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赏析
刘熙载《艺概》论柳词有云:“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这首《忆帝京》就是具有这种特色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写词人因思念而辗转难眠,颇得五言古乐府之神韵。起句写初秋天气逐渐凉了,“薄衾”是由于天气虽凉却还没有冷。“乍觉别离滋味”,“乍觉”二字使情感的伏线开始有了起势,“别离滋味”点明主题。接下来作者将“别离滋味”作了具体的描述:“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这时词人的情感已由“乍觉”发展到了“展转”,随着这相思之情的渐浓渐深,词人已经睡不着了,只好默默地计算着更次,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后,又躺下来。区区数笔把相思者床头展转腾挪,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了。“毕竟不成眠”,是对前两句含意的补充。接着“一夜长如岁”一句巧妙地化用了《国风·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句意,但语句更为凝炼,感情更为深沉。这几句把“别离滋味”如话家常一样摊现开来,质朴无华的词句里,蕴含着炽烈的生活热情。
词的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现了游子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复杂的内心体验。“也拟待、却回征辔”,至此可以知道,这位薄衾小枕不成眠的人,离开他所爱的人没有多久,可能是早晨才分手,便为“别离滋味”所苦了。此刻当他无论如何都难遣离情的时候,心里不由得涌起另一个念头:唉,不如掉转马头回去吧。“也拟待”,这是万般无奈后的心理活动。可是,“又争奈、已成行计”意思是说,已经踏上征程,又怎么能再返回原地呢?“也”、“却”、“又”、“已”加上上片的“还、“毕竟”等语气副词和转折连词的运用,使得情感更加百转千回、婉曲动人,真切地把一个孤独痛苦的游子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归又归不得,行又不愿行,结果仍只好“万种思量,多方开解”,但出路自然找不到,便只能“寂寞厌厌地”,百无聊赖地过下去了。“万”、“多”与“只”的对比更加深刻地表明了这种寂寞和悔恨的无奈。词至末韵已达到了情感的最高潮,面对不得已的天涯漂泊,两情别离,词人发出了有如誓言般的十个字:“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这两句语极白,而情极深。这一句恰到好处地总结了全词彼此相思的意脉,突出了以“我”为中心的怀人主旨。
用传统的词学眼光来看,这个词的结尾并不算高明。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又云“或以情结尾,亦好,往往轻而露”。在他看来,以情结尾无疑属于下乘。后来清代学者沈谦的《填词杂说》也是这个意思:“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着一实语,败矣”。与全词的直陈其事,不假缘饰相统一,这首词恰恰是“以情结尾”,“着一实语”。但是并不一定显得“轻而露”。整首词大部分篇幅都是从自己单方面着笔,结尾两句却一转笔锋,因已及人,如此化实为虚,以虚衬实,词的意蕴更加深厚,章法亦加别致。词的语言虽极简朴,而词人的性情却极忠厚。由此可见,以情结尾也是一种写法,并且可以收到较好的。
由“乍觉”到饱受煎熬,再到苦苦挣扎,最后发出真挚的誓言的心理历程的描写,层转层深,历历在目,这既是词人痛苦的相思之情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显示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能,不仅是一位绘景圣手,更是一位写情巨匠。
词的上片写词人因思念而辗转难眠,颇得五言古乐府之神韵。起句写初秋天气逐渐凉了,“薄衾”是由于天气虽凉却还没有冷。“乍觉别离滋味”,“乍觉”二字使情感的伏线开始有了起势,“别离滋味”点明主题。接下来作者将“别离滋味”作了具体的描述:“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这时词人的情感已由“乍觉”发展到了“展转”,随着这相思之情的渐浓渐深,词人已经睡不着了,只好默默地计算着更次,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后,又躺下来。区区数笔把相思者床头展转腾挪,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了。“毕竟不成眠”,是对前两句含意的补充。接着“一夜长如岁”一句巧妙地化用了《国风·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句意,但语句更为凝炼,感情更为深沉。这几句把“别离滋味”如话家常一样摊现开来,质朴无华的词句里,蕴含着炽烈的生活热情。
