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十室几人在注释译文
注释
1、征夫:古指出征的战士,也指离家远行的人。
2、室:即家。
3、空:徒然,白白地。自多:自满,自夸。
(4)路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惟:只有,只是。
(5)漂梗(piāogěng):随水漂流的桃梗。诗中比征夫。
(6)衔枚(xiánméi):横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或叫喊。枚,形同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军队行进时,为防止喧哗,保证军事行动的隐密,便让士兵将枚横衔在嘴里,两端的带子系在颈上,士兵便无话可说了。荷戈(hègē):扛着兵器。戈,指兵器。
(7)未通蜀:未能打通蜀道前来增援。其时长安通蜀的道路被吐蕃阻断,故言。
(8)吾道:指诗人的前景,道路。
白话译文
你看那十户人家能有几人还在?不见人迹,无人相看,纵有千座山峰也白白地夸耀其多了。
大路上只见有哭泣的行人,城市里听不到那欢乐的歌声。
那征夫口里衔枚,又肩扛兵器,如漂梗四处奔走,不得安定,异常辛苦。
到如今那官军仍未能打通蜀道前来增援,蜀地不保,我的前途该如何安排?
第二联,写诗人的所见所闻,蕴含着极深的悲切情绪。“路衢惟见哭”写出了大路小路上到处都传来送别亲人上战场的生离死别的痛哭之声。“城市不闻歌”与上句相对,就连最热闹的城市也听不到一句欢声笑语。之所以景象如此悲凉,归结起来只有战争。这两句诗,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战乱带给人民的伤痛与无奈,诗人痛恨这没有休止的战乱与征戍,忧国忧民之情尽在其中。面对生灵涂炭,联想自己多年四处漂泊的身世,直到现在还找不到可以暂时安定栖身的所在,心系人民疾苦的诗人有感而发:“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他将自己比作漂浮在水中的断枝枯藤,找不到安身之处,形象地映衬出战乱时期人们的居无定所、四处奔波的生活状态;而那些衔着竹片背着沉重武器,在战争状态中的紧张地行军的战士,也是一根“漂梗”。这两句描述,透露出对战乱的愤慨。
结尾以“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写出诗人对自身对国家未来的极大忧虑。官军没有收复四川,我能够到哪里去呢,诗人忽然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安史叛军没有平息,外患侵扰尚未结束,前往蜀地的归路还未打通,自己还能不能回到家乡还是个未知数。面对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不可知与不确定,在诗人对未来担忧中,也包含着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这首诗,诗人选择征夫这样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烙印的人物作为触媒,通过特殊的角度,将安史之乱带给劳苦大众的深重苦难予以深刻的揭露,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国家未来前途的深深忧虑。
1、征夫:古指出征的战士,也指离家远行的人。
2、室:即家。
3、空:徒然,白白地。自多:自满,自夸。
(4)路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惟:只有,只是。
(5)漂梗(piāogěng):随水漂流的桃梗。诗中比征夫。
(6)衔枚(xiánméi):横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或叫喊。枚,形同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军队行进时,为防止喧哗,保证军事行动的隐密,便让士兵将枚横衔在嘴里,两端的带子系在颈上,士兵便无话可说了。荷戈(hègē):扛着兵器。戈,指兵器。
(7)未通蜀:未能打通蜀道前来增援。其时长安通蜀的道路被吐蕃阻断,故言。
(8)吾道:指诗人的前景,道路。
白话译文
你看那十户人家能有几人还在?不见人迹,无人相看,纵有千座山峰也白白地夸耀其多了。
大路上只见有哭泣的行人,城市里听不到那欢乐的歌声。
那征夫口里衔枚,又肩扛兵器,如漂梗四处奔走,不得安定,异常辛苦。
到如今那官军仍未能打通蜀道前来增援,蜀地不保,我的前途该如何安排?
征夫·十室几人在: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8345.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这首诗起句格调沉郁,“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写出了战争频仍的混乱时代,老百姓因苦于征战远戍,或流落他乡或被抓当兵或饥寒而死,造成人口急剧减少的状况。十户人家没有几人是活着的,在这样一个战乱频发的年代,黎民百姓已经剩不下什么了,家里山外到处都是荒无人烟、一片凄凉景象。诗人以极为沉痛的语气,描写出了朝廷征召壮丁带给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和无穷苦难。第二联,写诗人的所见所闻,蕴含着极深的悲切情绪。“路衢惟见哭”写出了大路小路上到处都传来送别亲人上战场的生离死别的痛哭之声。“城市不闻歌”与上句相对,就连最热闹的城市也听不到一句欢声笑语。之所以景象如此悲凉,归结起来只有战争。这两句诗,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战乱带给人民的伤痛与无奈,诗人痛恨这没有休止的战乱与征戍,忧国忧民之情尽在其中。面对生灵涂炭,联想自己多年四处漂泊的身世,直到现在还找不到可以暂时安定栖身的所在,心系人民疾苦的诗人有感而发:“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他将自己比作漂浮在水中的断枝枯藤,找不到安身之处,形象地映衬出战乱时期人们的居无定所、四处奔波的生活状态;而那些衔着竹片背着沉重武器,在战争状态中的紧张地行军的战士,也是一根“漂梗”。这两句描述,透露出对战乱的愤慨。
结尾以“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写出诗人对自身对国家未来的极大忧虑。官军没有收复四川,我能够到哪里去呢,诗人忽然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安史叛军没有平息,外患侵扰尚未结束,前往蜀地的归路还未打通,自己还能不能回到家乡还是个未知数。面对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不可知与不确定,在诗人对未来担忧中,也包含着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这首诗,诗人选择征夫这样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烙印的人物作为触媒,通过特殊的角度,将安史之乱带给劳苦大众的深重苦难予以深刻的揭露,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国家未来前途的深深忧虑。
作者杜甫资料
古诗《征夫·十室几人在》的名句翻译赏析
-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 - 杜甫 - - 《征夫·十室几人在》
-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 - - 杜甫 - - 《征夫·十室几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