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丹凤门登眺注释译文
注释
①丹凤门:汴京(今开封)宫城北门。
②绛(jiàng)阙(què):深红色的城楼,这里指丹凤门楼。绛,深红色。阙,城楼。霁(jì)景:雨后的睛朗景色。
③金明:即汴京宫苑中的金明池。
④长虹下饮:既是描写雨后虹霓垂拱天际的景色,又是用来象征蒙古军的肆虐中原。古人认为虹霓是一种不祥的两头怪物,常探头到溪涧中饮水。故,诗中用它来比喻蒙古军。
⑤劫火:原指佛教中所说的世界毁灭时的大火,后来也用来指乱世的灾火。
⑥“神嵩”句:意思是说汴京地处平原,四无屏障,因而幻想嵩山飞来护卫汴京。神嵩(sōng),即嵩山。武则天曾改中岳嵩山为神岳。
⑦吹台:在河南祥符县东南六里,相传为春秋时音乐家师旷奏乐之台。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第三十一首有“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之句,悲叹魏亡。诗人化用阮籍诗意,感于国之将亡,发出了穷途无泪,莫望吹台的深痛感慨。
白话译文
在深红的城阙登临眺望,雨后的远空景朗天开,金明池畔高耸着排排绿树,傍晚的寒风吹得它左右摇摆。
长虹向两边垂头暴饮,大海快要被一口吸干,离群的老雁呼唤着侣伴,在秋空更显得无限悲哀。
世界的劫火有时而至,到时一切将归于变化毁灭,就如那号称神岳的嵩山,有什么办法能让它飞来?
处身这亡国的穷途末路,自觉已流不出更多泪水,且莫再倚傍落日的余晖,怅然地眺望旧时的吹台。
首联紧扣诗题。“绛阙”点明登临之地;“霁”点明登临之时;“遥天”是登高所见;“登眺”二字虽未点出,但已自寓其中。句末“开”字用得极好,此前“黑云压城城欲摧”那令人窒息的情景及此时乌云乍开,胸中沉闷顿然若释的心境尽在言外。阴霾廓尽,晴空如洗,万里蓝天,纤细毕现,金碧辉煌的宫阚在虹消雨霁、彩彻云衢的美丽景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然而,久久盘旋在诗人胸中的郁结并未随之尽释,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意向把诗人的视线很快拉回,纤细毕现的晴空反而使他更清楚地看清了周围饱受兵燹之后的疮痍。在满目疮痍中,尤引诗人注目的是金明池那正被秋风吹荡,处于一片萧瑟凋零中的高树,一种故国乔木、铜驼荆棘之悲油然而生。该联赋中有比,象中含兴,以下诸联紧扣“雨后”“登眺”四字,围绕亡国之悲,赋陈其象,因象见意,皆由此生发。
颔联首句之“长虹”,本来是非常美丽的景物,然诗人“以我观物”,故续之以“下饮海欲竭”。该句以“海”喻金国,以“长虹”喻蒙古军。着一“欲”字,以预示金国必亡,人民将被屠戮殆尽的悲惨命运。对此,诗人悲戚愁惨,哀恸万分。而此时恰又有一群大雁呱呱南飞,凄唳的叫声,使萧杀的金秋更添了几分凄凉的气氛。传说雁群中领头的,都是失去配偶的老雁,因孤苦伶仃,再加知前途艰险,故其叫声分外凄凉。诗人此时际遇与“老雁”相近。上年,老妻病故;本年,幼女夭亡,国家的前途又复如此,故于老雁的叫声尤感揪心。同时,此处也有以秋雁哀鸣,来喻中原人民的流离失所,奔走呼号的意思。诗人远目飞鸿,心影相随,际遇之悲,国衰之痛,充溢宇内。
登临的所见所闻,莫不生悲;国事家事,皆不堪言。诗至此,似乎再说已属多余。然而诗人毕竟是大手笔,颈联又掉笔言其所思,使诗极尽波澜起伏之致。诗人由明池联想到昆明池,又由昆明池之黑灰联想到刚停的暴雨及暂时平息了的战乱,遂幻想劫火亦有终归息灭的。但幻想不等于现实,尽管诗人不甘亡国,想入非非,可这一厢情愿一经理智撞击,便化为乌有,于是对句又言“神嵩何计得飞来”。“神嵩”(中岳嵩山)绝无从数百里之外飞来汴京之理,无救兵可求进而期望中岳来作屏障,可见诗人绝望之极。句中不说“无计”而说“何计”,着“何”字表现出诗人在绝望之中反复挣扎的几多情思。
