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曲·秋江渺渺芙蓉芳创作背景
《芙蓉曲》是元朝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的首联描写了秋日江上的芙蓉和江上的秋江女儿;颔联两句进而描写秋将女儿的生活;颈联折回描写了江波,落叶等寒秋之景;尾联借采莲人面对荷花不知从何荡舟,再次结出秋江女儿爱花惜花的一片苦心。全诗以景语写情,语言流丽,风格清婉,善于借鉴化用前人的名句,组成优美的意境。
此诗有的版本题目下有“兼善状元御史”之语,因此被认为与《黄河夜送西台御史张子寿》、《湖南张子寿钦点第一人弹劾权贵左迁西台御史旋拜前职素有退志故举兼善劝之》这两首诗是同一主题,都是送给张子寿的诗作。萨龙光将这首诗定为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所作。萨都剌写诗勉励任西台御史的张子寿,希望他能像状元御史泰不华一样,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1.此诗弘治、毛晋本,题下有“兼善状元御史”六字。兼善,即泰不华,字兼善,十八岁中右榜状元,曾任
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中台御史,以敢于直谏闻名于朝。
2.秋江渺渺:秋天的江面浩大无边,看不到尽头。芙蓉芳:荷花散发芳香。
3.断肠:形容极度的思念棚悲痛。即秋霜将至,荚蓉凋零,采莲女们无比怜惜。喻对贤良受挫而深表同情。
4.绛(jiàng)袍:即绛纱袍,古代常用着朝服。
5.翠袖:绿色的长袖,即女人所穿。
6.鲤鱼:即鲤鱼风,通常称九月风或秋风。
7.“霜落”:喻黑暗的社会邪恶势力。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省东北部,汇入湖南诸水,于岳阳与长江相
通。原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白话译文
秋江无边无际荷花正芬芳,秋江的女儿们想你想断肠。
春天刚到红色袍带云护暖,夕阳西沉翠绿袖口迎风凉。
鲤鱼风吹动江中白浪,秋霜降落洞庭满地飞木叶。
采莲人要荡舟到何处,你要爱惜荷花的好颜色。
此诗有的版本题目下有“兼善状元御史”之语,因此被认为与《黄河夜送西台御史张子寿》、《湖南张子寿钦点第一人弹劾权贵左迁西台御史旋拜前职素有退志故举兼善劝之》这两首诗是同一主题,都是送给张子寿的诗作。萨龙光将这首诗定为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所作。萨都剌写诗勉励任西台御史的张子寿,希望他能像状元御史泰不华一样,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芙蓉曲·秋江渺渺芙蓉芳: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3381.html
萨都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1.html
注释1.此诗弘治、毛晋本,题下有“兼善状元御史”六字。兼善,即泰不华,字兼善,十八岁中右榜状元,曾任
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中台御史,以敢于直谏闻名于朝。
2.秋江渺渺:秋天的江面浩大无边,看不到尽头。芙蓉芳:荷花散发芳香。
3.断肠:形容极度的思念棚悲痛。即秋霜将至,荚蓉凋零,采莲女们无比怜惜。喻对贤良受挫而深表同情。
4.绛(jiàng)袍:即绛纱袍,古代常用着朝服。
5.翠袖:绿色的长袖,即女人所穿。
6.鲤鱼:即鲤鱼风,通常称九月风或秋风。
7.“霜落”:喻黑暗的社会邪恶势力。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省东北部,汇入湖南诸水,于岳阳与长江相
通。原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白话译文
秋江无边无际荷花正芬芳,秋江的女儿们想你想断肠。
春天刚到红色袍带云护暖,夕阳西沉翠绿袖口迎风凉。
鲤鱼风吹动江中白浪,秋霜降落洞庭满地飞木叶。
采莲人要荡舟到何处,你要爱惜荷花的好颜色。
作者萨都剌资料
古诗《芙蓉曲·秋江渺渺芙蓉芳》的名句翻译赏析
-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 - 萨都剌 - - 《芙蓉曲·秋江渺渺芙蓉芳》
-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 - 萨都剌 - - 《芙蓉曲·秋江渺渺芙蓉芳》
- 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 - 萨都剌 - - 《芙蓉曲·秋江渺渺芙蓉芳》
-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 - 萨都剌 - - 《芙蓉曲·秋江渺渺芙蓉芳》
《芙蓉曲·秋江渺渺芙蓉芳》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芙蓉曲·秋江渺渺芙蓉芳》- - 鉴赏 - - 萨都剌
- 古诗《芙蓉曲·秋江渺渺芙蓉芳》- - 注释译文 - - 萨都剌
- 古诗《芙蓉曲·秋江渺渺芙蓉芳》- - 创作背景 - - 萨都剌
- 古诗《寒夜闻角》- -创作背景 - - 萨都剌
- 古诗《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 -赏析 - - 萨都剌
- 古诗《过居庸关》- -注释译文 - - 萨都剌
- 古诗《送人之浙东》- -注释译文 - - 萨都剌
- 古诗《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注释译文 - - 萨都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