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注释译文
注释
1。燕姬,即燕都的美女。燕,北京古为燕国,简称燕。姬,是对妇女的美称。
2。燕京:即元大都北京。
3。眼如漆:眼珠象漆一样又黑又亮。漆,形容黑色。
4。兰香:指少女身上散发的幽香之气。
5。翠袖笼鞭:执鞭之手笼在翠色的衣袖里。翠袖,翠绿色的衣袖。笼鞭,有版本作“短鞭”。
6。澹荡:舒缓荡漾。
7。锦筝:筝的美称。
8。“绣衾”句:谓因爱情成空,所以绣花的衾放也抵不住孤身独的寒冷。锦鸳:锦缎作的鸳鸯枕。
9。芳年:喻美好的年岁,指青春年少。
10。春困:春日温和的天气使人困卷。著人:使人,一作“着人”。
11。天街:京城中的街道
12。“满院”句:以杨花的飘零象征燕姬盛时已去。
白话译文
燕京的少女刚满十六七,容颜像花红,眼珠似黑漆。
兰香满路,马蹄扬起烟尘飞,翠袖笼着短鞭娇羞滴滴。
春风荡漾摇动她那怀春的心,银烛高照拨弄锦筝闺房幽深。
锦被不暖做不成鸳鸯梦,紫帘下垂,晨雾弥满,天色昏沉沉。
谁来怜惜美好的年华去如流水,春天真使人困乏懒于梳洗。
夜来细雨濛濛润湿了京都街道,满院的杨花不能随风飘起。
全诗分为三层。前四句为一层,先从女主人公的一次出游中,绘出了她外貌的姣美。寥寥数笔,动静相间,使读者同路上行人一样对她的艳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春风”以下四句为第二层。“春风澹荡”,是实景的赋写,又兼有“兴”的意味:从春风的晃漾,领起了女主人公春心的摇荡,引导着读者去继续追踪她生活的深层的轨迹。诗人笔锋一转,由白日转入黑夜,由女主人公在公开场合下的露面,转入了她高堂深居之内的一人世界。“银筝华烛”,同“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涯《秋夜曲》)的意境同出一辙;而“绣衾”二句,更是显豁地透露出这位燕京女子在爱情生活上的失意,她形单影只,只能寂寞地垂着衾帐守长宵“紫帘垂雾天沉沉”,造出了漫漫长夜的一种冷寂、朦胧的氛围,映合着女主人公悲凉悄恍的心境,又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宕出了地步。
末四句为第三层,描写的是次日晨起的情景。写了夜来的春雨却使院内的杨花狼藉困顿,委地不起。这“飞不起”的杨花,象征着女主人公绝望的心绪,所谓“春心已作沾泥絮”,与上文“摇春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同时又象征着燕京女儿未来的命运。与“芳年谁惜去如水”句对读,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种深沉的长惘与悲哀。
这首作品蕴藉婉丽,融情入景。它运用富于色彩和表现力的语言,以及暗示、象征的手法,由燕京女儿的外部肖像,不露痕迹地渡入了人物的内部生活与内心世界,一直深入到封建女子命运悲剧的核心。诗中虽未明言燕京女儿究竟是待字思嫁抑或是独守空房,但诗人凭着丰富的社会阅历,生动形象地绘现了元代妇女个人生活情状的某种侧面,表现了她们失去自行驾驭爱情命运权利的苦闷,因而使作品带上了较高的典型性和艺术感染性。
1。燕姬,即燕都的美女。燕,北京古为燕国,简称燕。姬,是对妇女的美称。
2。燕京:即元大都北京。
3。眼如漆:眼珠象漆一样又黑又亮。漆,形容黑色。
4。兰香:指少女身上散发的幽香之气。
5。翠袖笼鞭:执鞭之手笼在翠色的衣袖里。翠袖,翠绿色的衣袖。笼鞭,有版本作“短鞭”。
6。澹荡:舒缓荡漾。
7。锦筝:筝的美称。
8。“绣衾”句:谓因爱情成空,所以绣花的衾放也抵不住孤身独的寒冷。锦鸳:锦缎作的鸳鸯枕。
9。芳年:喻美好的年岁,指青春年少。
10。春困:春日温和的天气使人困卷。著人:使人,一作“着人”。
11。天街:京城中的街道
12。“满院”句:以杨花的飘零象征燕姬盛时已去。
白话译文
燕京的少女刚满十六七,容颜像花红,眼珠似黑漆。
兰香满路,马蹄扬起烟尘飞,翠袖笼着短鞭娇羞滴滴。
春风荡漾摇动她那怀春的心,银烛高照拨弄锦筝闺房幽深。
锦被不暖做不成鸳鸯梦,紫帘下垂,晨雾弥满,天色昏沉沉。
谁来怜惜美好的年华去如流水,春天真使人困乏懒于梳洗。
夜来细雨濛濛润湿了京都街道,满院的杨花不能随风飘起。
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3405.html
