四月癸丑,更官制,以王珪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确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章敦门下侍郎,张璪改中书侍郎,蒲宗孟尚书左丞,王安礼尚书右丞。”可见在元丰年间的宰执大臣,都是才具平庸的人,这就难免东坡要发出不平之鸣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在《自退之道》的一章里说:“东西方的政治规则完全一样,爬到顶端的一定是庸才。”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因为做大官的,最好不要负什么责任,对事既不必肯定,也不宜否定,操持模棱两可,出语含含混混,这样就无往而不利。做大官高官要特别小心,不可随便得罪人,且要多施小惠给人家。但是苏东坡不是这样的人,对做大官成功的规则,他一样也不能恪守,所以遭到无情的打击而颠沛流离,因此才会发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不平之鸣了。
另外,苏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不会不知道历史上曾有装糊涂而保全身的先例:春秋时代的卫国,有个大夫宁武子,他经历卫国两代的变动,从卫文公到卫成公,无灾无难地安然做了两朝元老。孔子道出了个中原委:“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会装糊涂。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糊涂别人就做不到了。”苏东坡要儿子“愚”,是为儿子设计的一种人生策略,就是学习宁武子的“愚”,也就是老子的“大智若愚”。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苏东坡明白自己就是因为太过突出,反而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他要儿子隐匿锋芒,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一转折也;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二转折也;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三转折也。苏轼的牢骚全在这些转折中。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 《夫人阁·雪消鸳瓦已流澌》 《四君子·小阁低窗卧宴温》 《桃花·周诗记荼苦》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 《双井白龙·岩泉未入井》 《和人回文·前堂画烛夜凝泪》 《六咏·东斋手植柏》 《八境图·涛头寂寞打城还》 《送运判朱朝奉入蜀》
古诗《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的名句翻译赏析
-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 - 苏轼 - - 《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
-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 - 苏轼 - - 《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
《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 - 赏析 - - 苏轼
- 古诗《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 -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 -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蝶恋花·密州上元》-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舟中夜起·微风萧萧吹菰蒲》- -赏析 - - 苏轼
- 古诗《陌上花·陌上山花无数开》-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题惠州灵慧院壁》- -创作背景 -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