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蒋士铨的诗 > >注释译文的意思

蒋母教子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 作者:蒋士铨 出自: 更新时间:2020-01-03
注释
1。四龄:四岁。龄:岁
2。四子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
3。苦:苦于,碍于。
4。镂:削成丝。
5。诘屈:弯弯曲曲。
。毕:都,全部。
8。陈:摆放。
9。左右:两边。
10。任:任凭,听任。
11。少:稍微。
12。夏楚:古代学校体罚用具。夏(jiǎ),通“木贾”,即木贾木。楚,荆条。
13。旋:随即。
14。夜分:夜半。
15。少间:过一会儿。
16。乃尔:如此,这般。
17。辄(zhe):就。
18。斯:副词,就。
19。少差:稍好些。
译文
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排行第九。她在小时候和几个哥哥一起跟着我外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家中常常宾客满座,我母亲拿下金玉首饰,换了钱办酒席,席上酒菜丰盛,毫不减色。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亲戚和同族人,个个赞她贤慧。由于这样,我父亲能再到北方去做官,把我母亲和我寄放外祖父家靠他们生活。
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几句。因为我年龄太小不能拿笔,母亲就把竹子削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到我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我外祖父家素来不富裕,经历了几年的灾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那时候我和年幼的仆役的衣服鞋帽,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母亲精于纺织刺绣,她所做的绣件、织成品,叫年幼的仆役带到市场上去卖,人们总是抢着要买。所以我和年幼仆役从来衣冠整洁,不破不烂。
外祖父高身材、白胡子,喜欢喝酒。酒喝得高兴,就大声念他做的诗,叫我母亲指出诗句的缺点。母亲每指出一个字不妥当,外祖父就斟酒一杯喝下肚;指出几个字以后,他就乐乎平地捋着胡须大笑,举起酒杯大声说:“想不到我老汉竟有这样的好女儿!”接着抚摩我的头顶,说:“乖孩子!你将来用什么来报答你娘啊?”我年纪小不会回答,就投到母亲怀里,眼泪索索地流下来,母亲抱了我也伤心起来,檐下的风,吹着几上的烛,象是非常伤感,同情人们的哀伤。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都放在旁边,母亲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与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松懈的时候,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晚上十分寒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困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叫醒我说:“可以醒来了!”我睁开眼睛看见母亲,母亲的脸上才流下了眼泪,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诸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母亲回答说:“如果儿子多就算了,但是这一个儿子不贤,我将依靠谁呢!”
庚戌年,外祖母病势严重。母亲侍候外祖母,所有病人吃的汤药、茶水、食物,母亲一定先尝过再给她吃。服侍四十昼夜,没有倦怠的样子。外祖母临死前,流着眼泪说:“女儿身体本来虚弱,现在为了服侍我,比哪个哥哥都劳累,真把你拖垮了。哪天我女婿回来,替我说:‘我死没有别的怨恨,只恨看不见我外孙成家立业’。希望你们好好诱导他!”说完就死了。母亲万分哀伤,七天不饮不食。亲戚和邻里,当时人人夸她是孝女,到现在还是这样说的。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闲暇的时候又抄录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经常说不出话而感到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母亲,您有什么不快乐吗?”母亲说:“是不快乐。”“那么怎样能让母亲高兴呢?”母亲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我的病稍好了一些了!”如果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着书在母亲旁边背诵,这样,她的病就会好。
我十岁时,父亲回家了,我向母亲告别,她一点也没有舍不得我离开的神情。后来我考中了秀才。第二年是丁卯年,领到了廪膳生的生活补贴费;秋天,中了举人。回来拜见母亲,母亲脸上现出了高兴的表情。在父母身边住了二十天,就到北方去。母亲每次想念我,总写诗,但是一首也不寄给我。第二年我考试落第,九月份回家。十二月份,父亲去世。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十几次,自己写了祭文祭父亲,共有一百多句,辞句真诚衷婉而沉痛,听到的人不论是亲疏老幼,个个嗓音哽塞、哭不成声。这一年,母亲四十三岁。
己巳年,有位南昌的老画师来到鄱阳,年纪八十多岁,满头的白发长过两耳,能够画人的相貌。我请他来给我母亲画幅小像,因此,我请示母亲,画像左右怎么安排景物,又问她:“娘用什么来娱乐,把这些画上去让娘高兴。”母亲伤感地说:“唉!自从我到蒋家来做媳妇,常常把赶不上侍候公婆认为遗憾;到今天,在忧愁和痛哭里过了几十年:哭娘、哭爷,哭儿子、哭女儿短寿死去,现在又哭丈夫了!我欠缺的只是一死,有什么高兴的啊!”我跪下说:“尽管如此,娘有没有想到什么高兴的事情却还没有得到的,望您同意画在这图像上,行不?”母亲说:“只要我儿子和新娘子能够勤勤恳恳,不就可以了吗?在布机声里夜里教你念书,我老太婆的愿望就够了,其他还有什么乐趣啊!”
于是,我从母亲处退出来,去把她的要求告诉了画师。画师就画了幅秋夜的景色:堂屋里四面空敞,中间挂盏明亮的灯;屋外一株高大的梧桐,树影落在屋檐上;堂屋中间排一座布机,画我母亲坐在机上织布,我妻子坐在母亲旁边摇纺车;屋檐下横摆一只书桌,映着桌上的烛光靠着窗栏上读着书的,是我,台阶下一座假山,阶边的花和盆中的兰,抖抖瑟瑟,在微风和清凉的月光下摇动。那个蹲在梧桐树下捉蟋蟀玩的小孩子,和垂着短发、手拿羽毛扇在石上煮茶的女娃,就是书童阿同、丫环阿昭。
画好了这张图,母亲看了,非常喜欢。所以,我特地把我母亲勤劳的一生,写了这篇概略的记叙,为的是请求著书立说、鼓励人们善行的大人先生,据此写出完善的文章来。

