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代诗人 > 萨都剌的诗 > 送人之浙东 >注释译文的意思

送人之浙东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 作者:萨都剌 出自:送人之浙东 更新时间:2021-01-26
注释
1。京口:古城名。三国时吴国孙权置京口镇,两晋、南朝时为都城建康的北方门户。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
2。关河:山岳河川。鬓:面颊两边靠近耳部的头发。
3。吴水:江浙一带的河流。
4。楚山:泛指京口一带的山。稠:层层密密。
5。北固楼:又名北顾亭、北固亭,在今镇江市东北的北固山,临江建造,为当地名胜。
白话译文
我北上赴京口,而君却要向下浙东,渐行渐远。
风雨之夜,孤舟一片,山长水阔,愁思染成两鬓秋色斑斑。
溯江而上,吴水已尽,岸边叠嶂,重重楚山,
故人远别,相思何限,北固楼头情思绵绵无边。

送人之浙东: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3385.html

萨都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1.html

萨都剌生性豪迈、亮直,倜傥不拘,他的文学作品也象他的为人一样,浸染着北方的豪气,奔放洒脱,不以声律、文字自束、别有一种峭拔清健的风格。
首联“我还京口去,君入浙东游”,起笔看似寻常,每句都明白如话,略无雕饰;但在格律、声韵,意蕴颇为讲究的律诗中,这种明白坦易的写法已颇为不寻常。初览这两句诗,读者似乎已隐约地感觉到这平凡语句中暗含着某种不平凡的气势,这气势就潜在下面的诗的句中,呼之奔腾欲出。
诗人在第二联中却引而不发,出乎读者意料地转而抒写了知友之间两地悬隔,而又心脉相通的别后的动人情境。诗人要北上京口,而友人却要下浙东,在此后南辕北辙的无数个风雨之夜里,诗人只能倚靠着船窗,细数着洒满江天的星辰,默默地为友人祈祷,此时此地,诗人的心境正象这孤帆远去的小舟一样,飘流不定, 居无定址。诗人那本已染上岁月风霜的颜华,也会变得更加苍老。这里的“关河”并非指某处地方,而是形容山川阻隔,两地相去之遥远。
第五、六两句极写友人去处之偏僻,既有知友之间相见无期的痛苦感受,又有对重逢的渴望。“吴水”“楚山”既指明地点又象征的喻意。远出天际,一望无涯的吴水, 恰似诗人心中那悠长绵渺的离思;而连绵深窈的楚山,又可以作“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对句的一个“接”字,通过诗人的想象逼真地描绘出了友人到目的地时那种陌生、突兀的感觉。到这里为止,这首诗仍通过时空的转换,交错,从“诗人”“友人”“此时”和“彼时”“这里”“那里”等不同的角度,极写离情之深婉。
末两句收尾,却出乎读者的意料。自古以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在北固楼抒写壮志豪情,寄托远大的抱负。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曾在这里留下过不朽的篇章。北固楼而怀念远方的友人,既不乏缠绵深渺的离情别绪,又能不为单纯的离愁所累,衬托出诗人别有一番超脱、高旷的情怀;在这里,诗人不屑于作小儿女之态,而以共同的精神境界;共同的胸襟抱负与友人相互期勉,使这首哀婉的篇章,平添了一种放旷的色彩。这两句诗与前面几句联系起来,看上去似乎有些突兀不太自然,但实际上,这重意念的转折与开篇呼应,收束得当。而全诗在这抑扬顿挫中自然形成一种奔放、流转的格局,通体流畅。
作为别友题材诗之一,萨都剌的这首诗却能够自古以来的文人习气,在送别的惆怅中又不失洒脱利落的风致,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萨都剌资料

萨都剌

萨都剌的诗词全集_萨都剌的诗集大全,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 查看详情>>

萨都剌古诗词作品: 《上京即事·牛羊散漫落日下》 《酹江月·登凤凰台怀古用前韵》 《山中怀友》 《上京即事·大野连山沙作堆》 《上京即事·五更寒袭紫毛衫》 《上京即事·紫塞风高弓力强》 《秋夜闻笛·何人吹笛秋风外》 《层楼晚眺》 《道过赞善庵》 《酹江月·金陵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