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卢征君昆弟译文
贤明的君主招徕人才,隐士都已经出山了。
你们两兄弟竟然不应诏,皇上对你们可是佩服得紧啊。
今日我很高兴在黄河边遇到你们,我们对修炼有共同兴趣。
那里还要去什么仙乡,这里就是了,我们一起观化天地玄密吧。
水落海涛平静,我们乘坐在鲸鱼背上观览仙山美景。
与你们一起出神入化,携手遨游太空去。
赠卢征君昆弟: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4993.html
李白: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html
《赠新平少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反映了李白新交旧友不予帮助,自己生活困顿、仕途不遇的艰难情景,以及希图摆脱困境的愿望。全诗咏史言志,赋物抒情,充分显示出作者对光明前途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暂时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清王琦《李太白年谱》置此诗与《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登新平楼》等三首于天宝三载(744)。今人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承此说,并注云:“‘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当是冬季作;‘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盖亦去朝失意之叹也。”李白生于武周长安元年(701),天宝三载(744)是四十四岁,这里的所谓“去朝”是指这年三月李白自知不为朝廷亲近所容,上书请求还山,玄宗说他“非廊庙器”,赐金遣归这件事。1962年,稗山在《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发表《李白两入长安辨》,首先提出李白曾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夏至二十九年(741)之间初入长安。此论得到许多研究者赞同,只在“初入长安”的确切时间这一点上还有分歧。郭沫若据李白《与韩荆州书》中“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等语,推定李白初入长安在开元十八年(730),李白三十岁(《李白与杜甫》)。郁贤皓、朱金城等也赞成郭说。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安旗、薛天纬著《李白年谱》将这几首诗的写作时间确定在开元十八年(730)。
李白这年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写了《上安州裴长史书》,书中说:“今也运会,得趋末尘,承颜接辞,八九度矣。常欲一雪心迹,崎岖未便。何图谤言忽生,众口攒毁。”又说:“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上书的目的一方面在“自明无辜。”李白与裴长史的关系本来比较好,有过八九次“承颜接辞”,但某些庸俗势利之徒背后散布流言蜚语,使李白受了不白之冤,内心十分痛苦,故上书自白,一方面仍是恳求引荐。裴氏听信流言,拒绝了李白的要求。李白再向李长史献诗叙述衷曲,仍无结果。遂决意西入长安,到京城去寻求出路。从“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二句,可见李白十分自信,以为凭自己的才能,一到长安,定会受到王公大臣的赏识的。去长安为的是实现政治理想:“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留别王司马嵩》)。于是在“荷花初红柳条碧”的时节登途,取道南阳,到达向往已久的帝都长安。到长安时李白寓居终南山。因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出家做道士)的别馆就在这里,他住进别馆等待谒见公主。这别馆其实是座荒园,连伙食也无人料理,李白只好寄食田家。等了多日,终未得见公主,转而请求左丞相张说的儿子张垍帮忙。听人说,张说素有文名,且“喜推藉后进,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王化”;张垍本人又是玄宗女婿,亦能文,深得皇帝恩宠。李白以为能得到这个有权有势的人引荐,一定可以实现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的那样“申管、晏之谈,谋帝皇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内清一”的崇高理想。他想不到,张垍这样的花花公子不会一下子看上一名远道而来的穷书生。相反,他还在玉真公主面前说了李白的坏话。据说李白二入长安供奉翰林,终因谗言被逐,进谗者之中就有张垍。满腔热情,得到的是冷水浇头,干谒其他王公大臣,也无结果。《行路难》(其二)有句:“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裙王门不称情”;后作《梁甫吟》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走投无路,于是在这年(730)暮秋再西出邠州。《赠新平少年》就是出游邠州期间有所感而写下的。
作者李白资料
古诗《赠卢征君昆弟》的名句翻译赏析
- 水落海上清,鳌背睹方蓬。与君弄倒景,携手凌星虹 - - 李白 - - 《赠卢征君昆弟》
- 河上喜相得,壶中趣每同。沧州即此地,观化游无穷 - - 李白 - - 《赠卢征君昆弟》
- 明主访贤逸,云泉今已空。二卢竟不起,万乘高其风 - - 李白 - - 《赠卢征君昆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