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代诗人 > 萨都剌的诗 > 赠弹筝者 >创作背景的意思

赠弹筝者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 作者:萨都剌 出自:赠弹筝者 更新时间:2021-01-26
《赠弹筝者》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说弹筝者技巧高明及筝曲给人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沉浸在筝曲之中,感慨万千,同时点明了弹筝的地点、环境。诗中用文字形容声音,运用了借景抒情、暗喻等手法,别具特色,耐人品味。
清萨龙光将这首诗归入元泰定四年(1327),即萨都剌登进士第前后。诗题中的“弹筝者”,一般认为指当时扬州筝工沈生。元代另一位诗人张翥的词《声声慢》,题下说明“扬州筝工沈生弹虞学士深《浣溪沙》,求赋”,后人认为沈生与当时的文人墨客有交往,这首诗中的弹筝者大约也是这位沈生。作者听他弹奏一曲,有感而发作下此诗。

赠弹筝者: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3386.html

萨都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1.html

注释
筝:古代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音箱为木制,长方形,面上张弦。唐宋时是十三或十二弦,近代增至十六、十八、二十一、二十五弦。
银甲:银制的假指甲,套于指上用以弹筝。弹冰:指拨弦演奏,琴弦在古时候经常被美称为“冰弦”。五十弦:形容弦之多,“五十”是约数。
海门:地名,元代属扬州路,靠近海边。当时萨都剌的弟弟萨天与滞留海门附近。雁行:一是指大雁迁徙的习惯,多是排成整齐的队列一起飞行;二是指筝的琴弦下用来捆绑琴弦、用以调节弦的松紧的小柱,琴柱因为在筝面上斜斜排列成行,犹如大雁在天上飞行。
白话译文
银制的假指甲弹着五十弦的古筝,美妙动听的筝声使得海风骤起大雁也想停下听听。
相识的人们啊究竟有多少离情别怨,似水的月光洒满停泊在杨子江头的船中。

作者萨都剌资料

萨都剌

萨都剌的诗词全集_萨都剌的诗集大全,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 查看详情>>

萨都剌古诗词作品: 《上京即事·紫塞风高弓力强》 《初夏淮安道中》 《上京即事·牛羊散漫落日下》 《题淮安壁间》 《酹江月·游句曲茅山》 《送人之渐东》 《寒夜闻角》 《过高邮射阳湖》 《满江红·金陵怀古》 《上京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