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田父立马前注释译文
注释
⑴菊潭:又名菊水,在今河南内乡西北六十里处。
⑵田父:年长的农人。
⑶长官:宋元时俗语称县令为长官。期:约会,约集。
⑷父老:对年高有德者的尊称。
⑸令:县令,这里是作者自称。
⑹单贫:孤寡贫穷的人。
⑺宁:反诘副词,等于说“无宁”、“无乃”,意思是“莫不是”、“岂不是”。豪右:豪强贵族。古时以右为上位,贵族居住在闾阎的右边,因而称为右族。
⑻聚讼:众人在一起争论不休。
⑼健斗:喜欢打架,这里指经常打架的人。
⑽百里:指县境之内。古时一个县的地盘约百里方圆,因此以百里为县的代称。
⑾东州:这里指内乡东边的州县,当是指的南阳。
⑿白直:原是泛指官府中定员之外的差役,这里是指当班的差役。
⒀将无:岂无,难道没有。
⒁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和”。
⒂逃:避开;摆脱。
⒃星火:流星,比喻急迫。期会:期限。
⒄鞭朴(pū):皮鞭和荆条,两种打人的刑具。这里用为动词,意为用皮鞭和荆条抽打。
⒅夭(yāo)阏(è):在这里意为摧残,折磨。
白话译文
老农夫站立在我的马前,都是来赶赴县令的约集;
请父老暂且不要散去,问你们一些我的难疑:
理政事本是古来的难题,我的才能又与这不太适宜;
自上任到如今已有三月,恩与惠却没施一毫一厘。
你们乡那些孤寡贫民,是否被豪强践踏凌欺?
聚众争吵的是哪几个?喜欢斗殴的又知是谁?
当官的只有一对耳目,百里内事情哪能尽知?
东边的州县长官清廉,衙门的差役少扰乡里;
我虽曾禁止小吏们随意外出,岂没有差役乘夜去叩打你们的门扉?
请认真地教导你们的子孙,努力地劳动摆脱寒饥。
军租像流星那样急迫,纳税的日子切莫误期。
纳税的期限不可违误,鞭抽棒打的刑罚,恐怕会伤害你们的肤肌。
伤害了肤肌还不算什么,折磨农人才让我伤悲。
诗人首先怀着十分歉疚的心情自责。为官一地,造福一方。然而国事艰危,乡民贫困,新官上任,百事待举,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给乡民带来丰厚的惠利,很不容易。然诗人不如此想,而是在“三月”前着一“已”字,又在“毫厘”前着一“无”字作对比,十分痛切地自责其对不起乡民父老,表现了一位贤良官吏急于为民造福的责任心。其实诗人也并不是没有采取一些措施给县民带来惠利,“我虽禁吏出”就是约束下官不得鱼肉乡民的证据。
“汝乡”以下十句,承“我所疑”而来。遗山在内乡任职时,也确以前贤为楷模,采取了约束下吏、抨击豪强、招抚流亡等利民措施。诗中言及所疑诸事,正是因为菊潭地处偏僻山区,先生唯恐这些措施落实不下,故而一一询问之。先问豪右欺凌。你们乡中的孤苦贫穷的人,有没有被豪族欺负,互相争执的是什么人,经常殴斗的又是哪一个,连用三个问句,足见出诗人对民情关心之细微,压抑豪强,整治民风的意愿的急切。再询吏胥骚扰。“一耳目”与“百里”相对,写出诗人的自知之明;“东州”与“我”并列,见出诗人见贤思齐、责己之严和禁止吏胥骚扰百姓的决心之大。
作为亲民之官,诗人深知人民的疾苦,莫甚于豪右欺凌、吏胥骚扰和繁重的“军租”的了。于是他在对前两事一一询问之后,在诗末八句,就转向对军租之事的劝勉。先鼓励田父努力耕织,避免寒饥;接着劝勉按期缴纳,不可误期。先以“星火急”来形容军租催逼的急迫;又以“切莫违”强调要如期完纳,切切不可拖延;再以复迭式顶真句把“不可违”推向了不容推延的极度;最后以鞭朴伤肌、鞭朴天阏预示了违期的悲惨后果。而“鞭朴伤汝肌”“夭阏令人悲”则清楚地表明了诗人反复叮咛“切莫违”“不可违”的原因正在于他不愿田父受鞭朴、被折磨。其情殷殷,其言切切,反复致意,语重心长。催纳军租,事关国家安危,这是地方官的首要任务。诗人虽体恤民力,但也不得不勉力为之。观其谆谆告诫之语,味其爱抚悲悯之意,想其平和酸楚之容,体其忧国忧民之心,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该诗古朴流宕,自然传神,明白如话而又情蕴真切,具有感染力。
⑴菊潭:又名菊水,在今河南内乡西北六十里处。
⑵田父:年长的农人。
⑶长官:宋元时俗语称县令为长官。期:约会,约集。
⑷父老:对年高有德者的尊称。
⑸令:县令,这里是作者自称。
⑹单贫:孤寡贫穷的人。
⑺宁:反诘副词,等于说“无宁”、“无乃”,意思是“莫不是”、“岂不是”。豪右:豪强贵族。古时以右为上位,贵族居住在闾阎的右边,因而称为右族。
⑻聚讼:众人在一起争论不休。
⑼健斗:喜欢打架,这里指经常打架的人。
⑽百里:指县境之内。古时一个县的地盘约百里方圆,因此以百里为县的代称。
⑾东州:这里指内乡东边的州县,当是指的南阳。
⑿白直:原是泛指官府中定员之外的差役,这里是指当班的差役。
⒀将无:岂无,难道没有。
⒁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和”。
⒂逃:避开;摆脱。
⒃星火:流星,比喻急迫。期会:期限。
⒄鞭朴(pū):皮鞭和荆条,两种打人的刑具。这里用为动词,意为用皮鞭和荆条抽打。
⒅夭(yāo)阏(è):在这里意为摧残,折磨。
白话译文
老农夫站立在我的马前,都是来赶赴县令的约集;
请父老暂且不要散去,问你们一些我的难疑:
理政事本是古来的难题,我的才能又与这不太适宜;
自上任到如今已有三月,恩与惠却没施一毫一厘。
你们乡那些孤寡贫民,是否被豪强践踏凌欺?
