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欧阳修的诗 > >注释译文的意思

郑遨传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出自: 更新时间:2018-09-30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为了避讳)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以至抛弃妻子孩子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

郑遨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2656.html

欧阳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84.html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年少时遭遇兵乱,梁将霍存抢掠得到他,收为养子。后来事奉梁太祖,太祖也喜欢他,升迁为郡宁节度使。李茂贞派后梁的叛将刘知俊攻打邪州,霍彦威坚守一年多,每次捉到刘知俊的俘虏,一定放还,刘知俊感激他,后来就不再进攻了。迁徙到天平,和后晋的军队在黄河边相互对峙。后唐庄宗平灭了后梁,霍彦威从陕州来朝见,庄宗摆酒宴,赐霍彦威姓名叫李绍真。第二年,调任镇守武宁,跟随明宗进攻契丹,明宗喜爱他的为人,非常亲近厚爱他。后来,赵在礼造反,霍彦威被派到邢州单独讨伐赵太,平定赵太后,回师带兵归属明宗讨伐赵在礼。明宗的军队哗变,纵火焚营吵嚷呼叫:“城中之人有什么罪,戍卒思归不得回家罢了!天子不加宽恕,一心想要剿灭他们。现在应当与城中军队会合,打退各镇的军队。”霍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答应兵士们,于是带兵入城,霍彦威自己不进城。明宗手下留在城外的军士都溃散了,只有霍彦威所率五千人在城西北角安营未动。过了两天,明宗又出城,得到霍彦威的军队,于是前往魏县。庄宗死了,霍彦威跟随明宗进入洛阳,首先率领群臣劝明宗称帝,内外事物,都由霍彦威决定。霍彦威平时与段凝、温韬有矛盾,就擅自抓捕段凝、温韬下狱,准备杀掉,安重诲说:“皇上正平定内乱,以恩德信义昭示天下,哪里是你报私仇的时候呢?”霍彦威才作罢。霍彦威调任镇守平卢。朱守殷造反,被杀,霍彦威派使臣骑马给明宗献上两支箭作为庆贺,明宗赐给他两支箭作为回报。少数民族的规矩,起兵指挥军队,以传箭为号令,然而不允许以下对上威有个宾客叫淳于晏,年少时考上明经科,遭遇乱世,归附霍彦威。霍彦威曾经战败逃走,部下兵无人相从,只有淳于晏徒步提一剑相从于荆棘之间才免于一死。霍彦威赞赏他的义气,在各方镇任职都聘他当从事,甚至家事无论大小事都由淳于晏决定,霍彦威因此很少犯错误。天成三年冬,霍彦威死于镇守任上。获赠太师,谥号忠武。

作者欧阳修资料

欧阳修

欧阳修的诗词全集_欧阳修的诗集大全,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 查看详情>>

欧阳修古诗词作品: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郑十一先辈赴四明暮》 《学书·苏子归黄泉》 《和国庠勤讲之什》 《忆山示圣俞》 《三醉石·拂石登古坛》 《弹琴效贾岛体》 《答梅圣俞莫登楼》 《鸣鸠·天将阴》 《送目·送目衡皋望不休

《郑遨传》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