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王融赏析
全诗八句,分为两节。前四叙王融生平。起句“元长秉奇调”,用“奇调”二字总评王融。次句“弱冠慕前踪”,是对“奇调”的具体说明。“眷言怀祖武”,回顾祖先的功迹,更使他产生远大的抱负。“一篑望成峰”写沈约对王融的功亏一篑不无惋惜之意。后四句抒写哀伤之情。“途艰行易跌,命舛志难逢”,紧承前二句,申述王融功亏一篑、未能踪迹前武的原因在于“途艰”、“命舛”。“命舛”是虚,“途艰”为实。王融有志难逞,根本原因是和当时残酷的政治斗争有关,他拥戴竟陵王萧子良,关键时刻,子良寡断;郁林王即位,王融下狱,子良又不敢救,因此不能不死。
沈约由宋入齐,又经历这一事变及以后萧鸾的废郁林王、海陵王自立,萧鸾的大肆杀戮高、武诸子等等变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较深刻和清醒的认识,因此“途艰”二句多少也包含着兔死狐悲的凄凉之慨。王融被害不久,沈约出为东阳(今浙江金华)太守,就仕途而言,当然很不畅快,其诗则云:“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又因得以避害远祸为幸事。梁代建立后,武帝虽为西邸旧友,但对历仕三朝十余帝的沈约来说仍心有余悸,沈约以至用事十余年,“政之得失,唯唯而已”(《梁书》本传)。“途艰”二字,写出那一时期多少文士的不幸,不止王融一人。“折风落迅羽”,“折风”喻王融追迹祖武之时,竟遭意外打击致死。王融下狱,郁林王让中丞孔稚珪罗织罪名,融《下狱答辞》愤然而曰:“若事有可征,爰对有在,九死之日,无恨泉壤。”沈约对王融的冤死,极为同情,故结云:“流恨满青松”,诗已尽而意未尽。
此诗处处在“伤”字上落笔,伤王融的“奇调”,伤王融的功亏一篑及“命舛”,伤“途艰”,伤折风落羽;“流恨满青松”,其人已逝,而伤情不已。伤旧友,而自伤之情亦在其中。诗歌写得诚挚恳切沉痛。沈约长王融二十六岁,王融下世时他已五十多了,但全诗无丝毫以年长者自居的口吻,有的只是友人的深情,无限惋惜伤痛之情。读罢掩卷,使人更能感受到诗人的长者之风。鲍照的这首《门有车马客行》,是一首叙事诗,但抒情成分却很浓。诗人以第一人称手法,以朴实真切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充分体现出乐府民歌的特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鲍照 大半生的宦游异乡,从未以家相随,因而他的游子怨别之作,是具有雄厚的生活基础的。
沈约由宋入齐,又经历这一事变及以后萧鸾的废郁林王、海陵王自立,萧鸾的大肆杀戮高、武诸子等等变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较深刻和清醒的认识,因此“途艰”二句多少也包含着兔死狐悲的凄凉之慨。王融被害不久,沈约出为东阳(今浙江金华)太守,就仕途而言,当然很不畅快,其诗则云:“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又因得以避害远祸为幸事。梁代建立后,武帝虽为西邸旧友,但对历仕三朝十余帝的沈约来说仍心有余悸,沈约以至用事十余年,“政之得失,唯唯而已”(《梁书》本传)。“途艰”二字,写出那一时期多少文士的不幸,不止王融一人。“折风落迅羽”,“折风”喻王融追迹祖武之时,竟遭意外打击致死。王融下狱,郁林王让中丞孔稚珪罗织罪名,融《下狱答辞》愤然而曰:“若事有可征,爰对有在,九死之日,无恨泉壤。”沈约对王融的冤死,极为同情,故结云:“流恨满青松”,诗已尽而意未尽。
此诗处处在“伤”字上落笔,伤王融的“奇调”,伤王融的功亏一篑及“命舛”,伤“途艰”,伤折风落羽;“流恨满青松”,其人已逝,而伤情不已。伤旧友,而自伤之情亦在其中。诗歌写得诚挚恳切沉痛。沈约长王融二十六岁,王融下世时他已五十多了,但全诗无丝毫以年长者自居的口吻,有的只是友人的深情,无限惋惜伤痛之情。读罢掩卷,使人更能感受到诗人的长者之风。鲍照的这首《门有车马客行》,是一首叙事诗,但抒情成分却很浓。诗人以第一人称手法,以朴实真切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充分体现出乐府民歌的特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鲍照 大半生的宦游异乡,从未以家相随,因而他的游子怨别之作,是具有雄厚的生活基础的。
作者沈约资料
古诗《伤王融》的名句翻译赏析
- 途艰行易跌,命舛志难逢。折风落迅羽,流恨满青松 - - 沈约 - - 《伤王融》
- 元长秉奇调,弱冠慕前踪。眷言怀祖武,一篑望成峰 - - 沈约 - - 《伤王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