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胡隐君鉴赏
这首诗写作者去访问友人,一位姓胡的隐士。但诗中并没有写这位隐士的生活情况,而饶有兴致地写一路上领略到的春光,一道道水,一簇簇花。一阵阵春风,仿佛他是全心全意在春游似的。令人不知他意在寻春还是“寻胡隐君”,这是诗趣所在。
从“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可知到胡隐君家路途不近,然而一路风光却非常幽美。渡水”、“看花”,实在是太简略的叙写,然而通过叠句法,却能给人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繁富与变化之感;“复”、“还”字的勾勒,给人“总想看个够,总也看不够”的感觉,而不是厌倦其多。第三句展现了一条路,即到胡家的路。“春风江上”的定语,概括地点出了时间和环境,要不断地渡水过桥,可见那江是曲曲弯弯的,路也是曲曲弯弯的,并不直致。行人一点也不必为行程发愁,一路的春光已足以消除他的疲劳。只有这三句,这首诗还算不得好诗,最妙的还在三句之后,“不觉到君家”这一句,它不仅是说,因为看花看水,不知不觉来到胡家。一点儿也不感觉路远;而且意味着诗人到了胡家才回过神来,仿佛直到这时他还没有看够似的,几乎已经忘了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晋代名士王子猷居山阴,雪夜思念友人戴逵,遂连夜乘船往,经一夜到达,到不见戴而返,说什么“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其实八成是因剡中雪月并明,转移了王子猷的兴趣,才造成了这一任诞之举。此诗的抒情主人公,虽然没有中止访友行动,但兴趣转移,却与那个故事同致。故同样耐人寻味。“不觉到君家”,突然换了二人称语气,似乎是和胡隐君见面后寒暄的话。他一面说着“今天不知怎地一下子就到你家了”,一面还在为沿途的风光兴奋不已。这情景就活现在读者面前似的。
诗人高启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在南京与宋濂等人编修《元史》始成,其正值清明时节,诗人与翰林同官唱和玩乐,写下了这首诗。
从“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可知到胡隐君家路途不近,然而一路风光却非常幽美。渡水”、“看花”,实在是太简略的叙写,然而通过叠句法,却能给人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繁富与变化之感;“复”、“还”字的勾勒,给人“总想看个够,总也看不够”的感觉,而不是厌倦其多。第三句展现了一条路,即到胡家的路。“春风江上”的定语,概括地点出了时间和环境,要不断地渡水过桥,可见那江是曲曲弯弯的,路也是曲曲弯弯的,并不直致。行人一点也不必为行程发愁,一路的春光已足以消除他的疲劳。只有这三句,这首诗还算不得好诗,最妙的还在三句之后,“不觉到君家”这一句,它不仅是说,因为看花看水,不知不觉来到胡家。一点儿也不感觉路远;而且意味着诗人到了胡家才回过神来,仿佛直到这时他还没有看够似的,几乎已经忘了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晋代名士王子猷居山阴,雪夜思念友人戴逵,遂连夜乘船往,经一夜到达,到不见戴而返,说什么“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其实八成是因剡中雪月并明,转移了王子猷的兴趣,才造成了这一任诞之举。此诗的抒情主人公,虽然没有中止访友行动,但兴趣转移,却与那个故事同致。故同样耐人寻味。“不觉到君家”,突然换了二人称语气,似乎是和胡隐君见面后寒暄的话。他一面说着“今天不知怎地一下子就到你家了”,一面还在为沿途的风光兴奋不已。这情景就活现在读者面前似的。
寻胡隐君: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6447.html
高启: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84.html
《清明呈馆中诸公》是明代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南京城内外无限的春意以及客居外乡的游子们思念家乡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美好的心情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全诗上联写景,下联写情,似断实连,且立意新巧,对仗工稳。诗人高启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在南京与宋濂等人编修《元史》始成,其正值清明时节,诗人与翰林同官唱和玩乐,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高启资料
高启的诗词全集_高启的诗集大全,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 查看详情>>
高启古诗词作品: 《灵岩寺》 《醉仙图》 《江上雨中》 《主客行·主人楚歌客楚舞》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江上寄王校书行》 《打麦词·雉雏高飞夏风暖》 《客夜闻女病》 《题倪云林画赠因师》 《开元寺石钵》
古诗《寻胡隐君》的名句翻译赏析
-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 - 高启 - - 《寻胡隐君》
-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 - 高启 - - 《寻胡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