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宴咏石榴鉴赏

朝代:唐代 作者:孔绍安 出自:侍宴咏石榴 更新时间:2017-02-27

这首诗读起来,总有种酸溜溜的感觉。孔绍安和夏侯端都曾是隋朝的御史,后来李渊反隋称帝,夏侯端首先归顺了李渊,授秘书监,三品官,而孔绍安归唐晚了一些,只被授于内史舍人,五品官,远不及夏侯端。

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孔绍安作此诗时,夏侯端恰巧也在场,所以诗人以石榴自喻,发出了“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这样的感慨。“逐汉臣”,却“不及春”,人才得不到重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唐高祖李渊的不满。同时诗中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只是“来时晚”而已。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此句历来被人称颂,成为了感叹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名句。

侍宴咏石榴: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43.html

孔绍安: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0.html

注释

①四公子:指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

②七国:指战国七雄。

③纵横:指无拘无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④“孟尝”两句:指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

⑤“信陵”两句:指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

⑥赵胜:即平原君。

⑦诅:以福祸之言在神前相约定。

⑧黄歇:指春申君。

⑨荆:楚国别名。

⑩老、彭:老子、彭祖。

译文

风度翩翩的战国四公子,在那个战乱的时代成就了自己的贤达之名。那时龙争虎斗,战国七雄相互抗衡。但他们之所以成就自己的万古美名,多是依靠他们招徕的门下食客。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秦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地求救,靠毛遂说服了楚王,楚国才出兵相救。春申君曾经游说秦王,才使楚国太子得以还楚。游侠之士真是贤明,但他们为什么反而要崇尚四公子呢?我则与那些游侠士不同,我喜好古人,以老子、彭祖为师。

作者孔绍安资料

孔绍安

孔绍安的诗词全集_孔绍安的诗集大全,孔绍安(约577-622):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孔奂次子,孔子三十二代孙。生于陈宣帝太建九年,约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卒年约46岁。少与兄孔绍新俱以文词知名。年十三,陈亡,入隋,徙居京兆鄂县,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异之。与词人孙万寿为忘年之好,时人称为..... 查看详情>>

孔绍安古诗词作品: 《别徐永元秀才》 《赠蔡君》 《落叶·早秋惊落叶》 《咏夭桃》 《侍宴咏石榴》 《结客少年场行·结客佩吴钩》 《伤顾学士

古诗《侍宴咏石榴》的名句翻译赏析

《侍宴咏石榴》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