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猪行·沿山莳苗多费力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出自:驱猪行·沿山莳苗多费力 更新时间:2021-01-19
《驱猪行》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杂言古风。该诗从表面看,是写农民驱赶豪猪的情形,但实际上却另有讽喻,是借题发挥,真实具体、哀恸感人地反映了金、蒙战争之际,人民遭受的租赋徭役之苦。
蒙古军南下攻打金朝,至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金朝河北郡县绝大部分丧失,金中都处在蒙古军包围之中。是年七月,金宣宗“贞祐南渡”抵达南京。该诗是诗人避乱河南暂居登封时所作。

驱猪行·沿山莳苗多费力: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1017143429386.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注释
⑴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⑵莳(shì):栽种,移植。
⑶办:具备,做成。豪猪:一指箭猪,自肩部以后生长而硬的棘毛。棘毛如刺,尖锐如针,颜色黑白相间。穴居,昼伏夜出,以草为食,有害于农作物。
⑷草庵:此处指草房,草舍。寻丈高:八尺或一丈高,指低矮之草屋。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⑸终夕:通宵达旦。
⑹噬(shì):咬。
⑺放教:放任。
⑻任使:任凭。飞蝗:蝗虫,常成群飞集,危害庄稼。
⑼争合:战斗,打斗。
⑽橡(xiàng)术:其果实似栗而小,灾年常作饥民食用。
⑾喙(huì):鸟兽的嘴,此特指豪猪的嘴。
⑿垄亩:田土、田地。狼藉:错杂零乱的样子。
⒀会(kuài)计:即统计数量。什(shí)一:十分之一。
⒁资身:投入的资金和劳力。资身亦有养身、立身意。
⒂儋(dàn):通“担”。儋石指收获粮食的数量,十斗为石(dàn),两石为担。都:总。直:通“值”。
⒃糜(mí):米粥。
⒄销税籍:指征收赋税。税籍,记录赋税的簿册。
白话译文
沿着山体栽种粮食很是费力,长成了却给豪猪当作了粮食。
搭建低矮的草屋,通宵达旦敲打木板摇着铃铛。
单只的狗咬不伤它,弓箭也射不伤它。
农夫睡梦中都在吆喝,这不像是在赶猪像是在诉说冤屈。
放任田鼠长得比兔子还大,任凭蝗虫遮蔽半天空。
从破坏的田里打斗到水沟里,可是山里并没有还能吃的橡树。
不管长牙短嘴的都吃个不停,所过之处不留一点粮食。
天亮了,只见田地里一片狼藉,农妇孩子无奈只能相互看着流着眼泪。
不管刮风下雨年年日复一日地劳作,最后一算收成,十不存一。
投入的资金和劳力就为这一点粮食糊口,这一担两石的能值几个钱?
娃儿们米粥都必须要珍惜,这些都是从豪猪口中夺下来的。
县吏也来征收赋税了。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探花词·六十人中数少年》 《点绛唇·连夜春寒》 《临江仙·一段江山英秀气》 《旧与赵景温》 《三乡杂诗·梦寐沧洲烂熳游》 《紫牡丹·金粉轻黏蝶翅匀》 《杨柳》 《楚汉战处·虎掷龙挐不两存》 《玉楼春·吹台萧瑟行云暮》 《天仙子·水曲桥平双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