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宁调元的诗 > 读史感书 >注释译文的意思

读史感书注释译文

朝代:现代 作者:宁调元 出自:读史感书 更新时间:2019-01-16
注释
1。申徒狄:商代贤人,汤将天下让给他,他以为耻而不受,投河自杀未遂。
2。温次房:东汉人,任官护羌校尉,为苟宇所拘,逼他投降,他拒绝说:“分当效死,义不贪生。”遂伏剑而死。
3。习风与阴雨:原指天气,这里指社会环境的好和坏。出自《诗经·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一句。
4。狂:指革命斗争。
白话译文
古代有投河未遂的申徒狄,有伏剑自杀的温次房。
不管社会环境的好与坏,只要头颅尚在,我就要进行革命斗争!

读史感书: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78569.html

宁调元: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40.html

这首诗题为《读史感书》,是因为诗中提到了两个历史故事,其实通篇重在抒发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
申徒狄不满现实,抱石投河被止。温序被逼投降,伏剑而死。这两个人都可以说是古代的烈士,诗人通过对他们事迹的吟咏,意在引以自况。申徒狄投河被止而未死,故曰“未遂",这也切合作者当日下狱的情况。温序伏剑杀身,而作者已作好最坏打算,故曰“应期”。这两个词语都下得很有分寸。
三四句便在咏史的基础上进一步述志:“不管习风与阴雨,头颅尚在任吾狂!”掷地有声的警句是“头颅尚在任吾狂”。正如作者在《丁未正月初十笔记》中说:“君子当视死如归,不摇尾乞怜。”这句意即只要头颅尚在,就仍要我行我素,将革命进行到底。
战国时策士张仪早年游说诸侯,被人诬谄而大受笞楚,其妻伤叹道:“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些辱乎!”然而张仪回答说:“视吾舌尚在否?”其妻道:“舌在也。”仪道:“足矣。”(《史记》本传)。由于这种失败了再干的勇气,他终于成功了。宁调元的“头颅尚在任吾狂”,言略似之,而其投身的事业的伟大,非张仪可望项背,故其豪迈亦超乎其上。
“狂”,本来是反动派污蔑革命靑年的贬词。而诗人则欣然受之,并赋予此字以全然不同的褒贬色彩。说他反,他就是反;说他狂,他就是狂。对反动派造反,便是革命。革命,就不是温良恭俭让,就得有狂劲。这和鲁迅《狂人日记》的命名,是一个道理。

作者宁调元资料

宁调元

宁调元的诗词全集_宁调元的诗集大全,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 查看详情>>

宁调元古诗词作品: 《忆秦娥·伤别词》 《秋兴·秋烟漠漠锁荒林》 《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满江红·答今稀为题《南有百绝句》之作》 《癸丑狱中作·蔓尽瓜稀泪暗吞》 《南乡子·己酉闰花朝》 《玉莲花·送春,柬牧稀》 《减字木兰花·一天情绪》 《立秋柬钝剑松江》 《潇湘神·欢断肠

《读史感书》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