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弹筝者创作背景
《赠弹筝者》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说弹筝者技巧高明及筝曲给人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沉浸在筝曲之中,感慨万千,同时点明了弹筝的地点、环境。诗中用文字形容声音,运用了借景抒情、暗喻等手法,别具特色,耐人品味。
清萨龙光将这首诗归入元泰定四年(1327),即萨都剌登进士第前后。诗题中的“弹筝者”,一般认为指当时扬州筝工沈生。元代另一位诗人张翥的词《声声慢》,题下说明“扬州筝工沈生弹虞学士深《浣溪沙》,求赋”,后人认为沈生与当时的文人墨客有交往,这首诗中的弹筝者大约也是这位沈生。作者听他弹奏一曲,有感而发作下此诗。
筝:古代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音箱为木制,长方形,面上张弦。唐宋时是十三或十二弦,近代增至十六、十八、二十一、二十五弦。
银甲:银制的假指甲,套于指上用以弹筝。弹冰:指拨弦演奏,琴弦在古时候经常被美称为“冰弦”。五十弦:形容弦之多,“五十”是约数。
海门:地名,元代属扬州路,靠近海边。当时萨都剌的弟弟萨天与滞留海门附近。雁行:一是指大雁迁徙的习惯,多是排成整齐的队列一起飞行;二是指筝的琴弦下用来捆绑琴弦、用以调节弦的松紧的小柱,琴柱因为在筝面上斜斜排列成行,犹如大雁在天上飞行。
白话译文
银制的假指甲弹着五十弦的古筝,美妙动听的筝声使得海风骤起大雁也想停下听听。
相识的人们啊究竟有多少离情别怨,似水的月光洒满停泊在杨子江头的船中。
清萨龙光将这首诗归入元泰定四年(1327),即萨都剌登进士第前后。诗题中的“弹筝者”,一般认为指当时扬州筝工沈生。元代另一位诗人张翥的词《声声慢》,题下说明“扬州筝工沈生弹虞学士深《浣溪沙》,求赋”,后人认为沈生与当时的文人墨客有交往,这首诗中的弹筝者大约也是这位沈生。作者听他弹奏一曲,有感而发作下此诗。
赠弹筝者: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3386.html
萨都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1.html
注释筝:古代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音箱为木制,长方形,面上张弦。唐宋时是十三或十二弦,近代增至十六、十八、二十一、二十五弦。
银甲:银制的假指甲,套于指上用以弹筝。弹冰:指拨弦演奏,琴弦在古时候经常被美称为“冰弦”。五十弦:形容弦之多,“五十”是约数。
海门:地名,元代属扬州路,靠近海边。当时萨都剌的弟弟萨天与滞留海门附近。雁行:一是指大雁迁徙的习惯,多是排成整齐的队列一起飞行;二是指筝的琴弦下用来捆绑琴弦、用以调节弦的松紧的小柱,琴柱因为在筝面上斜斜排列成行,犹如大雁在天上飞行。
白话译文
银制的假指甲弹着五十弦的古筝,美妙动听的筝声使得海风骤起大雁也想停下听听。
相识的人们啊究竟有多少离情别怨,似水的月光洒满停泊在杨子江头的船中。
作者萨都剌资料
古诗《赠弹筝者》的名句翻译赏析
- 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 - - 萨都剌 - - 《赠弹筝者》
-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 - 萨都剌 - - 《赠弹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