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帘外五更风赏析
该篇是纳兰的一首简短小词。上片写相思,似乎是在同忆中找寻往昔的欢乐,又像是在怀念妻子,在她离去后产生了伤感之情,词意扑朔迷离,耐人寻味,有着重情重义之感,也有迷惘哀伤的纠结。
开头便直言了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竹帘之外传来五更的寒风,在这清秋寒冷的早晨实在让人难以消受。这首词写与妻子乍离之后的伤感,写得如此直白动人,只怕是纳兰的内心真的是无法再忍耐下去了,爱情对于他来说是精神的一种很大寄托,但当他所依赖的爱情一份一份都离他而去的时候,再坚强的人,只怕也会难以承受了。
词一开始便颇有自怨多情之意。不过语言虽然直白粗浅,但是却真挚感人。越是直白简洁,便越是入情至深。而后接下去便说道:“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独自孤眠,秋夜冷冰冰的被子因多出了一半,而晓寒难耐,于是拥被对着帘外的残月。夜半孤枕难眠,只能望着明月去回忆往昔,但可惜,月亮似乎也知道他的心事,窗外所对的只是一轮残月而已。
欢乐和幸福都是短暂的,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长长久久、永不变更的、纳兰而今只剩下独自一人,孤独无依,现在对着窗外的残月,更是加重了这种孤独感,纳兰自然是情难以自禁,泪流满面。
故而下片便写道“争教清泪不成冰”,自然承接了上片的情绪,没有什么过渡,也没有任何的引申,依然是简单的描述,将心情的糟糕写得入木三分。直白的描述有时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纳兰将人生苦短、情短苦多的情感纠葛写得让人无法不去动情。
想起往日的种种,而今自己独自一人赏月,只能清泪长流,空白凝噎,这句中的“成冰”更是写出清冷孤寂的意味了。泪流至结成冰,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哀愁,纳兰的孤独和寂寞,在卢氏离去后便更加明显,但凡卢氏之前用过的衣物、住过的楼阁,对纳兰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所以,纳兰才会说“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纳兰自己也知道,面对这样铺天盖地的哀伤,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把离别之事放在心上,这离愁别绪待到天亮以后再去想吧。
如此哀伤,似真非真,似幻非幻,极富浪漫色彩。在词的最后,纳兰从回忆中抽身,回归现实,他知道现今已经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了,与其在回忆中痛苦挣扎,不如转身睡去,让梦境和睡眠赶走孤寂和寂寞。
全词写痛苦写得淋漓尽致,既然相爱的人总有一天会因为生老病死种种原因而分开,那当初为何还要用情那么深,以至于到如今还难以消解遗忘。这恐怕是所有有情人的困惑和疑问,纳兰在这首词的最后做了解答。既然相爱,就去爱,一旦当爱不起的时候,便是再后悔也无用了。
严荪友是清朝社会名流之一,比纳兰性德年长三十岁,两人却无代沟,意趣甚是相投。严荪友参加科举考试时,康熙皇帝曾从众多考卷中认出了他的笔迹,特地将他拔擢为探花,此事一时传为士林佳话,但严荪友对儒家经典并不怎么上心,对功名利禄亦视若浮云,当不了几天官便急着回家乡退隐。
康熙十五年(1676年)初夏,严荪友南归。据此词“生小不知江上路”句与严荪友《祭文》中“昨年扈从,兄到吴门,归与吾言,里俗何喧,前人所夸,举不足论”句,足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前纳兰足迹未至江南。故此词当作于严氏南归后二年里,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秋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冬之前。再根据“如今憔悴”、“飘零”、“残月落花”等句,可知此词作于卢氏亡故后。张草纫《纳兰词笺注》:“此词可能作于康熙十六年卢氏去世后,故曰‘如今憔悴异当时’。”这就可进一步定此词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秋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春之间。
开头便直言了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竹帘之外传来五更的寒风,在这清秋寒冷的早晨实在让人难以消受。这首词写与妻子乍离之后的伤感,写得如此直白动人,只怕是纳兰的内心真的是无法再忍耐下去了,爱情对于他来说是精神的一种很大寄托,但当他所依赖的爱情一份一份都离他而去的时候,再坚强的人,只怕也会难以承受了。
词一开始便颇有自怨多情之意。不过语言虽然直白粗浅,但是却真挚感人。越是直白简洁,便越是入情至深。而后接下去便说道:“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独自孤眠,秋夜冷冰冰的被子因多出了一半,而晓寒难耐,于是拥被对着帘外的残月。夜半孤枕难眠,只能望着明月去回忆往昔,但可惜,月亮似乎也知道他的心事,窗外所对的只是一轮残月而已。
