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 作者:吴伟业 出自: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 更新时间:2020-10-14
注释
1。落木淮南:《淮南子·说山》说:“桑叶落而长年悲。”这里吴伟业套用了唐代韩愈“淮南悲落木”(《祖席》)诗说,落木,就是树叶飘落。
2。蓬蒿:蓬在这里是杂而多的意思,蒿则是蒿莱的名称,指野草,蓬蒿连用就指丛生的野草。
3。天边故旧愁闻笛:是用西晋向秀《思旧赋》序里所说的典故,这里借用来怀念抗清牺牲的老朋友,说听到吹笛声想起这些老朋友都叫人生愁。天边,指远处。
4。市上儿童笑带刀:韩信早年在家乡淮阴,有个少年对他说:你虽长得高大,好带刀剑,其实很胆小,你不怕死就来刺我,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不计较,真的爬了过去。但这里当另有所指,指当时经过战乱,市上带刀的人多。
5。反招隐:淮南王刘安养了许多宾客,《招隐士》这篇辞赋就是宾客中称小山者写的,主旨是要把山里隐居的人招回来。吴伟业在这里说“反招隐”则是表白他隐居家乡不愿出仕的本来志愿。
6。续离骚:《离骚》相传是战国时屈原的代表作,在其中表达了对世事的悲观失望。吴伟业这时对世事也已悲观失望,所以在这里说“续离骚”的话。
7。一饭犹思报:韩信早年贫穷,有个漂母(漂絮的妇女)可怜他,给他饭吃,韩信表示将来要重重报答,后来他封为楚王,赐千金给这位漂母,这就是“一饭犹思报”。
8。廿载恩深:吴伟业明崇祯四年(1631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殿试名义上是皇帝在主考,所以吴伟业要深感明思宗的恩德。从崇祯四年到这时清顺治十年(1653年),已有二十二年,所以吴伟业取其成数说“廿载恩深”。二毛:人到中年后,头发有时花白,成为黑白二色相间,古人称之为“二毛”。
白话译文
淮南地方树叶飘零雁飞影高,残阳斜照孤城乱长着蓬蒿。
从笛声里想起逝去的故旧叫人愁闷,在街市上看到天真的儿童笑人带刀。
世事如此真应该反《招隐》,我们这伙到何处续《离骚》。
从前受人一饭还想着酬报,何况二十年的深恩叫我怎不感慨鬓生二毛。

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02655727409632.html

吴伟业: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52.html

第一首的“闻笛”用向秀山阳闻笛,怀念嵇康、吕安典。淮阴亦名山阳,但向秀闻笛的山阳在河南修武(今并入焦作市)。这里只是感慨故旧零落。
过淮阴自必想到韩信,他在年轻落魄时,常受当地少年侮辱,曾对他说:“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又说:“信能死(不怕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下。”韩信只得俯身出裤下,众人皆笑信儒怯。作者用这典故,暗喻自己的应征将被人笑其懦怯,自己的心中也未始没有悔恨苟全之意。
淮南王刘安的门客曾作《招隐士》,哀伤屈原的身世,晋人王康琚有《反招隐诗》,开头两句云:“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王诗的原意无贬义,意为朝市中同样可以隐居,后来也有以“大隐在朝”讽喻士人的热中而假清高。吴诗用的是贬义,讽刺别人,也包括自已,因为作者本志只想隐居乡里,现在却与本志完全相反,也不必再续《离骚》,哀屈原的心恋故国了。
末两句由韩信欲报漂母一饭之恩,而深惭自己枉负明朝的深恩。明思宗对伟业很赏识,还曾特赐他归里娶亲。

作者吴伟业资料

吴伟业

吴伟业的诗词全集_吴伟业的诗集大全,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 查看详情>>

吴伟业古诗词作品: 《偶见·挟弹打文鹅》 《读史偶述·玉砌流泉绕碧渠》 《丑奴儿令·艳情》 《感旧·赤栏桥护上阳花》 《送纯祜兄浙中藩幕·忽忽思陈事》 《如梦令·镇日莺愁燕懒》 《即事·柳营江上羽书传》 《再寄三弟·五亩山园胜》 《断碑·妙迹多完阙》 《减字木兰花·咏足

《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