聚众争吵的是哪几个?喜欢斗殴的又知是谁?
当官的只有一对耳目,百里内事情哪能尽知?
东边的州县长官清廉,衙门的差役少扰乡里;
我虽曾禁止小吏们随意外出,岂没有差役乘夜去叩打你们的门扉?
请认真地教导你们的子孙,努力地劳动摆脱寒饥。
军租像流星那样急迫,纳税的日子切莫误期。
纳税的期限不可违误,鞭抽棒打的刑罚,恐怕会伤害你们的肤肌。
伤害了肤肌还不算什么,折磨农人才让我伤悲。
即事·田父立马前: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0672062428694.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该诗前四句交代了诗人留宿菊潭、察问民情的起因。文字浅近,语意却颇费推敲。“田父立马前”是指站立在诗人的马前,其原因是来赴他们预定的期会的。紧接着诗人又用祈使的语气说父老暂且不要走了,是因为诗人这次来菊潭与父老期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察询民情,诗中所言的询问之事,是在期会中需办的事完毕之后,趁此机会顺便问及的。结合诗题可知,他们谈话的时间很长,以至于天色渐晚,不得不在这偏僻的小乡留宿。诗人首先怀着十分歉疚的心情自责。为官一地,造福一方。然而国事艰危,乡民贫困,新官上任,百事待举,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给乡民带来丰厚的惠利,很不容易。然诗人不如此想,而是在“三月”前着一“已”字,又在“毫厘”前着一“无”字作对比,十分痛切地自责其对不起乡民父老,表现了一位贤良官吏急于为民造福的责任心。其实诗人也并不是没有采取一些措施给县民带来惠利,“我虽禁吏出”就是约束下官不得鱼肉乡民的证据。
“汝乡”以下十句,承“我所疑”而来。遗山在内乡任职时,也确以前贤为楷模,采取了约束下吏、抨击豪强、招抚流亡等利民措施。诗中言及所疑诸事,正是因为菊潭地处偏僻山区,先生唯恐这些措施落实不下,故而一一询问之。先问豪右欺凌。你们乡中的孤苦贫穷的人,有没有被豪族欺负,互相争执的是什么人,经常殴斗的又是哪一个,连用三个问句,足见出诗人对民情关心之细微,压抑豪强,整治民风的意愿的急切。再询吏胥骚扰。“一耳目”与“百里”相对,写出诗人的自知之明;“东州”与“我”并列,见出诗人见贤思齐、责己之严和禁止吏胥骚扰百姓的决心之大。
作为亲民之官,诗人深知人民的疾苦,莫甚于豪右欺凌、吏胥骚扰和繁重的“军租”的了。于是他在对前两事一一询问之后,在诗末八句,就转向对军租之事的劝勉。先鼓励田父努力耕织,避免寒饥;接着劝勉按期缴纳,不可误期。先以“星火急”来形容军租催逼的急迫;又以“切莫违”强调要如期完纳,切切不可拖延;再以复迭式顶真句把“不可违”推向了不容推延的极度;最后以鞭朴伤肌、鞭朴天阏预示了违期的悲惨后果。而“鞭朴伤汝肌”“夭阏令人悲”则清楚地表明了诗人反复叮咛“切莫违”“不可违”的原因正在于他不愿田父受鞭朴、被折磨。其情殷殷,其言切切,反复致意,语重心长。催纳军租,事关国家安危,这是地方官的首要任务。诗人虽体恤民力,但也不得不勉力为之。观其谆谆告诫之语,味其爱抚悲悯之意,想其平和酸楚之容,体其忧国忧民之心,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该诗古朴流宕,自然传神,明白如话而又情蕴真切,具有感染力。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南乡子·一雨浣年芳》 《水调歌头·苍烟百年木》 《台山杂咏·沈沈龙穴贮云烟》 《雨后丹凤门登眺》 《野菊·柴桑人去已千年》 《论诗·诗肠搜苦白头生》 《台山杂咏·西北天低五顶高》 《自题中州集后》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颍亭留别》
古诗《即事·田父立马前》的名句翻译赏析
- 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 - - 元好问 - - 《即事·田父立马前》
- 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父老且勿往,问汝我所疑 - - 元好问 - - 《即事·田父立马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