词的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表现了游子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复杂的内心体验。“也拟待、却回征辔”,至此可以知道,这位薄衾小枕不成眠的人,离开他所爱的人没有多久,可能是早晨才分手,便为“别离滋味”所苦了。此刻当他无论如何都难遣离情的时候,心里不由得涌起另一个念头:唉,不如掉转马头回去吧。“也拟待”,这是万般无奈后的心理活动。可是,“又争奈、已成行计”意思是说,已经踏上征程,又怎么能再返回原地呢?“也”、“却”、“又”、“已”加上上片的“还、“毕竟”等语气副词和转折连词的运用,使得情感更加百转千回、婉曲动人,真切地把一个孤独痛苦的游子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归又归不得,行又不愿行,结果仍只好“万种思量,多方开解”,但出路自然找不到,便只能“寂寞厌厌地”,百无聊赖地过下去了。“万”、“多”与“只”的对比更加深刻地表明了这种寂寞和悔恨的无奈。词至末韵已达到了情感的最高潮,面对不得已的天涯漂泊,两情别离,词人发出了有如誓言般的十个字:“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这两句语极白,而情极深。这一句恰到好处地总结了全词彼此相思的意脉,突出了以“我”为中心的怀人主旨。
用传统的词学眼光来看,这个词的结尾并不算高明。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又云“或以情结尾,亦好,往往轻而露”。在他看来,以情结尾无疑属于下乘。后来清代学者沈谦的《填词杂说》也是这个意思:“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着一实语,败矣”。与全词的直陈其事,不假缘饰相统一,这首词恰恰是“以情结尾”,“着一实语”。但是并不一定显得“轻而露”。整首词大部分篇幅都是从自己单方面着笔,结尾两句却一转笔锋,因已及人,如此化实为虚,以虚衬实,词的意蕴更加深厚,章法亦加别致。词的语言虽极简朴,而词人的性情却极忠厚。由此可见,以情结尾也是一种写法,并且可以收到较好的。
由“乍觉”到饱受煎熬,再到苦苦挣扎,最后发出真挚的誓言的心理历程的描写,层转层深,历历在目,这既是词人痛苦的相思之情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显示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能,不仅是一位绘景圣手,更是一位写情巨匠。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26405.html
《曲玉管·陇首云飞》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写两地相思的羁旅别愁词。上阕写居者高楼凝望、怀念远人之愁思。高丘上白云飘飞为伊人所见景,此景暗隐游子飘泊的匆匆行色。“烟波满目”的迷茫,亦是所望不见之失望心绪的外化。中阕写游子在旅途对京都居者的思念。下阕“暗想当初”承上阕“思悠悠”,是行人的忆念及“雨恨云愁”的心理活动,“阻追游”以下是思妇的内心感触和无可奈何的行动。全词以写景抒情为脉络,步步深入,结构有序,内容丰富。作者柳永资料

柳永的诗词全集_柳永的诗集大全,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柳永进京参加科..... 查看详情>>
柳永古诗词作品: 《曲玉管·陇首云飞》 《永遇乐·天阁英游》 《巫山一段云·萧氏贤夫妇》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玉蝴蝶·误入平康小巷》 《西施·柳街灯市好花多》 《击梧桐·香靥深深》 《倾杯·离宴殷勤》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 《倾杯乐·禁漏花深》
古诗《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凭寂寞厌厌地。系我一身心,负你千行泪 - - 柳永 - -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 - 柳永 - -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 - 柳永 - -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 - 柳永 - -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 注释译文 - - 柳永
- 古诗《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 赏析 - - 柳永
- 古诗《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 创作背景 - - 柳永
- 古诗《浪淘沙慢·梦觉》- -注释译文 - - 柳永
- 古诗《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 -创作背景 - - 柳永
- 古诗《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 -创作背景 - - 柳永
- 古诗《笛家弄·花发西园》- -注释译文 - - 柳永
- 古诗《锦堂春·坠髻慵梳》- -注释译文 - - 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