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女谣赏析

朝代:元代 作者:萨都剌 出自:鬻女谣 更新时间:2021-01-26
《鬻女谣》描写了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贫富悬殊的情景。诗人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老百姓以出卖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寻求活命的细节种种,通过对这一典型情景的描绘、渲染、对比、挖掘,表现出了现实主义作品的感人力量,同时也焕发着诗人人道主义的光彩。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突出之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人把被卖的少女和富贵的皇后作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此诗开头四句描写了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终日歌舞相伴、沉溺相乐的场面:绣衣雕帽的纨绔子弟们时而逗鸟取乐、时而听那些玉指纤纤的扬州歌女拨弦弹筝。接着四句,诗人自比职位虽低但傲岸不屈的苏轼黄庭坚,瞧不起富贵人家的恶习,不屑与之为伍。九至十二句,写路上遇到一个个被亲生父母出卖的女孩子,她们像尘土一般被弃之路旁,卑微、可怜、无望。诗人悲从中来,顿感天宇间刮起了惨淡的大风。再看那荒芜的村落里,白天也传出野狐的嚎叫,破壁残垣中,新鬼在黄昏时分哀鸣。纨绔子弟何其乐,贫民百姓何其惨。这里,诗人对比手法的运用非常成功。
接下来人进一步展开对比。昔日里这些女孩闭门不出,绣花描朵,长得也很美丽,人人夸赞她将来会有个好归宿。谁也难以料到如今会因活不下去被父母扔在这漫无边际的大路旁,哭哭啼啼,求天无助,求地不灵。诗人至此笔锋一转,大声疾呼,直写这些女子泪流成河,哭之而干,并直斥县官没有脸面见她们。那些达官贵人,穿紫袍,佩黄带,酒气熏天,根本不管连饭都吃不上的老百姓。下面四句写陕西关中一带灾情尤其令人担忧,老百姓缺衣少食,如嗷嗷待食的枯鱼、泽雁一样,这种民无食的局面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一段是拿花天酒地、无所事事的高官生活与鬻女的悲惨命运作比。“枯鱼吐沫泽雁叫,嗷嗷待食何时休”两句达到了一种极致的悲苦无奈,走投无路的境地。
诗人似乎并不满足于对达官贵人及其子弟的怒斥,而是将笔锋指向封建社会的最上层。皇帝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心思都在宫里。“汉宫有女出天然,青鸟飞下神书传。”原来,“汉宫”(隐喻元朝廷后宫)的美女天生丽质,皇帝因宠爱她派人下诏命来了。“芙蓉帐暖春云晓,玉楼梳洗银鱼悬”,极写后妃生活用品的华丽奢侈。皇帝忙于召见后妃,没有谁知道那路边被弃的女孩正在抽泣。诗的最后是对百姓生活富裕与康乐的切切呼唤。
此诗的对比是层层递进的。先是富家子弟与鬻女的对比,接着是达官贵人与鬻女的对比,最后隐写了皇帝后妃与鬻女的对比,一个世界,两种命运。一边是花天酒地,艳歌美人,一边是弃之如土,生死由天:贫富差距无比悬殊。据载,萨都剌虽出身将门,但幼年家境贫寒。成人后几任九至七品小官,为官清正,曾有发廪赈灾、救助难民等政绩。在他的其他诗中,也有对这种阶级对立的揭示。如五古《早发黄河即事》,一方面描写农夫“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求;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另一方面描写贵族公子“斗鸡五坊市,酬歌最高楼”,采用对比手法,描写贫富悬殊,震撼人心。由此可见萨都剌擅长运用对比手法。

鬻女谣: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1629698431738.html

萨都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1.html

《芙蓉曲》是元朝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的首联描写了秋日江上的芙蓉和江上的秋江女儿;颔联两句进而描写秋将女儿的生活;颈联折回描写了江波,落叶等寒秋之景;尾联借采莲人面对荷花不知从何荡舟,再次结出秋江女儿爱花惜花的一片苦心。全诗以景语写情,语言流丽,风格清婉,善于借鉴化用前人的名句,组成优美的意境。
此诗有的版本题目下有“兼善状元御史”之语,因此被认为与《黄河夜送西台御史张子寿》、《湖南张子寿钦点第一人弹劾权贵左迁西台御史旋拜前职素有退志故举兼善劝之》这两首诗是同一主题,都是送给张子寿的诗作。萨龙光将这首诗定为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所作。萨都剌写诗勉励任西台御史的张子寿,希望他能像状元御史泰不华一样,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作者萨都剌资料

萨都剌

萨都剌的诗词全集_萨都剌的诗集大全,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 查看详情>>

萨都剌古诗词作品: 《高邮阻风》 《酹江月·登凤凰台怀古用前韵》 《赠弹筝者》 《上京即事·牛羊散漫落日下》 《玉山道中·积雨千峰霁》 《登乐陵台倚梧桐望月有怀南台李御史艺》 《秋夜闻笛·何人吹笛秋风外》 《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 《彭城杂咏》 《送南台从事刘子谦之辽东

《鬻女谣》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