蒋母教子: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708.html

蒋士铨: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75.html

注释
1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的自称。安,安心,专心。承教,受教。
2〔梁惠王〕即魏惠王,名(yīng),惠是谥号,战国时魏国的国君(公元前370—前319年在位)。惠王八年,魏从安邑(山西夏县)迁都大梁(河南开封),所以又称梁惠王。
3〔以梃(tǐng)与刃〕用棍和刀。以,用。梃,棍棒。刃,刀。
4〔有以异乎〕有什么不同吗?以,助词。
5〔政〕行政手段。
6〔庖(páo)〕厨房。
7〔厩(jiù)〕马圈。
8〔饥色〕饥饿的样子。
9〔野有饿莩(piǎo)〕郊外有饿死的人。野,郊外。莩,通“殍”,饿死的人。
10〔率〕带领。
11〔兽相食,且人恶(wù)之〕虎狼食禽兽,人尚且憎恶。且,尚且。恶,憎恶。之,指兽相食这件事。
12〔为民父母〕古人认为,百姓是王侯的子民,王侯要抚养百姓。
13〔恶(wū)在其为民父母也〕怎么还能做百姓的父母呢?恶在,何在。恶,疑问代词,哪里。
14〔仲尼〕孔子,字仲尼。
15〔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个制作殉葬用的偶人的人,该不会有后代吧。作,制作。俑,陪葬用的偶人。用陶或木做成。后,后代。
16〔为其象人〕因为那些偶人像人。其,指偶人。象,好像。
17〔斯民〕这些老百姓。
18〔晋国,天下莫强焉〕天下没有比晋国更强的国家了。春秋时,晋国疆域逐渐扩大,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都属晋国。后于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地,晋遂亡。魏原来也属晋,所以魏惠王自称晋国。
19〔叟(sǒu)〕古时对老年人的敬称。
20〔及寡人之身〕到了我身上。及,到,达到。
21〔东败于齐,长子死焉〕梁惠王三十年(前340),齐国用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在马陵大败魏军,杀魏将庞涓,俘虏太子申(惠王长子)。《史记》只记他被俘,未知死于何时。
22〔西丧(sàng)地于秦七百里〕梁惠王三十一年(前339),秦国伐魏国,魏因安邑离秦近,迁都大梁。后魏屡献河西之地(指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的西边一带)给秦国。
23〔南辱于楚〕指梁惠王后元十一年(前324)魏在襄陵(河南睢县西)被楚国打败的事。
24〔寡人耻之〕我以之为耻。之,代败于齐、秦、楚之事。
25〔愿比死者一洒(xǐ)之〕愿意为战死者报仇雪恨。比,为(wèi)。洒,通“洗”,洗雪。
2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wàng)〕有纵横各百里的土地(指小国)就能够称王(为天下之主)。方百里,方形两边相距一百里。
27〔施〕推行。
28〔省刑罚〕减少刑罚。省,减少,精简。刑罚,古时刑指肉刑、死刑,罚指令罪犯用金钱赎罪,都是对罪犯实行惩治。
29〔薄税敛〕减轻赋税。薄,减轻,减少。税敛,国家向百姓征收的钱粮。
30〔深耕易耨(nòu)〕深耕土地,除去杂草。易,治。耨,锄草。
31〔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壮年人用余暇的时间学习孝悌忠信。孝,孝顺父母。悌,恭顺兄长。忠,忠心爱国。信,诚实待人。
