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遗事注释译文
注释
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被败后,和其臣民仍怀有报仇之心
俾(bǐ):使
兵:军队,士兵
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未三、四级:没等到建好3、4层
嚭(pǐ):伯嚭,吴国宰相
毕:完成
倡:宣扬
固:本来
用事:专权,当权
兵革:武器装备
亟:急,赶快
明年:第二年
白话译文
越国的报仇之心还没有平服,吴王夫差因此忧心忡忡。一天,他在姑苏山楼台东建造了一座楼台,让参与朝政的大臣听取百姓疾苦,查看各地的军事情况。
到了十一月,夫差派伍子胥去视察,没等建好三、四层楼,伍子胥就奏报说:“大王的臣民挨饿了,大王的兵士疲惫了,大王的国家危险了。”夫差(听了很)不高兴,就让太宰嚭替换伍子胥。九层都筑完了,太宰嚭并没有奏报,却声称:“四方的国家都畏惧大王,百姓歌颂大王,那个伍子胥在欺骗大王。”伍子胥说:“他只是想自己极力往上爬,本来就没有时间为大王视察,也不为百姓打算,哪里是我欺骗呢?”
吴王赐伍子胥自尽,而让宰相伯嚭掌管朝政。第二年,越国的军队就攻入了吴国。
①庆历三年:公元1042年。宋仁宗年号。
②总角:指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
③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④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⑤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⑥举进士:考中进士。
⑦殁(mò):死。
⑧有:通“又”。
⑨盖:原来。
⑩奇:认为···奇特
⑪举:考中
⑫涕:流泪
白话译文
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进入乡下的私塾学习,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的老师看。苏轼在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苏轼说:“(如果)他们是神仙,(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对苏轼说的话感到惊奇,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苏轼,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安葬之后,墓碑立好,苏轼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已经十五年了,却没有见到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这以后第三年,经过许郡才认识了范公的二儿子现在的丞相范纯仁。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城见到范公的三儿子范纯礼。又过了十一年,就与他的小儿子范德孺一起在徐州当官,都是一见如故,并且把范公的遗稿(给我),嘱托我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能够写出它来。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被败后,和其臣民仍怀有报仇之心
俾(bǐ):使
兵:军队,士兵
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未三、四级:没等到建好3、4层
嚭(pǐ):伯嚭,吴国宰相
毕:完成
倡:宣扬
固:本来
用事:专权,当权
兵革:武器装备
亟:急,赶快
明年:第二年
白话译文
越国的报仇之心还没有平服,吴王夫差因此忧心忡忡。一天,他在姑苏山楼台东建造了一座楼台,让参与朝政的大臣听取百姓疾苦,查看各地的军事情况。
到了十一月,夫差派伍子胥去视察,没等建好三、四层楼,伍子胥就奏报说:“大王的臣民挨饿了,大王的兵士疲惫了,大王的国家危险了。”夫差(听了很)不高兴,就让太宰嚭替换伍子胥。九层都筑完了,太宰嚭并没有奏报,却声称:“四方的国家都畏惧大王,百姓歌颂大王,那个伍子胥在欺骗大王。”伍子胥说:“他只是想自己极力往上爬,本来就没有时间为大王视察,也不为百姓打算,哪里是我欺骗呢?”
吴王赐伍子胥自尽,而让宰相伯嚭掌管朝政。第二年,越国的军队就攻入了吴国。
吴宫遗事: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654.html
罗隐: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08.html
注释①庆历三年:公元1042年。宋仁宗年号。
②总角:指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
③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④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⑤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⑥举进士:考中进士。
⑦殁(mò):死。
⑧有:通“又”。
⑨盖:原来。
⑩奇:认为···奇特
⑪举:考中
⑫涕:流泪
白话译文
庆历三年,苏轼正是十二三岁的年龄,进入乡下的私塾学习,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的老师看。苏轼在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苏轼说:“(如果)他们是神仙,(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对苏轼说的话感到惊奇,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苏轼,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安葬之后,墓碑立好,苏轼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已经十五年了,却没有见到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这以后第三年,经过许郡才认识了范公的二儿子现在的丞相范纯仁。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城见到范公的三儿子范纯礼。又过了十一年,就与他的小儿子范德孺一起在徐州当官,都是一见如故,并且把范公的遗稿(给我),嘱托我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能够写出它来。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作者罗隐资料
罗隐的诗词全集_罗隐的诗集大全,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 查看详情>>
罗隐古诗词作品: 《中秋不见月》 《送舒州宿松县傅少府》 《南康道中》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感旧·剑佩孙弘阁》 《西川与蔡十九同别子超》 《子规·铜梁路远草青青》 《陕西晚思》 《大梁从事居汜水》 《晚眺·凭古城边眺晚晴》
古诗《吴宫遗事》的名句翻译赏析
- 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 - - 罗隐 - - 《》
- 越心未平,而夫差有忧色 - - 罗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