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一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出自: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一 更新时间:2020-03-09
所谓“形胜地”,指的是“锦水居止”内外的形胜之地。就成都草堂本身的形胜看;它位置在“万里桥西”与“百花潭北”之间,这一方面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万里之行,始于今日。”诸葛亮对费祎的送行辞似乎言犹在耳。另一方面勾起对民间习俗的雅兴,在四月十九日那天,成群的男女老少,来往于浣花溪边,尽情游宴。草堂的“柴门”前是不是停泊过东吴的客船,那“面水层轩”有没有反映着西山的雪影,看看那些“经霜老树”:童童青盖的“倚天柟树”、浓荫铺地的桤木、疏柯昂藏的苍松,等等,莫不洋溢着豪纵自然的风光和峻峭挺拔的气势。
其实,对草堂形胜的描绘,杜甫写《怀锦水居止二首》之前,曾推出一个特写镜头,即《绝句三首》其二云:“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王嗣奭说:“言草堂形胜,又思留住。”仇兆鳌亦说:“见成都形胜,而仍事游览也。”可见这块形胜之地,很值得“居止”。不过,在这诗里,王嗣奭也有未弄清之处:“但温江在成都西五十里,水槛亦不相及,不解所谓”(《杜臆》卷之六)。其所以“不解”,就在于他见木不见林,只看到草堂形胜,没有看到与之相连属的其他形胜之地。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杜甫具有“视通万里”的创作本领,善于在相距遥远的此岸与彼岸之间牵线搭桥,塑造一个又一个的立体浮雕。这里,诗人巧妙地不仅把草堂形胜与成都形胜挂钩,同时又与蜀中一些形胜之地连在一起。水槛与温江相距不过“四五十里”,而“锦水居止”与之“相及”的就更加辽阔了:“西山白雪”与“锦城曛黄”遥遥相映,“巫峡水”与“锦江波”千里来相会。这是绝妙的蜀中形胜图。杜甫之所以念念不忘这些“形胜地”,其一的首二句揭示了严峻的重大因素。玄宗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后,唐代的历史由统一进入了分裂的时期。在这时期里,一些怀有野心的地方官吏,利用他们的地位,形成封建割据势力。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与朝廷之间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各种矛盾,带来了大大小小的战乱不息,使人民处于一场浩劫之中。蜀中也不例外。

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一: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8489.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怀锦水居止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写避乱而去锦水,在四句分截。首联写西征僻,王师未到,战伐多,共讨崔旰。颔联写玄宗曾幸蜀也。颈联写兵乱如是,故天险难以立身,而草堂不复经过矣。尾联惟看巫峡之水,遥连锦水而已;第二首首联言居止所在。颔联草堂近景。颈联远景,此即形胜也。尾联“回首”句,应前“岂重过”,仍结到怀字,惜哉二句,这是对于草堂旧居的怀念。以上诗句都是对于草堂及周围环境的描写。杜甫在草堂居住实际上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而他的艰苦经营,以及去后的怀念,在他的诗中都为后代留下了许多光辉的不朽的篇章。这两首诗更表明他对于草堂旧居的怀念。
这首诗作于永泰元年(765年)秋。五月,杜甫全家离开浣花溪草堂,乘舟东下。九月到云安(今四川云阳),因肺病加剧,在云安养病,暂住在严明府的水阁里。十月,汉州刺史崔旰攻郭英义,郭奔简州,为普州刺史韩澄所杀。柏茂林等起兵讨旰,蜀中大乱。诗人怀思成都草堂,写了这二首诗。

作者杜甫资料

杜甫

杜甫的诗词全集_杜甫的诗集大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查看详情>>

杜甫古诗词作品: 《春日梓州登楼·天畔登楼眼》 《前出塞·迢迢万余里》 《人日两篇其二》 《月·四更山吐月》 《山馆·南国昼多雾》 《游修觉寺》 《野望·清秋望不极》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 《恶树·独绕虚斋径

《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一》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