萨都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1.html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这首七言乐府就是对燕京地方一名年青女子的精心写照。全诗分为三层。前四句为一层,先从女主人公的一次出游中,绘出了她外貌的姣美。寥寥数笔,动静相间,使读者同路上行人一样对她的艳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春风”以下四句为第二层。“春风澹荡”,是实景的赋写,又兼有“兴”的意味:从春风的晃漾,领起了女主人公春心的摇荡,引导着读者去继续追踪她生活的深层的轨迹。诗人笔锋一转,由白日转入黑夜,由女主人公在公开场合下的露面,转入了她高堂深居之内的一人世界。“银筝华烛”,同“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涯《秋夜曲》)的意境同出一辙;而“绣衾”二句,更是显豁地透露出这位燕京女子在爱情生活上的失意,她形单影只,只能寂寞地垂着衾帐守长宵“紫帘垂雾天沉沉”,造出了漫漫长夜的一种冷寂、朦胧的氛围,映合着女主人公悲凉悄恍的心境,又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宕出了地步。
末四句为第三层,描写的是次日晨起的情景。写了夜来的春雨却使院内的杨花狼藉困顿,委地不起。这“飞不起”的杨花,象征着女主人公绝望的心绪,所谓“春心已作沾泥絮”,与上文“摇春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同时又象征着燕京女儿未来的命运。与“芳年谁惜去如水”句对读,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种深沉的长惘与悲哀。
这首作品蕴藉婉丽,融情入景。它运用富于色彩和表现力的语言,以及暗示、象征的手法,由燕京女儿的外部肖像,不露痕迹地渡入了人物的内部生活与内心世界,一直深入到封建女子命运悲剧的核心。诗中虽未明言燕京女儿究竟是待字思嫁抑或是独守空房,但诗人凭着丰富的社会阅历,生动形象地绘现了元代妇女个人生活情状的某种侧面,表现了她们失去自行驾驭爱情命运权利的苦闷,因而使作品带上了较高的典型性和艺术感染性。
作者萨都剌资料

萨都剌的诗词全集_萨都剌的诗集大全,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 查看详情>>
萨都剌古诗词作品: 《上京即事·祭天马酒洒平野》 《高邮阻风》 《上京即事·牛羊散漫落日下》 《道过赞善庵》 《百字令·登石头城》 《过嘉兴·三山云海几千里》 《台山怀古》 《望金陵·行人雨霁入金陵》 《闽中苦雨》 《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
古诗《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的名句翻译赏析
-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 - 萨都剌 - - 《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
-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 - 萨都剌 - - 《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
-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 - 萨都剌 - - 《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
-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 - 萨都剌 - - 《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
-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 - 萨都剌 - - 《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
-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 - 萨都剌 - - 《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
《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 - 鉴赏 - - 萨都剌
- 古诗《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 - 注释译文 - - 萨都剌
- 古诗《燕姬曲·燕京女儿十六七》- - 创作背景 - - 萨都剌
- 古诗《送人之浙东》- -鉴赏 - - 萨都剌
- 古诗《过献州》- -注释译文 - - 萨都剌
- 古诗《寒夜闻角》- -赏析 - - 萨都剌
- 古诗《上京即事·五更寒袭紫毛衫》- -创作背景 - - 萨都剌
- 古诗《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注释译文 - - 萨都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