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塔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赏析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相比楚地民俗来,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开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饭和竞渡不是呈现为娱乐化的热闹的民俗场景,而是祭祀与追怀的真正仪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强烈的情绪活动。作者一再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议论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如事之无凭与人情之殷切,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最终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一联贯之,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就李商隐一生的经历来说,令他至感不安的应该是宰相李德裕之远贬岭南。李德裕之被贬,表面上固然是由于“吴湘案”,但都知道,这是牛党白敏中上台后所精心安排的计划。主要是将李德裕及依附其左右的所有力量,全部铲除。(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载)。
近人傅璇琮曰:“今按《唐大诏令集》卷五十八载《李德裕潮州司马制》……今观制词,无一语道及昊湘之狱者,所举罪状多为虚辞,可见十二月之贬,吴湘狱尚未结案,白敏中等已迫不及待而贬德裕”(《李德裕年谱》)。
李德裕之被贬,在晚唐政治史上,是一件大事。对李商隐个人而言,当然也是一件大事。李德裕被贬,其他的有关人物,如郑亚、李回、魏铏、元寿、蔡京、李绅、崔嘏等人,无一幸免。李商隐与郑亚、李回、蔡京他们素有交情,这就令他更感徬徨了。平心而论,李德裕是一个治国的良才,“吴湘案”无论如何,不能构成李德裕远贬岭外的理由。这样的人,是值得怀念的。李商隐这首诗,应该是为了怀念李德裕。写此诗的时间,应在大中二年(848)冬,或大中三年(849)李德裕卒于崖州之前。
相比楚地民俗来,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开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饭和竞渡不是呈现为娱乐化的热闹的民俗场景,而是祭祀与追怀的真正仪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强烈的情绪活动。作者一再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议论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如事之无凭与人情之殷切,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最终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一联贯之,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屈原塔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00477.html
苏轼: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6.html
《人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一二句写自古以来都说天随人愿,世人竟然深信不疑,这其实错误的观念;三四句说秦地之乌早已白头人尽知之,而君王昏昏然竟不知,用燕太子丹的事迹来反衬自己的境遇。全诗言词激烈哀怨极深,其笔触气愤填膺、怒不可遏,也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就李商隐一生的经历来说,令他至感不安的应该是宰相李德裕之远贬岭南。李德裕之被贬,表面上固然是由于“吴湘案”,但都知道,这是牛党白敏中上台后所精心安排的计划。主要是将李德裕及依附其左右的所有力量,全部铲除。(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载)。
近人傅璇琮曰:“今按《唐大诏令集》卷五十八载《李德裕潮州司马制》……今观制词,无一语道及昊湘之狱者,所举罪状多为虚辞,可见十二月之贬,吴湘狱尚未结案,白敏中等已迫不及待而贬德裕”(《李德裕年谱》)。
李德裕之被贬,在晚唐政治史上,是一件大事。对李商隐个人而言,当然也是一件大事。李德裕被贬,其他的有关人物,如郑亚、李回、魏铏、元寿、蔡京、李绅、崔嘏等人,无一幸免。李商隐与郑亚、李回、蔡京他们素有交情,这就令他更感徬徨了。平心而论,李德裕是一个治国的良才,“吴湘案”无论如何,不能构成李德裕远贬岭外的理由。这样的人,是值得怀念的。李商隐这首诗,应该是为了怀念李德裕。写此诗的时间,应在大中二年(848)冬,或大中三年(849)李德裕卒于崖州之前。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 《儋耳山·突兀隘空虚》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三首其一谁识天闲老骥途》 《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东南一峰丰下锐上俚人》 《鸦种麦行·霜林老鸦闲无用》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於南溪竹上》 《和代器之·雨过郊原一番新》 《诉衷情·琵琶女》 《次韵王仲至喜雪御筵》 《送张安道赴南都留台》
古诗《屈原塔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的名句翻译赏析
-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 - 苏轼 - - 《屈原塔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
-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 - 苏轼 - - 《屈原塔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
- 楚人悲屈原,千岁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 - 苏轼 - - 《屈原塔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
-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 - 苏轼 - - 《屈原塔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
《屈原塔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屈原塔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 - 赏析 - - 苏轼
- 古诗《屈原塔在忠州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 -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赏析 - - 苏轼
- 古诗《行香子·昨夜霜风》- -赏析 - - 苏轼
- 古诗《纵笔·北船不到米如珠》- -创作背景 - - 苏轼
- 古诗《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 -注释译文 - - 苏轼
- 古诗《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 -鉴赏 -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