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十五讽诗书注释

朝代:南北朝 作者:鲍照 出自:拟古诗·十五讽诗书 更新时间:2020-09-23
(1)讽:背诵。诗书:《诗经》和《尚书》等。翰:笔。这里是泛指各种文章。靡:无。这二句是说十五岁时即会背诵《诗》、《书》,精通文辞。
(2)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成人而行冠礼,年刚二十称为弱冠。参:参谒。多士:指众多的达官显宦。
(3)飞步:迈着轻快矫健的步伐。秦宫:秦都咸阳的宫殿,这里泛指京城。
(4)侧睹:从旁边看到,这是自谦之辞。君子论: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论着。预见:随同他人一道看见。预同“与”,也是自谦之辞。古人风:象古代人那样的品格、风度。这二句是说自己有机会读到了君子的论着,学得了古人那样的道德修养。
(5)两说(shuì税):两次劝说。这是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载鲁仲连说新垣衍和下聊城的故事。一次是鲁仲连来到赵国,得知魏王使新垣衍说赵尊秦昭王为帝,他就去责问新垣衍,使得新垣衍闭口不敢再言帝秦之事。另一次是燕人攻占了聊城,齐田单反攻聊城数年不下。鲁仲连就写了封书信用箭射入城中,信里分析了燕将的处境,那燕将得书后就自杀了,于是齐复得聊城。穷舌端:使善辩论的人无言答对。舌端,舌尖,指辩才。本《韩诗外传》:“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五车:形容书多,可装满五车。笔锋:笔尖,指文才。这二句是说其辩才有如鲁仲连,可以使对方理屈辞穷;其学识极渊博,可以摧折文士们的笔锋。
(6)白璧贶(kuàng况):以白璧相赠。贶,赠送。这用的是庄子或虞卿的故事。据《韩诗外传》记载:楚襄王曾派人以黄金千斤、白璧百双去聘请庄子为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赵孝成王一见虞卿即以黄金百镒、白璧一双相赐。聊城功:指鲁仲连助齐下聊城后,齐欲赐给他官爵,他不受而去。这二句是写功成不受赏,不肯收白璧之赠,又耻于接受官爵。
(7)晚节:晚年。从:从事。世务:指治国为政。
(8)乘障:守御边疆。乘,守。障,边塞地带防御敌人入侵的障堡。和戎:原意是出任使臣,和当时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去修订盟好。这里是指以武力征服。
(9)解佩:解下玉佩。佩,古代文官和文士们结在衣带上的饰物。袭:穿。犀渠:兽名,犀牛之属。这里是指犀甲,古时甲胄多用犀皮制成。这句是说弃文从武,脱下文士的服饰,穿上了武将的甲胄。
(10)卷帙(zhì至):书函,或盛书卷的布囊。古代书为卷轴,盛在布囊之中。奉:承。卢弓:黑色的弓,古代诸侯立大功者天子赐以卢弓、卢矢。这句是说把盛书卷的帙也用来装卢弓了。
(11)始愿:最初的志愿。这二句是说自己没有力量实现初愿,只得弃文从武,而从武的结果如何,现在却不得而知。

拟古诗·十五讽诗书: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0493.html

鲍照: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76.html

“十五讽诗书”以下十句为诗的前半部分,着重写自己的才能和理想。既然是要表述自己怀才不遇之情,那么,就必须充分展示自己的“才”与“志”,将其写透。这里,诗人从五个不同的方面来铺叙才干和抱负。“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二句写治学。上句以《诗》、《书》代学识渊博,一个“讽”字写出对《诗》、《书》的娴熟;下句是说工于文辞,以“靡不通”反衬其对各种文章的精通。“十五”当不拘泥于实数,是说少年。“弱冠参多士,飞步游秦宫。”二句写入仕。“多士”,《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谓世显之人。此处指众多的达官显贵。诗人才二十岁时,就兴致勃勃地踏入社会,参谒显贵,漫游京城。秦宫,指西京之宫殿。“飞步”一词不仅描述了她迈着轻盈矫健的步伐的神态,更表现了他向往功业的喜悦心情。“侧睹君子论,预见古人风。”二句写修养。“侧睹”,从旁边看到;预,同“与”;“预见”,随同他人一道看见,这都是自谦之词。诗人深知“虚心”对一个刚入仕的人的重要,因此,他有机会读到古代君子的论著,决心致力于道德品行的修养,希望自己具备古人那样的品格与风度,“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二句写辩才。“两说”,这是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载鲁仲连说新垣衍和下聊城的故事。
因此,鲁仲连来到赵国,得知魏王使新垣衍说赵尊秦昭王为帝,她就去责问新垣衍,使得新垣衍闭口不敢再言帝秦之事,秦将闻之,后退五十里。另一次,田单攻聊城不下,鲁仲连就将信用箭射入城内,信中分析燕将处境,那个燕将得信之后就自杀了。“舌端”谓舌辩的机锋,指辩才。“五车”形容读书之多。诗人用上述典故来比喻自己的辩才有如鲁仲连,能使对方词穷,舌之为结;其学识渊博,著论精辟犀利,辩说时就能使文士们理屈,笔之为挫。诗人在渲染学识、品德、辩才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羞当白璧贶,耻受聊城功。”二句写志向。白璧贶,,以白璧相赠。据《韩诗外传》记载:楚襄王曾派人以黄金千斤、白璧百双去聘请庄子为相。《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赵孝成王一见虞卿即以黄金百镒、白璧一双相赐。聊城功:指鲁仲连助齐下聊城后,齐欲赐给他官爵,他不受而去。这二句是写功成不受赏,不肯收白璧之赠,又耻于接受官爵。诗人热切地希望建功立业,然后像庄子、鲁仲连那般不受财货与官爵。这二句可谓是全诗的最强音经过这样的点睛之笔,诗人的身影就显得更为高大了,他热切抱负得以舒展而不贪图受赏的心情,得到了更准确的表现。这两句是效法“古人风”的具体表现。其胸襟坦荡,言辞峻迈,显示了高风亮节。
“晚节从世务”以下六句,为诗的后半部分,主要写诗人不得不弃文从武。“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二句是说到了晚年,诗人参与世物,治国为政,还去镇守边疆要塞,以和邻族。“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二句具体写弃文从武,脱下文士的服饰,穿戴上武将的甲胄,甚至连盛书卷的书袋,也用来装弓箭了。“始愿力不及,安知今所终。”二句是说弃文从武实属迫不得已,但不知今后下场如何。“始愿”与“古人风”相呼应,诗人深感自己早年志愿不得实现。“力不及”三个字写到委婉含蓄,从字面看,似乎在说自己没有能力实现初愿,实际上是说弃文从武乃迫不得已,是阻于时势,这是不能由自己改变的。而从武的结果如何?却难以预料。看来诗人对当时重武轻文的风气是有批判的,其中流露了对个人遭遇不满的情绪。“安知今所终”的忧虑不是那天道理的。
这首诗用典精当,含意明确而深刻,自然切当,绝无牵强附会,也避免了直说,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作者鲍照资料

鲍照

鲍照的诗词全集_鲍照的诗集大全,鲍照(412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ldqu..... 查看详情>>

鲍照古诗词作品: 《代白纻曲·春风澹荡侠思多》 《拟行路难·诸君莫叹贫》 《拟行路难·春禽喈喈旦暮鸣》 《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 《拟行路难·君不见枯箨走阶庭》 《采菱歌·要艳双屿里》 《山行见孤桐诗》 《和王丞诗》 《赠顾墨曹诗》 《箫史曲·箫史爱长年

《拟古诗·十五讽诗书》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