尾联以阮籍自况。是时诗人久于悲痛,泪已无多,不堪眺望吹台,只有追怀往事,感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徒增悲伤了,故有“莫傍”二字。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从这自我克制、收敛之辞中,更能体味到诗人泪往心里流那凄婉哀绝的悲伤,收到曲折有致,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全诗善用象征手法,如以“长虹”喻元蒙军,以“海欲竭”喻国将亡,以“老雁”自喻,以“神嵩”幻想救兵等。诗歌头一句写“霁景开”,末尾写“傍残阳”,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前后呼应。该诗颇似杜甫夔州以后的诗风,对仗工整,即使在不需要对仗的首联亦浑然成对。尤其是意象化手法的运用,我之意与物之象天然凑泊,契合无间。赵翼所谓“赋到沧桑句便工”,确非过誉。
①丹凤门:汴京(今开封)宫城北门。
②绛(jiàng)阙(què):深红色的城楼,这里指丹凤门楼。绛,深红色。阙,城楼。霁(jì)景:雨后的睛朗景色。
③金明:即汴京宫苑中的金明池。
④长虹下饮:既是描写雨后虹霓垂拱天际的景色,又是用来象征蒙古军的肆虐中原。古人认为虹霓是一种不祥的两头怪物,常探头到溪涧中饮水。故,诗中用它来比喻蒙古军。
⑤劫火:原指佛教中所说的世界毁灭时的大火,后来也用来指乱世的灾火。
⑥“神嵩”句:意思是说汴京地处平原,四无屏障,因而幻想嵩山飞来护卫汴京。神嵩(sōng),即嵩山。武则天曾改中岳嵩山为神岳。
⑦吹台:在河南祥符县东南六里,相传为春秋时音乐家师旷奏乐之台。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第三十一首有“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之句,悲叹魏亡。诗人化用阮籍诗意,感于国之将亡,发出了穷途无泪,莫望吹台的深痛感慨。
白话译文
在深红的城阙登临眺望,雨后的远空景朗天开,金明池畔高耸着排排绿树,傍晚的寒风吹得它左右摇摆。
长虹向两边垂头暴饮,大海快要被一口吸干,离群的老雁呼唤着侣伴,在秋空更显得无限悲哀。
世界的劫火有时而至,到时一切将归于变化毁灭,就如那号称神岳的嵩山,有什么办法能让它飞来?
处身这亡国的穷途末路,自觉已流不出更多泪水,且莫再倚傍落日的余晖,怅然地眺望旧时的吹台。
雨后丹凤门登眺: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0628692428412.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围城蒙军刚刚退走,雨霁天晴,诗人为了消散满胸郁结,遂至丹风门登眺,然其胸中郁结并未随乌云廓散而有所减少,反而因胸有亡国悲哀,使所眺之物无不染上亡国悲哀的色彩。故该诗触景生情,意在笔先,赋中有比,象中含兴。首联紧扣诗题。“绛阙”点明登临之地;“霁”点明登临之时;“遥天”是登高所见;“登眺”二字虽未点出,但已自寓其中。句末“开”字用得极好,此前“黑云压城城欲摧”那令人窒息的情景及此时乌云乍开,胸中沉闷顿然若释的心境尽在言外。阴霾廓尽,晴空如洗,万里蓝天,纤细毕现,金碧辉煌的宫阚在虹消雨霁、彩彻云衢的美丽景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然而,久久盘旋在诗人胸中的郁结并未随之尽释,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意向把诗人的视线很快拉回,纤细毕现的晴空反而使他更清楚地看清了周围饱受兵燹之后的疮痍。在满目疮痍中,尤引诗人注目的是金明池那正被秋风吹荡,处于一片萧瑟凋零中的高树,一种故国乔木、铜驼荆棘之悲油然而生。该联赋中有比,象中含兴,以下诸联紧扣“雨后”“登眺”四字,围绕亡国之悲,赋陈其象,因象见意,皆由此生发。
