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注释译文
注释
(1)晋灵公:晋国国君,名夷皋,文公之孙,襄公之子,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不君:不行君道。
(2)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同雕,画。雕墙,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
(3)宰夫:厨子。胹(ér):煮,炖。熊蹯(fán):熊掌。
(4)寘(zhì):通置畚(běn):筐篓一类盛物的器具。
(5)载:装车。
(6)赵盾:赵衰之子,晋国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士季:士为之孙,晋国大夫,名会。
(7)不入:不采纳,不接受。
(8)三进:始进为入门,再进为由门入庭,三进为升阶当霤。及:到。溜:霤,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9)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荡》。靡:没有什么。初:开端。鲜:少。克:能够。终:结束。
(10)赖:依。
(11)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烝民》。衮(gǔn):天子的礼服,借指天子,这里指周宣王。阙:同“缺”,过失。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
(12)衮:指君位。
(13)骤:多次。
(14)鉏麑(chúní):晋国力士。贼:刺杀。
(15)辟:开着。
(16)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
(17)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
(18)主:春秋战国时期称卿大夫为主。
(19)饮(yin):给人喝,使动用法。
(20)伏:埋伏。甲:披甲的士兵。
(21)右:车右。提弥明:晋国勇士,赵盾的车右。
(22)趋登:快步上殿堂。
(23)三爵:三巡。爵:古时的酒器。
(24)嗾(sǒu):唤狗的声音。獒(áo):猛犬。
(25)死之:为之死。之:指赵盾。
(26)田:通“畋”打猎。首山: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27)舍,住一晚。翳(yì)桑:首山附近的地名。
(28)灵辄:人名,晋国人。
(29)食(sì)之:给他东西吃。
(30)宦(huàn):给人当奴仆。
(31)遗(wèi):送给。
(32)箪(dān):盛饭的圆筐。食:饭。
(33)橐(tuó):两头有口的口袋,用时以绳扎紧。
(34)与:参加,介:甲指甲士。
(35)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堂兄弟。
(36)大史:太史,掌纪国家大事的史官。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书:写。
(37)竟:同“境”。贼:弑君的人,指赵穿。
(38)乌呼:感叹词,同“呜呼”,啊。
(39)怀:眷恋。诒:同‘贻”,给。伊,指示代词,那个。
(40)良史:好史官。书法:记事的法则。隐:隐讳,不直写。
(41)恶:指弑君的恶名。
(42)逆:迎,公子黑臀:即晋成公,文公之子,襄公之弟,名黑臀。
(43)武宫:晋武公的宗庙,在曲沃。
译文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荡》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给贵族做仆人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庙。
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其杀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无论所谓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病入膏肓,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亵渎,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诛灭九族。
虽然有此痼疾,但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
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沉甸甸的、掷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
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荆柯刺秦临行前 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
正如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明知自己推上山的巨石要滚下来一样,依然坚持不懈地推下去。人类的精神和行动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显示了出来,结果则是次要的了,甚至并不重要了。
面对残暴和死亡而敢于挺身而出,这种行为表示了一种严正的抗议,表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翻看历史,这种抗议和精神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就好比光明和黑暗从来都是相随相伴,哪一方都没有消失过一样。也许,光明和黑暗永远都会这么抗衡下去,直到人类不再存在。
(1)晋灵公:晋国国君,名夷皋,文公之孙,襄公之子,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不君:不行君道。
(2)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同雕,画。雕墙,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
(3)宰夫:厨子。胹(ér):煮,炖。熊蹯(fán):熊掌。
(4)寘(zhì):通置畚(běn):筐篓一类盛物的器具。
(5)载:装车。
(6)赵盾:赵衰之子,晋国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士季:士为之孙,晋国大夫,名会。
(7)不入:不采纳,不接受。
(8)三进:始进为入门,再进为由门入庭,三进为升阶当霤。及:到。溜:霤,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9)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荡》。靡:没有什么。初:开端。鲜:少。克:能够。终:结束。
(10)赖:依。
(11)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烝民》。衮(gǔn):天子的礼服,借指天子,这里指周宣王。阙:同“缺”,过失。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
(12)衮:指君位。
(13)骤:多次。
(14)鉏麑(chúní):晋国力士。贼:刺杀。
(15)辟:开着。
(16)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
(17)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
(18)主:春秋战国时期称卿大夫为主。
(19)饮(yin):给人喝,使动用法。
(20)伏:埋伏。甲:披甲的士兵。
(21)右:车右。提弥明:晋国勇士,赵盾的车右。
(22)趋登:快步上殿堂。
(23)三爵:三巡。爵:古时的酒器。
(24)嗾(sǒu):唤狗的声音。獒(áo):猛犬。
(25)死之:为之死。之:指赵盾。
(26)田:通“畋”打猎。首山: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27)舍,住一晚。翳(yì)桑:首山附近的地名。
(28)灵辄:人名,晋国人。
(29)食(sì)之:给他东西吃。
(30)宦(huàn):给人当奴仆。
(31)遗(wèi):送给。
(32)箪(dān):盛饭的圆筐。食:饭。
(33)橐(tuó):两头有口的口袋,用时以绳扎紧。
(34)与:参加,介:甲指甲士。
(35)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堂兄弟。
(36)大史:太史,掌纪国家大事的史官。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书:写。
(37)竟:同“境”。贼:弑君的人,指赵穿。
(38)乌呼:感叹词,同“呜呼”,啊。
(39)怀:眷恋。诒:同‘贻”,给。伊,指示代词,那个。
(40)良史:好史官。书法:记事的法则。隐:隐讳,不直写。
(41)恶:指弑君的恶名。
(42)逆:迎,公子黑臀:即晋成公,文公之子,襄公之弟,名黑臀。
(43)武宫:晋武公的宗庙,在曲沃。
译文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荡》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给贵族做仆人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庙。
晋灵公不君: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477.html
无名氏: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5.html
不知道是否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历史上的暴君的心理,这种研究肯定很有意思。在平常人看来,暴君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些异乎寻常,按正常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比如,夏桀的宠姬妹喜爱听裂帛声,建造过“酒池肉林”;商纣王的酷刑“金瓜击顶”、“炮烙”、“虿盆”、做人的肉羹、活剖孕妇等等。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其杀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无论所谓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病入膏肓,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亵渎,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诛灭九族。
虽然有此痼疾,但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
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沉甸甸的、掷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
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荆柯刺秦临行前 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
正如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明知自己推上山的巨石要滚下来一样,依然坚持不懈地推下去。人类的精神和行动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显示了出来,结果则是次要的了,甚至并不重要了。
面对残暴和死亡而敢于挺身而出,这种行为表示了一种严正的抗议,表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翻看历史,这种抗议和精神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就好比光明和黑暗从来都是相随相伴,哪一方都没有消失过一样。也许,光明和黑暗永远都会这么抗衡下去,直到人类不再存在。
作者无名氏资料
无名氏的诗词全集_无名氏的诗集大全,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 查看详情>>
无名氏古诗词作品: 《题长乐驿壁》 《舒州下寨驿题壁》 《永州舜庙诗》 《挽词·博学无前古》 《寒亭·朔风凛凛雪漫漫》 《象耳山·篮舆来自石苍路》 《送定上人还会稽》 《斋堂·辨道焚修练性根》 《贾秋壑故第》 《夏·赤帝旗迎火云起》
古诗《晋灵公不君》的名句翻译赏析
-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 - 无名氏 - - 《》
-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 - 无名氏 - - 《》
-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 - 无名氏 - - 《》
-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 - 无名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