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出郭创作背景
《兵后出郭》是元末明初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诗人于战后信步出城,见城外的景物转眼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颔联写军队已经撤走,留下废弃的营垒,进一步从侧面来写战争造成的破坏;颈联写城头上悲凉的角声时时鸣起,江面上漂着片片白帆;尾联写诗人之感慨:没想到当年吴王宫殿变成废墟事,又在旧地重演。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遭受战乱的百姓的真切同情和对不义战争的强烈谴责,语调沉郁,且以虚写实,有无限的题外之意。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于江浙一带建立政权,自称吴王。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吴地政权被朱元璋的部将徐达、常遇春等摧毁,张士诚被装进囚笼押解建康,几天后在囚室中自缢死。之后,高启作此诗,怀古伤今。
1.兵:战争,指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攻克平江,执吴王张士诚。郭:本指外城,泛指城市。
2.俯仰: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
3.垒:营垒,军用堡寨。
4.角:军中号角。
5.荆棘:《吴越春秋》载: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越王勾践行成,夫差将许之,伍子胥谏,吴王不听。子胥垂泪曰:“以曲作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殿生荆棘。”又《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伍被谏淮南王日:“臣闻子胥谏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剌露沾衣也。
6.阖闾宫:诗中代指张士诚之宫。阖闾,春秋时吴国国君,被越王勾践打败重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曾打败越国,因而骄矜自大,后为越所灭。
白话译文
顷刻之间,一切都已改变,而只有夕阳斜照的青山依旧。
姓躲避战乱回到家中,见到的只有邻家的树木;战争结束,兵垒中虚无一人,没有一缕炊烟。
城楼上隐隐传来凄楚的号角声,那水天相连的江面,飘动着几片孤帆。
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城池毁灭,当年昊王阖闾的宫阙成为废墟的情景,不想又重现于今日。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于江浙一带建立政权,自称吴王。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吴地政权被朱元璋的部将徐达、常遇春等摧毁,张士诚被装进囚笼押解建康,几天后在囚室中自缢死。之后,高启作此诗,怀古伤今。
兵后出郭: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6709.html
高启: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84.html
注释1.兵:战争,指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攻克平江,执吴王张士诚。郭:本指外城,泛指城市。
2.俯仰: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
3.垒:营垒,军用堡寨。
4.角:军中号角。
5.荆棘:《吴越春秋》载: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越王勾践行成,夫差将许之,伍子胥谏,吴王不听。子胥垂泪曰:“以曲作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殿生荆棘。”又《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伍被谏淮南王日:“臣闻子胥谏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剌露沾衣也。
6.阖闾宫:诗中代指张士诚之宫。阖闾,春秋时吴国国君,被越王勾践打败重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曾打败越国,因而骄矜自大,后为越所灭。
白话译文
顷刻之间,一切都已改变,而只有夕阳斜照的青山依旧。
姓躲避战乱回到家中,见到的只有邻家的树木;战争结束,兵垒中虚无一人,没有一缕炊烟。
城楼上隐隐传来凄楚的号角声,那水天相连的江面,飘动着几片孤帆。
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城池毁灭,当年昊王阖闾的宫阙成为废墟的情景,不想又重现于今日。
作者高启资料
高启的诗词全集_高启的诗集大全,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 查看详情>>
高启古诗词作品: 《姑苏台》 《楚妃叹·章华台前楚江水》 《舟中闻歌》 《妾薄命·寂寞复寂寞》 《戏婴图》 《题松雪翁临祐陵草虫》 《子夜四时歌·堂上织流黄》 《舟归江上过斜塘》 《早出钟山门未开立候久之》 《酬余左司》
古诗《兵后出郭》的名句翻译赏析
- 城角犹悲奏,江帆始远通。昔年荆棘露,又满阖闾宫 - - 高启 - - 《兵后出郭》
- 俯仰兴亡异,青山落照中。民归邻树在,兵去垒烟空 - - 高启 - - 《兵后出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