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大风赏析
首联,写孤船渡江遇大风。“水怒”,是拟人写法。“如山立”,是比喻和夸张,都是形容江风之大,江浪之大。下笔有声、有气、有势、有神。渡江遇大风,风卷怒潮如山,迎头而来,大有翻天覆地之势,其险峻不亚于苏轼的“惊涛拍岸”。在狂浪怒卷的江上,惟独“我”坐在这只船迎浪而过。笔锋一转,虽言险象环生,但作者那超脱的性情沉静地表现出来,真是让人叹服。
颔联,写江中过渡和作者在险境中的感受。先用比喻,身子好像坐在龙背上;再用夸张,浪花与船帆一样平。都是形容江中波浪之大,也烘托了江风之大。风大浪高,小船起伏,有被浪卷翻的危险,犹如骑着狂奔的蛟龙,充满浪漫色彩的奇特的想象力。
颈联,写江中情景,先写系地无所,说明只有前行。再用比喻,窗外风涛声如鼍鸣,进步说明风浪满江。此联形容形势险要,惊心动魄。
尾联,写船将靠岸,经过一翻与风浪的搏击,终于看到金山和焦山,无不欣慰。可作者不直接写自己欣喜若狂之心,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写金山和焦山知道客人到,出城相迎。作者以物人化,以静动化,巧妙地赋静物以性灵,反托人物的性情。表现了诗人即将靠岸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乘船渡江的情状。全诗描写了长江上的大风大浪。诗人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出了波涛怒如山,浪花与帆平,风浪如鼍鸣,既惊险又壮观,形象生动,有色有声。
清世祖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之丁酉科场案,顺天与江南乡试先后出现舞弊丑闻,清政府借机对汉族文人实行高压恐怖政策,下令严讯,数名考官被处死,大批就试的江南士子修遭流徙。诗人的多名故交好友都在被徙之列,包括他的通家世交吴兆骞、孙肠、陆庆增等多人。吴兆骞于顺治十五年流宁古塔,后于康熙二十年放归,此诗为送别而作,作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
颔联,写江中过渡和作者在险境中的感受。先用比喻,身子好像坐在龙背上;再用夸张,浪花与船帆一样平。都是形容江中波浪之大,也烘托了江风之大。风大浪高,小船起伏,有被浪卷翻的危险,犹如骑着狂奔的蛟龙,充满浪漫色彩的奇特的想象力。
颈联,写江中情景,先写系地无所,说明只有前行。再用比喻,窗外风涛声如鼍鸣,进步说明风浪满江。此联形容形势险要,惊心动魄。
尾联,写船将靠岸,经过一翻与风浪的搏击,终于看到金山和焦山,无不欣慰。可作者不直接写自己欣喜若狂之心,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写金山和焦山知道客人到,出城相迎。作者以物人化,以静动化,巧妙地赋静物以性灵,反托人物的性情。表现了诗人即将靠岸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乘船渡江的情状。全诗描写了长江上的大风大浪。诗人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出了波涛怒如山,浪花与帆平,风浪如鼍鸣,既惊险又壮观,形象生动,有色有声。
渡江大风: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02638738409596.html
袁枚: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48.html
《悲歌赠吴季子》是清代诗人吴伟业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诗中直抒对吴兆骞蒙冤遭难的无限同情,含蓄地表达了对清廷高压汉族才士的极端不满。诗中交替运用三言、五言、七言的句式,并杂用散文化的句子,时短言慷慨,时长号哀诉,百折回环,令人肝肠寸断。清世祖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之丁酉科场案,顺天与江南乡试先后出现舞弊丑闻,清政府借机对汉族文人实行高压恐怖政策,下令严讯,数名考官被处死,大批就试的江南士子修遭流徙。诗人的多名故交好友都在被徙之列,包括他的通家世交吴兆骞、孙肠、陆庆增等多人。吴兆骞于顺治十五年流宁古塔,后于康熙二十年放归,此诗为送别而作,作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
作者袁枚资料

袁枚的诗词全集_袁枚的诗集大全,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 查看详情>>
袁枚古诗词作品: 《遣兴杂诗》 《春寒·重裘逢二月》 《行役杂咏·男儿年二十》 《西施·吴王亡国为倾城》 《遣兴·爱好由来下笔难》 《出山词·出门身在百花前》 《遣兴·但肯寻诗便有诗》 《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 《伤心·伤心六十三除夕》 《临安怀古》
古诗《渡江大风》的名句翻译赏析
- 缆系地无所,鼍鸣窗有声。金焦知客至,出郭相远迎 - - 袁枚 - - 《渡江大风》
-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 - 袁枚 - - 《渡江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