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出郭注释译文
注释
1。兵:战争,指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攻克平江,执吴王张士诚。郭:本指外城,泛指城市。
2。俯仰: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
3。垒:营垒,军用堡寨。
4。角:军中号角。
5。荆棘:《吴越春秋》载: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越王勾践行成,夫差将许之,伍子胥谏,吴王不听。子胥垂泪曰:“以曲作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殿生荆棘。”又《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伍被谏淮南王日:“臣闻子胥谏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剌露沾衣也。
6。阖闾宫:诗中代指张士诚之宫。阖闾,春秋时吴国国君,被越王勾践打败重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曾打败越国,因而骄矜自大,后为越所灭。
白话译文
顷刻之间,一切都已改变,而只有夕阳斜照的青山依旧。
姓躲避战乱回到家中,见到的只有邻家的树木;战争结束,兵垒中虚无一人,没有一缕炊烟。
城楼上隐隐传来凄楚的号角声,那水天相连的江面,飘动着几片孤帆。
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城池毁灭,当年昊王阖闾的宫阙成为废墟的情景,不想又重现于今日。
首两句,劈空而出,领起全诗。虽未直接写战争,但却让人领略到战争极为惨烈。颔联进一步从侧面来写战争造成的破坏。诗仍未花过多的笔墨写战争的破坏,但通过还乡的人,自可领略当时避难离乡抛井的惨状。颈联写城楼上隐隐传来凄楚的号角声。这二句表明了战争刚刚结束。一个“犹”字,一个“始”字,恰到好处地形容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与渴望太平的心理。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地慨叹“昔年荆棘露,又满阖闾宫”,怀古伤今之意尽在其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士诚之所以重演阖闾、夫差的历史悲剧,是因为他重蹈夫差抗拒伍子胥劝谏的覆辙。因此,这两句诗渲泄了诗人沉痛的心情。
此诗的妙处,在于以虚写实,给人以想像的空间。在短短的八句诗中,不仅有诗人对遭受战乱的百姓的真切同情,更有作者对不义战争的强烈谴责。此诗无一字直接写战争,但却又句句扣住战争、处处有战争的阴影沉重地压坠着,让人从景物中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的危害,反映了“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淮左名都》)的反战主题。
1。兵:战争,指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攻克平江,执吴王张士诚。郭:本指外城,泛指城市。
2。俯仰: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
3。垒:营垒,军用堡寨。
4。角:军中号角。
5。荆棘:《吴越春秋》载: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越王勾践行成,夫差将许之,伍子胥谏,吴王不听。子胥垂泪曰:“以曲作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殿生荆棘。”又《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伍被谏淮南王日:“臣闻子胥谏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剌露沾衣也。
6。阖闾宫:诗中代指张士诚之宫。阖闾,春秋时吴国国君,被越王勾践打败重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曾打败越国,因而骄矜自大,后为越所灭。
白话译文
顷刻之间,一切都已改变,而只有夕阳斜照的青山依旧。
姓躲避战乱回到家中,见到的只有邻家的树木;战争结束,兵垒中虚无一人,没有一缕炊烟。
城楼上隐隐传来凄楚的号角声,那水天相连的江面,飘动着几片孤帆。
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城池毁灭,当年昊王阖闾的宫阙成为废墟的情景,不想又重现于今日。
兵后出郭: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6709.html
高启: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84.html
此诗写于朱元璋与张士诚两方之交战后,是诗人在城外的见闻。诗人以悲愤的心情,深沉的笔调,描绘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首两句,劈空而出,领起全诗。虽未直接写战争,但却让人领略到战争极为惨烈。颔联进一步从侧面来写战争造成的破坏。诗仍未花过多的笔墨写战争的破坏,但通过还乡的人,自可领略当时避难离乡抛井的惨状。颈联写城楼上隐隐传来凄楚的号角声。这二句表明了战争刚刚结束。一个“犹”字,一个“始”字,恰到好处地形容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与渴望太平的心理。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地慨叹“昔年荆棘露,又满阖闾宫”,怀古伤今之意尽在其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士诚之所以重演阖闾、夫差的历史悲剧,是因为他重蹈夫差抗拒伍子胥劝谏的覆辙。因此,这两句诗渲泄了诗人沉痛的心情。
此诗的妙处,在于以虚写实,给人以想像的空间。在短短的八句诗中,不仅有诗人对遭受战乱的百姓的真切同情,更有作者对不义战争的强烈谴责。此诗无一字直接写战争,但却又句句扣住战争、处处有战争的阴影沉重地压坠着,让人从景物中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的危害,反映了“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淮左名都》)的反战主题。
作者高启资料
古诗《兵后出郭》的名句翻译赏析
- 城角犹悲奏,江帆始远通。昔年荆棘露,又满阖闾宫 - - 高启 - - 《兵后出郭》
- 俯仰兴亡异,青山落照中。民归邻树在,兵去垒烟空 - - 高启 - - 《兵后出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