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出自: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更新时间:2018-01-08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该词抒发了怀古之幽情。全词紧紧扣住“秋风”着笔,浮想联翩却又自抒胸怀。该词层层铺叙,笔笔联想,将家国之叹、兴亡之感以及个人遭遇之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该词雄浑沉郁,体现了词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令人敬佩的高风亮节。

宋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辛弃疾时年六十四岁,在知绍兴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任上路过秋风亭,写下了这首诗。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2708.html

辛弃疾: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748.html

注释

[1]袅袅:微风吹拂。

[2]团扇:圆形的扇子。

[3]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城为禹迹。

[4]茂陵词:指汉武帝的《秋风辞》。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这里指汉武帝刘彻。

[5]甚:真。风流:文采美,韵味浓。

[6]解拟:能比拟。相如: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

[7]眇眇:远望貌。愁余:使我愁苦。

[8]书报:来信说。

[9]因循:拖延,延误。

[10]蓴(chún)鲈:咏思乡之情、归隐之志。

[11]太史公书:即司马迁的《史记》。

作品译文

秋风亭上的秋风姗姗吹过,拂拭着我的脸;记得它去年曾到过我的家。我抬头观望,这里的山河与我家里的山河形状虽然不一样,但人物风情却很相似。功成的人走了,我觉得到了秋天气候变冷,团扇也被人抛弃了。斜阳与过去一样,秋风是吹不断的;野外一片茫茫,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绩和遗迹一点也没有了。

一千多年前汉武帝刘彻写的《秋风辞》,真是好的诗章,美妙的词句,可以称得上千古绝唱,到现在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怎么有人说那是模仿司马相如的章句呢?现在树叶落了,江水冷了,向北方望去,一片茫茫,真叫我感到忧愁。朋友来信:“催我赶快回家,不要迟延,现在正是吃蒪羹鲈鱼美味的时候。”有谁会想到我,在这个秋夜凄凉的时候,独对孤灯,正在研读太史公写的《史记》呢?

作者辛弃疾资料

辛弃疾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_辛弃疾的诗集大全,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 查看详情>>

辛弃疾古诗词作品: 《鹊桥仙·溪边白鹭》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减字木兰花·僧窗夜雨》 《鹧鸪天·点尽苍苔色欲空》 《玉楼春·有无一理谁差别》 《卜算子·饮酒不写书》 《玉楼春·人间反覆成云雨》 《渔家傲·道德文章传几世》 《沁园春·我见君来》 《金人捧露盘·恨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