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眼中时事益纷然鉴赏
该诗从对往事的如烟如梦的回溯写起,一开始就显示出无限怅惘之感。首联“眼中时事益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两句晓畅明白,流利自然。“纷然”,说明眼中所见时事之多而且杂,再加“益”宇,则更进一步,有愈来愈“纷然”之意。正因为有如此“纷然”的“时事”萦怀胸中,所以诗人直到深夜还不能入睡,拥被坐在寒窗之下,苦苦思索。这两句互为因果:因眼中所见“时事”“纷然”,因而心乱如麻,夜不成眠;又因夜不成眠,思前想后,各种思虑就更加纷至沓来。该联,不仅活画出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深夜苦思的形象,而且有提纲挈领、笼罩全篇的作用。
颔联紧承首联,点明诗人“不眠夜”之所思。首先,“骨肉他乡各异县”。自从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三月,蒙古军攻破诗人的家乡山西忻州、长兄元好古被害以后,诗人就转徙流离到河南福昌、登封、南阳一带,以后汴京陷落,他又被蒙古军拘管于山东聊城。在不停的漂泊中,骨肉离散,如今深夜不眠,孤苦伶仃,更加想念自己的亲人。因战争造成的种种不幸,作者对蒙古军发动的侵略战争的痛恶,也自在言外。
其次,“衣冠今日是何年”,沉痛地诉说了自己当前的屈辱处境。诗人本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年青时入陵川学者郝天挺的门下,致力于古典经籍的学习。以后,又在金朝任过县令、尚书都省掾、左司都事等职,当然是衣冠之士。但是,汴京陷落后,作者被拘管,此后就一直过着亡国遗臣的辛酸生活。想到这些,他不禁发出浩叹:衣冠之士生活在今天,这究竟是怎样的年头。该句,是对蒙古新政权的悲愤的抗议。
颈联也承接首联,继续点明诗人“不眠夜”之所思。首先,“枯槐聚蚁无多地”,是自叹浮生若梦和生活天地的狭窄。诗人使用《南柯记》故事,一则比喻世事变迁如梦,再则也诉说自己所处的实境。诗人在聊城被拘管两年后,由于离聊城不远的冠氏县县令赵天锡的帮助,才建了房子,从此开始过着遗民生活,以后虽几经迁徙,但生活仍然贫困窘迫。
其次,“秋水鸣蛙共一天”,是自伤孤独之意。诗中活用两书典故,一方面,是写当时实景,在秋夜水塘中,蛙鸣阁阁,不眠者备感凄清;另一方面,亦是自嘲式的自比,在战乱之后,亲朋云散,知音零落,相与交接者甚少,诗人也变成坎井之蛙了,语虽达观,而仔细咀嚼,却沉痛无比。
尾联点明诗人想到避世隐居之意。“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该联似乎是不经意地道出,显得轻松自如。然而,隐含其中的哀痛,直欲催人泪下。诗人对这个充满“尘土”的污浊的社会,已经深恶痛绝。他要与之决裂。然而,他能够做到的,也只有遁世避让,在无可奈何的凄苦中,了此残生。该联,不仅对颔联和颈联作了很好的概括,也把首联的形象表现得更为丰满,并且在含蓄曲折的笔致中,留下了悠远的意味,启人深思无尽。
全诗浑融深蕴,哀怨苍凉,但却以枯淡之语出之,语语沉挚质朴,无叫嚣直率之病,却把沉痛入骨的亡国之恨表现得入木三分。
该诗大约作于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五月间。这年,宋将孟珙败金将武仙于顺阳(今河南淅川),取邓州。金哀宗在宋州,后又逼走蔡州(今河南汝南),当时诗人被蒙古军羁管于山东聊城。
颔联紧承首联,点明诗人“不眠夜”之所思。首先,“骨肉他乡各异县”。自从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三月,蒙古军攻破诗人的家乡山西忻州、长兄元好古被害以后,诗人就转徙流离到河南福昌、登封、南阳一带,以后汴京陷落,他又被蒙古军拘管于山东聊城。在不停的漂泊中,骨肉离散,如今深夜不眠,孤苦伶仃,更加想念自己的亲人。因战争造成的种种不幸,作者对蒙古军发动的侵略战争的痛恶,也自在言外。
其次,“衣冠今日是何年”,沉痛地诉说了自己当前的屈辱处境。诗人本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年青时入陵川学者郝天挺的门下,致力于古典经籍的学习。以后,又在金朝任过县令、尚书都省掾、左司都事等职,当然是衣冠之士。但是,汴京陷落后,作者被拘管,此后就一直过着亡国遗臣的辛酸生活。想到这些,他不禁发出浩叹:衣冠之士生活在今天,这究竟是怎样的年头。该句,是对蒙古新政权的悲愤的抗议。
