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苏轼的诗 > 次韵前篇 >注释译文的意思

次韵前篇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出自:次韵前篇 更新时间:2017-11-02

注释

1、“去年”二句:苏轼自注:“去年徐州花下对月,与张师厚、王子立兄弟饮酒,作‘苹’字韵诗。”按所言即在徐州所作《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2、小院:指在定惠院的居所。闭门:即上篇“无事不出门”意。

3、“万事”句:言花之或开或谢,不可预期,犹人事兴衰无定。

4、“馀年”句:言剩下的岁月如一定量的酒,经不起倾泻。禁(jīn今),受得注。

5、“忆昔”二句:苏轼自注:“樊口,在黄州南岸。”按此指治平三年(1066)苏轼与苏辙护送父丧归蜀途经樊口事。溯(sù),逆水上行。

6、“长江”二句:言江流不息,时光迅逝,自那时以来,白发纷生,不肯饶人。宁少借,肯少许宽假。

7、五亩:《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沮溺:指长沮、桀溺。春秋时人,隐于耕者。《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此句言欲归田又未能。

8、凌:压倒,超过。鲍谢:鲍照谢灵运。六朝名诗人

9、“至今”二句:言归田打算落空,对不起青山白云,至今犹独居他乡,

10、食蓼:言吃苦而甘,不知避开。东方朔《七谏·怨世》:“蓼虫不知徙乎葵菜。”王粲《七哀诗》:“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

11、啖蔗:《世说新语,排调》:“颐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此以喻老境安闲有味。

12、“忧患”句:言忧患虽成过去,但梦中想起仍感到害怕。

13、“穿花”二句:苏轼虽挂名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是“罪人”行动要受地方官的监视,故有此语。杜甫《戏赠郑广文兼简苏司业》:“醉则骑马归,颇遭长官骂。”

白话译文

去年的花落时节我在徐州,月下酣饮唱歌度过一整夜。

今年我在黄州又见花儿开,院门紧闭,清风寒露降下。

万事如花开花落不可预期,我的余生如酒哪禁得住泻。

我昔日曾扁舟逆水过巴峡,曾在樊口落帆,桅杆低压。

长江之水空自滚滚东流去,我满头白发而又缺少依靠。

竞无田地如同沮溺般隐居,空有千篇诗文超过鲍、谢。

至今不能归隐有愧于云山,我免不了孤衾独眠在客舍。

少年时辛苦真的如同吃蓼,老来时清闲却正像吃甘蔗。

我无饥无寒就暂且安居吧,忧患已成空,梦中仍害怕。

只好穿花踏月去喝农家酒,免得喝醉归来又挨长官骂。

次韵前篇: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99694.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该诗曲折地表达了他痛苦、孤寂、无奈的复杂心情。一开头,就将“去年”、“今年”对比:去年的徐州,明月之夜,诗人痛饮酣歌,十分尽兴;今年的黄州,花开时节,清风夜露,东坡独自紧闭院门,愀然度过。今昔对比,情形各异,苦乐不同。东坡不禁悲从中来,“万事如花”,未来不可预期,馀生如酒泼洒般地轻易度过。

写到这里,东坡很自然地想起了十五年前。曾因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蜀中经过樊口,没想到今天自己竟然真的流落此地。偶然或是必然,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东坡想到自己才人中年就平添自发,想到自己空有满腹鲍照、谢灵运一样的才华。想到归隐却又不能自拔于尘世,只得孤独地寓居贬地。真有些辜负了青山和白云。

写到这里,东坡只好用两个比喻来安慰自己。年少时实在十分辛苦,就如同吃苦味的辣蓼一样,到老了人生闲散就如同吃甘蔗了。既然还能没遇“饥寒”,那就暂且安居吧。然而,自慰毕竟是暂时的,就连梦中都还在担惊受怕,没人可以为我解忧。那就“穿花踏月”去饮酒吧!还必须趁着夜色,免得遭上司的责骂。东坡心中的五味杂陈可想而知。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首诗语言清丽、风格峭拔,写景、叙事与抒情自然结合。去年、今年,花落花开,本该一样“酣歌”,一样欢饮,一样高兴,然而现实仕途的理想、归山的愿望都已成空,孤独悲哀、惆怅无奈、悲愤抑郁的情感油然而生,花也不可预期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衬衷情的写法。这种反衬,将悲哀的感情渲染得更加深沉,艺术感染力更加强烈。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和陶劝农·岂无良田》 《种德亭·名随市人隐》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 《和陶杂诗·孟德黠老狐》 《菡萏亭·日日移床趁下风》 《读晋史·沧海横流血作津》 《贫家净扫地》 《惠澄心纸·诗老囊空一不留》 《安国寺寻春

《次韵前篇》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