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词·海潮南去过浔阳鉴赏
第二首诗,开头“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两句写江上潮水和江边地势。长江在安徽地界变为南北走向,所以“海潮”不是西去,而是南去。浔阳,即今江西省九江市。白居易的《琵琶行》所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是这里。牛渚,即采石,历来以地势险峻而闻名,可以用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来形容,其险峻远远胜过马当这个地方。“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这两句看似写渡江之险,实则写北上报国之路难行,“风波恶”,是指世事险恶,人心难测,所以才会有一个“愁”字了得。当时诗人避祸江南,也可以说报国无门,这里还没有以酒浇愁,这愁中还存在某种幻想,不似《月下独酌》其四所写的那样“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二十个字中用了三个“愁”字,而且愁到最后,连愁都不来了。严评本《李杜全集》载明人批此诗:“‘险马当’三字尚觉生硬。后二句语不甚深,以无意出之却妙。”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上海复旦大学及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的《李白诗选》,均据此诗中“郎今欲渡缘何事”一语,认为“郎”乃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因此推定此诗乃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初出蜀时所写。李协民则认为这组诗是天宝元年(742年)秋李白由南陵奉诏赴京途中所作,诗中“显示当时李白初受玄宗信任,急欲上到西秦为玄宗效力,大展宏图”,而“白浪如山”的横江,却阻挡了去“西秦”的道路,可望而不可及,最急人,诗人把急切欲渡的心情写到了十二万分。而黄锡圭《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将此诗系于天宝十四载(755年),地点在当涂采石戍之横江馆前;何庆善也认为这组诗是“安史之乱爆发前夕的天宝十四年秋”所作,诗中的横江风波象征着“黑暗腐朽的政治局面”、“岌岌可危的国家命运”,寄寓着“大乱将兴、大祸将起、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势”。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认为此六首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游历阳时,其中备言横江风浪之险恶,隐含着诗人对天宝末政治形势的隐忧。安旗则认为这组诗是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李白由幽州归来南下宣城途中经横江浦时所作,认为横江风浪象征安禄山行将叛乱,寄寓着诗人对唐王朝危急形势的忧虑。
横江词·海潮南去过浔阳: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383727.html
李白: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html
《横江词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都是写景诗,主要是写横江的地势险峻,气候多变,长江风浪大且恶的景象。作品名为写景,实为写心,处处流露出李白北上的急切和恶劣天气下不可渡江北上的惆怅与焦虑。全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雄伟壮阔,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上海复旦大学及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的《李白诗选》,均据此诗中“郎今欲渡缘何事”一语,认为“郎”乃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因此推定此诗乃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初出蜀时所写。李协民则认为这组诗是天宝元年(742年)秋李白由南陵奉诏赴京途中所作,诗中“显示当时李白初受玄宗信任,急欲上到西秦为玄宗效力,大展宏图”,而“白浪如山”的横江,却阻挡了去“西秦”的道路,可望而不可及,最急人,诗人把急切欲渡的心情写到了十二万分。而黄锡圭《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将此诗系于天宝十四载(755年),地点在当涂采石戍之横江馆前;何庆善也认为这组诗是“安史之乱爆发前夕的天宝十四年秋”所作,诗中的横江风波象征着“黑暗腐朽的政治局面”、“岌岌可危的国家命运”,寄寓着“大乱将兴、大祸将起、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势”。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认为此六首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游历阳时,其中备言横江风浪之险恶,隐含着诗人对天宝末政治形势的隐忧。安旗则认为这组诗是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李白由幽州归来南下宣城途中经横江浦时所作,认为横江风浪象征安禄山行将叛乱,寄寓着诗人对唐王朝危急形势的忧虑。
作者李白资料
古诗《横江词·海潮南去过浔阳》的名句翻译赏析
-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 - 李白 - - 《横江词·海潮南去过浔阳》
-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 - 李白 - - 《横江词·海潮南去过浔阳》
《横江词·海潮南去过浔阳》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横江词·海潮南去过浔阳》- - 鉴赏 - - 李白
- 古诗《横江词·海潮南去过浔阳》- - 注释译文 - - 李白
- 古诗《横江词·海潮南去过浔阳》- - 创作背景 - - 李白
- 古诗《别鲁颂》- -注释译文 - - 李白
- 古诗《山人劝酒》- -创作背景 - - 李白
- 古诗《妾薄命》- -注释译文 - - 李白
- 古诗《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注释译文 - - 李白
- 古诗《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注释译文 - -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