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右·淮右城池几处存鉴赏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出自:淮右·淮右城池几处存 更新时间:2021-01-15
首联抒写金王朝城池陷落,国君遭困的境况。南宋与蒙古联合攻金,宋将孟珙攻取了顺阳、邓州等地,所以说“淮右城池几处存?”以“几处”修饰“存”,表明金朝国土所剩无几。“不堪论”表明金国国势的衰微和诗人心境的悲苦。该联,一句写国土沦丧,一句写国君受困,金王朝名存实亡的境况可见。“几处存”“不堪论”,一个反诘句,一个感叹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大势已去的深切的感慨,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紧承首联,对金王朝的外交、军事形势的“不堪论”继续进行议论。诗人认为,金宋的关系如“辅车相依”,只有“通吴会”,与南宋联合,共同对付蒙古军,才是立国自保的良策。但是金国的统治者,一意孤行,北拒蒙古,南侵宋朝,结果是腹背受敌,亡国在即。“谩”字则表现了诗人对政事的无可奈何的愤慨。“突骑谁当捣蓟门”是“谁当突骑捣蓟门”的倒装。这里是借指蒙古军攻取洛阳,金守将强伸被杀之事。“谩欲”“谁当”互相对应,把诗人那种国势难挽的无奈,守边乏将的忧虑,表现的非常深沉、凄婉。
颈联,诗意顿转,引用晚唐诗人韩偓《春尽》的原句,绘景状物,抒写诗人对金王朝“落花流水春去也”国运的慨叹。韩偓用“细水”“浮花”“别涧”“断云”“孤村”这些满寓伤感之情的意象,组合成往复低徊,凄恻不已的落寞意境,寄寓了国亡之痛和身世之悲。该诗借用此联,韩诗意境与元好问此时境况,达到了浑涵无迹、妙合无垠。一是景谐。韩诗所绘暮春景色,与元好问羁囚聊城,时值春尽所见之景,融合为一。二是情合。韩偓生当晚唐,朱温跋扈,国势衰微,满腔悲愤,发而为诗,其国亡之痛,身世之悲,已尽寓其中。元好问此时心境与韩促相近,借用此联,抒写自己怀抱,在原诗意境中更注入了自己的感慨,注入了自己的灵魂,情景交融地表现了自己的悲痛。江山易主,国亡在即,连“细水浮花”也归“别涧”而非我所有了;故国有如一个“孤村”,再加上“断云含雨”的不断侵袭,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景凄凉,情悲苦,景情相谐,见出了两代诗人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更见出了元好问巧用前人诗句的匠心。
尾联,点出引用诗句出处,揭示全诗“断魂”基调。最后两联,在诗体上也很见特色。
该诗借抒情,抒发国破家亡的悲愤,既现实,又深刻,具有诗史的意义。全诗格调低沉郁闷,感情真挚凄切,比之杜甫的沉郁悲凉有更深沉的悲哀。

淮右·淮右城池几处存: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0662806428456.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野菊》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用清新幽美的笔触,咏唱了野菊无意斗艳、悄然盛开的美德,抒发了诗人自已超脱于浊尘的情怀。全诗构思精妙,气脉贯通,笔法柔婉。
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元好问的座主,自号闲闲居士的礼部尚书赵秉文邀集元好问以及陈规(字正叔)、潘仲明、雷渊等人雅会赋诗,吟咏野菊。该诗就是当时所作。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临江仙·阿楚新来都六岁》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鹧鸪天·饮量平常发兴偏》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乙未正月九日立春》 《甲辰三月旦日以后杂诗》 《点绛唇·国艳天香》 《惠崇芦雁·江湖牢落太愁人》 《鹧鸪天·袅袅香风响佩环》 《鹧鸪天·天上腰枝说馆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