32〔事〕侍奉。
33〔长上〕比自己年长和地位高的人。
34〔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可以使(壮年人)制作棍棒用来打击秦国和楚国的武力了。意思是壮年人都尊君亲上就会为国效死。坚甲利兵,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用来代表整个兵力。
35〔彼夺其民时〕国君抢占了老百姓耕作的时令。彼,那个,那个国君。夺,抢去,占去。民时,指百姓耕种收割的时令。
36〔陷溺〕陷到井里,淹在水里,意思是暴政害民。
37〔征之〕讨伐他们(不行仁政的国君)。
38〔敌〕敌对,能抵抗。 [1]
翻译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考证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梁惠王上》)。这是最权威的解释,其经典之处在于,它不但是对这句话的解释,更是其出处。事实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语即非出自《论语》,也非出自《礼记》,而恰恰是出自孟子与梁惠王的这一席话。正是《孟子》史无前例地记载了孔子的这一句话,并同时阐述了孔子这么说的理由——因为俑太像人了。在这里孟子并没有解释“其无后乎”的具体含义,但言下之意无疑是鄙视的态度。从某种角度来说,孟子的理解是不容置疑的——与其质疑他的理解,还不如干脆质疑他凭空捏造孔子的话。
除此之外,宋朝的朱熹还对此作了补充。他说:“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孟子集注》)”
“刍灵”即用茅草扎成的人马,为古人送葬之物。《礼记·檀弓下》记载:“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明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 即冥器。)
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天运”篇中也出现过“刍狗”,即祭祀时用草扎的狗来代替活的狗作为祭品,祭祀完如同废物,随意丢弃践踏。
孔子如此厌恶发明俑人殉葬的人,自然是赞同那之前的葬法了。但俑人之前并非真人,而是草人。因此孔子决不是赞同真人殉葬,而是赞同使用草人。俑人不过比较像真人,孔子尚且反对,何况用真人殉葬呢?商朝时期是流行真人殉葬的,考古发现很多商代坟墓中都有人殉的遗迹,周朝予以禁止,转而采用刍灵、即草人来取代活人。后来有些诸侯国渐行奢华风气,使用更加像人的精致俑人,这其实在开历史的倒车。如果把孔子的话,放到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就不难发现,他是希望回复周礼,以免文化的倒退。

作者蒋士铨资料

蒋士铨

蒋士铨的诗词全集_蒋士铨的诗集大全,蒋士铨(1725年12月1日-1784年4月3日),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 查看详情>>

蒋士铨古诗词作品: 《摸鱼儿·别燕云软红尘土》 《满江红·黄卷青灯》 《念奴娇·碧沼红阑》 《江泛·二百里江光》 《酹江月·推篷一笑》 《念奴娇·十年前影》 《满江红·来自田间》 《渔家傲·画船萧鼓江南路》 《过瑞洪·三龄栖托八龄归》 《贺新郎·霜作青枫色

《蒋母教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