颔联首句之“长虹”,本来是非常美丽的景物,然诗人“以我观物”,故续之以“下饮海欲竭”。该句以“海”喻金国,以“长虹”喻蒙古军。着一“欲”字,以预示金国必亡,人民将被屠戮殆尽的悲惨命运。对此,诗人悲戚愁惨,哀恸万分。而此时恰又有一群大雁呱呱南飞,凄唳的叫声,使萧杀的金秋更添了几分凄凉的气氛。传说雁群中领头的,都是失去配偶的老雁,因孤苦伶仃,再加知前途艰险,故其叫声分外凄凉。诗人此时际遇与“老雁”相近。上年,老妻病故;本年,幼女夭亡,国家的前途又复如此,故于老雁的叫声尤感揪心。同时,此处也有以秋雁哀鸣,来喻中原人民的流离失所,奔走呼号的意思。诗人远目飞鸿,心影相随,际遇之悲,国衰之痛,充溢宇内。
登临的所见所闻,莫不生悲;国事家事,皆不堪言。诗至此,似乎再说已属多余。然而诗人毕竟是大手笔,颈联又掉笔言其所思,使诗极尽波澜起伏之致。诗人由明池联想到昆明池,又由昆明池之黑灰联想到刚停的暴雨及暂时平息了的战乱,遂幻想劫火亦有终归息灭的。但幻想不等于现实,尽管诗人不甘亡国,想入非非,可这一厢情愿一经理智撞击,便化为乌有,于是对句又言“神嵩何计得飞来”。“神嵩”(中岳嵩山)绝无从数百里之外飞来汴京之理,无救兵可求进而期望中岳来作屏障,可见诗人绝望之极。句中不说“无计”而说“何计”,着“何”字表现出诗人在绝望之中反复挣扎的几多情思。
尾联以阮籍自况。是时诗人久于悲痛,泪已无多,不堪眺望吹台,只有追怀往事,感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徒增悲伤了,故有“莫傍”二字。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从这自我克制、收敛之辞中,更能体味到诗人泪往心里流那凄婉哀绝的悲伤,收到曲折有致,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全诗善用象征手法,如以“长虹”喻元蒙军,以“海欲竭”喻国将亡,以“老雁”自喻,以“神嵩”幻想救兵等。诗歌头一句写“霁景开”,末尾写“傍残阳”,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前后呼应。该诗颇似杜甫夔州以后的诗风,对仗工整,即使在不需要对仗的首联亦浑然成对。尤其是意象化手法的运用,我之意与物之象天然凑泊,契合无间。赵翼所谓“赋到沧桑句便工”,确非过誉。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泛舟大明湖》 《江城子·众人皆醉屈原醒》 《浣溪沙·一片烟蓑一叶舟》 《阳翟道中·长路伶俜里》 《鹧鸪天·天上腰枝说馆娃》 《论诗·谢客风容映古今》 《杏花杂诗·露华浥浥汎晴光》 《鹧鸪天·酒兴浓于琥珀浓》 《清平乐·琼枝瑶草》 《摸鱼儿·楼桑村汉昭烈庙》
古诗《雨后丹凤门登眺》的名句翻译赏析
- 穷途自觉无多泪,莫傍残阳望吹台 - - 元好问 - - 《雨后丹凤门登眺》
- 劫火有时归变灭,神嵩何计得飞来 - - 元好问 - - 《雨后丹凤门登眺》
- 长虹下饮海欲竭,老雁叫云秋更哀 - - 元好问 - - 《雨后丹凤门登眺》
- 绛阙遥天霁景开,金明高树晚风回 - - 元好问 - - 《雨后丹凤门登眺》
《雨后丹凤门登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雨后丹凤门登眺》- - 鉴赏 - - 元好问
- 古诗《雨后丹凤门登眺》- - 注释译文 - - 元好问
- 古诗《雨后丹凤门登眺》- - 创作背景 - - 元好问
- 古诗《雨后丹凤门登眺》- - 鉴赏 - - 元好问
- 古诗《雨后丹凤门登眺》- - 注释译文 - - 元好问
- 古诗《雨后丹凤门登眺》- - 创作背景 - - 元好问
- 古诗《长寿山居元夕》- -鉴赏 - - 元好问
- 古诗《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创作背景 - - 元好问
- 古诗《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创作背景 - - 元好问
- 古诗《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 -注释译文 - - 元好问
- 古诗《闻钦叔在华下》- -鉴赏 - - 元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