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丹凤门登眺鉴赏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出自:雨后丹凤门登眺 更新时间:2021-01-16
围城蒙军刚刚退走,雨霁天晴,诗人为了消散满胸郁结,遂至丹风门登眺,然其胸中郁结并未随乌云廓散而有所减少,反而因胸有亡国悲哀,使所眺之物无不染上亡国悲哀的色彩。故该诗触景生情,意在笔先,赋中有比,象中含兴。
首联紧扣诗题。“绛阙”点明登临之地;“霁”点明登临之时;“遥天”是登高所见;“登眺”二字虽未点出,但已自寓其中。句末“开”字用得极好,此前“黑云压城城欲摧”那令人窒息的情景及此时乌云乍开,胸中沉闷顿然若释的心境尽在言外。阴霾廓尽,晴空如洗,万里蓝天,纤细毕现,金碧辉煌的宫阚在虹消雨霁、彩彻云衢的美丽景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然而,久久盘旋在诗人胸中的郁结并未随之尽释,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意向把诗人的视线很快拉回,纤细毕现的晴空反而使他更清楚地看清了周围饱受兵燹之后的疮痍。在满目疮痍中,尤引诗人注目的是金明池那正被秋风吹荡,处于一片萧瑟凋零中的高树,一种故国乔木、铜驼荆棘之悲油然而生。该联赋中有比,象中含兴,以下诸联紧扣“雨后”“登眺”四字,围绕亡国之悲,赋陈其象,因象见意,皆由此生发。
颔联首句之“长虹”,本来是非常美丽的景物,然诗人“以我观物”,故续之以“下饮海欲竭”。该句以“海”喻金国,以“长虹”喻蒙古军。着一“欲”字,以预示金国必亡,人民将被屠戮殆尽的悲惨命运。对此,诗人悲戚愁惨,哀恸万分。而此时恰又有一群大雁呱呱南飞,凄唳的叫声,使萧杀的金秋更添了几分凄凉的气氛。传说雁群中领头的,都是失去配偶的老雁,因孤苦伶仃,再加知前途艰险,故其叫声分外凄凉。诗人此时际遇与“老雁”相近。上年,老妻病故;本年,幼女夭亡,国家的前途又复如此,故于老雁的叫声尤感揪心。同时,此处也有以秋雁哀鸣,来喻中原人民的流离失所,奔走呼号的意思。诗人远目飞鸿,心影相随,际遇之悲,国衰之痛,充溢宇内。
登临的所见所闻,莫不生悲;国事家事,皆不堪言。诗至此,似乎再说已属多余。然而诗人毕竟是大手笔,颈联又掉笔言其所思,使诗极尽波澜起伏之致。诗人由明池联想到昆明池,又由昆明池之黑灰联想到刚停的暴雨及暂时平息了的战乱,遂幻想劫火亦有终归息灭的。但幻想不等于现实,尽管诗人不甘亡国,想入非非,可这一厢情愿一经理智撞击,便化为乌有,于是对句又言“神嵩何计得飞来”。“神嵩”(中岳嵩山)绝无从数百里之外飞来汴京之理,无救兵可求进而期望中岳来作屏障,可见诗人绝望之极。句中不说“无计”而说“何计”,着“何”字表现出诗人在绝望之中反复挣扎的几多情思。
尾联以阮籍自况。是时诗人久于悲痛,泪已无多,不堪眺望吹台,只有追怀往事,感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徒增悲伤了,故有“莫傍”二字。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从这自我克制、收敛之辞中,更能体味到诗人泪往心里流那凄婉哀绝的悲伤,收到曲折有致,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全诗善用象征手法,如以“长虹”喻元蒙军,以“海欲竭”喻国将亡,以“老雁”自喻,以“神嵩”幻想救兵等。诗歌头一句写“霁景开”,末尾写“傍残阳”,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前后呼应。该诗颇似杜甫夔州以后的诗风,对仗工整,即使在不需要对仗的首联亦浑然成对。尤其是意象化手法的运用,我之意与物之象天然凑泊,契合无间。赵翼所谓“赋到沧桑句便工”,确非过誉。

雨后丹凤门登眺: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0628692428412.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后湾别业》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别业况景的描写,抒写了诗人隐居时恬适安乐的心情。全诗属对工稳,音律谐合,读来自然流畅。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移居登封,并在昆阳(今河南叶县)后湾买田置宅,而后过着隐居生活。该诗便是在这期间所作。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题省掾刘德润家骖鸾图并为同舍郎刘长卿记异刘在方城先有碧箫之遇如芙蓉城事云》 《过诗人李长源故居》 《李长源·冀都事死东州祸》 《木兰花慢·澹西园暮景》 《清平乐·琼枝瑶草》 《甲辰三月旦日以后杂诗·密雾轻尘细洒匀》 《箕山·幽林转阴崖》 《内乡县斋书事》 《台山杂咏·灵蛇不与世相关》 《俳体雪香亭杂咏·炉薰浥浥带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