颈联也承接首联,继续点明诗人“不眠夜”之所思。首先,“枯槐聚蚁无多地”,是自叹浮生若梦和生活天地的狭窄。诗人使用《南柯记》故事,一则比喻世事变迁如梦,再则也诉说自己所处的实境。诗人在聊城被拘管两年后,由于离聊城不远的冠氏县县令赵天锡的帮助,才建了房子,从此开始过着遗民生活,以后虽几经迁徙,但生活仍然贫困窘迫。
其次,“秋水鸣蛙共一天”,是自伤孤独之意。诗中活用两书典故,一方面,是写当时实景,在秋夜水塘中,蛙鸣阁阁,不眠者备感凄清;另一方面,亦是自嘲式的自比,在战乱之后,亲朋云散,知音零落,相与交接者甚少,诗人也变成坎井之蛙了,语虽达观,而仔细咀嚼,却沉痛无比。
尾联点明诗人想到避世隐居之意。“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该联似乎是不经意地道出,显得轻松自如。然而,隐含其中的哀痛,直欲催人泪下。诗人对这个充满“尘土”的污浊的社会,已经深恶痛绝。他要与之决裂。然而,他能够做到的,也只有遁世避让,在无可奈何的凄苦中,了此残生。该联,不仅对颔联和颈联作了很好的概括,也把首联的形象表现得更为丰满,并且在含蓄曲折的笔致中,留下了悠远的意味,启人深思无尽。
全诗浑融深蕴,哀怨苍凉,但却以枯淡之语出之,语语沉挚质朴,无叫嚣直率之病,却把沉痛入骨的亡国之恨表现得入木三分。
眼中·眼中时事益纷然: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0628860428422.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淮右》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淮右”为题,实际上不是专咏淮右之事,而是取开头两字为题,抒发诗人对无可挽回的金王朝国运的悲慨之情。全诗语言质朴含情,章法严谨有度,平淡中有奇崛,浅显中见沉郁,情意真挚,凄楚感人。该诗大约作于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五月间。这年,宋将孟珙败金将武仙于顺阳(今河南淅川),取邓州。金哀宗在宋州,后又逼走蔡州(今河南汝南),当时诗人被蒙古军羁管于山东聊城。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论诗·切切秋虫万古情》 《赤壁图·马蹄一蹴荆门空》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旧与赵景温》 《为衍圣孔公题张公佐湘江春早图》 《论诗·东野穷愁死不休》 《摊破南乡子·朱麝掌中香》 《鹧鸪天·少日骊驹白玉珂》 《朝中措·御香新拆紫囊封》 《邓州城楼》
古诗《眼中·眼中时事益纷然》的名句翻译赏析
- 何处青山隔尘土?一庵吾欲送华颠 - - 元好问 - - 《眼中·眼中时事益纷然》
- 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 - - 元好问 - - 《眼中·眼中时事益纷然》
- 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 - - 元好问 - - 《眼中·眼中时事益纷然》
- 眼中时事益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 - - 元好问 - - 《眼中·眼中时事益纷然》
《眼中·眼中时事益纷然》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眼中·眼中时事益纷然》- - 鉴赏 - - 元好问
- 古诗《眼中·眼中时事益纷然》- - 注释译文 - - 元好问
- 古诗《眼中·眼中时事益纷然》- - 创作背景 - - 元好问
- 古诗《摸鱼儿·雁丘词》- -创作背景 - - 元好问
- 古诗《颍亭·颍上风烟天地回》- -创作背景 - - 元好问
- 古诗《内乡县斋书事》- -创作背景 - - 元好问
- 古诗《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创作背景 - - 元好问
- 古诗《游黄华山》- -创作背景 - - 元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