欢乐和幸福都是短暂的,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长长久久、永不变更的、纳兰而今只剩下独自一人,孤独无依,现在对着窗外的残月,更是加重了这种孤独感,纳兰自然是情难以自禁,泪流满面。
故而下片便写道“争教清泪不成冰”,自然承接了上片的情绪,没有什么过渡,也没有任何的引申,依然是简单的描述,将心情的糟糕写得入木三分。直白的描述有时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纳兰将人生苦短、情短苦多的情感纠葛写得让人无法不去动情。
想起往日的种种,而今自己独自一人赏月,只能清泪长流,空白凝噎,这句中的“成冰”更是写出清冷孤寂的意味了。泪流至结成冰,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哀愁,纳兰的孤独和寂寞,在卢氏离去后便更加明显,但凡卢氏之前用过的衣物、住过的楼阁,对纳兰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所以,纳兰才会说“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纳兰自己也知道,面对这样铺天盖地的哀伤,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把离别之事放在心上,这离愁别绪待到天亮以后再去想吧。
如此哀伤,似真非真,似幻非幻,极富浪漫色彩。在词的最后,纳兰从回忆中抽身,回归现实,他知道现今已经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了,与其在回忆中痛苦挣扎,不如转身睡去,让梦境和睡眠赶走孤寂和寂寞。
全词写痛苦写得淋漓尽致,既然相爱的人总有一天会因为生老病死种种原因而分开,那当初为何还要用情那么深,以至于到如今还难以消解遗忘。这恐怕是所有有情人的困惑和疑问,纳兰在这首词的最后做了解答。既然相爱,就去爱,一旦当爱不起的时候,便是再后悔也无用了。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02465235409312.html
纳兰性德: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44.html
《临江仙·寄严荪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此词是词人寄赠好友之作,表达对好友的相思相忆之情。上阕写词人因思念好友而形容憔悴,其孤独落寞之感只有残花知晓;下阕说自己为了寻觅友人,以至于梦魂踏上了通往江南的陌生道路与友人相聚。词人与好友不得相见,便想借美梦与好友倾诉心迹,其情谊之深,可见一斑。严荪友是清朝社会名流之一,比纳兰性德年长三十岁,两人却无代沟,意趣甚是相投。严荪友参加科举考试时,康熙皇帝曾从众多考卷中认出了他的笔迹,特地将他拔擢为探花,此事一时传为士林佳话,但严荪友对儒家经典并不怎么上心,对功名利禄亦视若浮云,当不了几天官便急着回家乡退隐。
康熙十五年(1676年)初夏,严荪友南归。据此词“生小不知江上路”句与严荪友《祭文》中“昨年扈从,兄到吴门,归与吾言,里俗何喧,前人所夸,举不足论”句,足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前纳兰足迹未至江南。故此词当作于严氏南归后二年里,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秋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冬之前。再根据“如今憔悴”、“飘零”、“残月落花”等句,可知此词作于卢氏亡故后。张草纫《纳兰词笺注》:“此词可能作于康熙十六年卢氏去世后,故曰‘如今憔悴异当时’。”这就可进一步定此词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秋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春之间。
作者纳兰性德资料
纳兰性德的诗词全集_纳兰性德的诗集大全,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一度因避讳太子胤礽的本名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之后又改回纳兰性德之名,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 查看详情>>
纳兰性德古诗词作品: 《清平乐·风鬟雨鬓》 《满庭芳·堠雪翻鸦》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 《古北口》 《南乡子·捣衣》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清平乐·将愁不去》
古诗《好事近·帘外五更风》的名句翻译赏析
- 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 - 纳兰性德 - -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 - 纳兰性德 - -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