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清都绿玉树鉴赏
《拟古十二首》其十一则是一首富于浓厚民歌韵味的拟古诗,诗中以女子的口吻,表现了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涉江弄秋水,爱此红蕖鲜。”涉:本义是步行渡水,这里有泛舟游历之意。弄:一作“玩”,赏玩、欣赏。蕖:芙蕖,即荷花,所以《拟古》中又作“爱此荷花鲜”。秋高气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给人以清新、凉爽及高雅、纯洁之感。此时江上弄舟,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够惬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胜、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鲜红的荷花。从字面上看,这是通过写景而点明了时间地点。但从诗歌意象的沉积所蕴含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描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及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涉江”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那是屈原借以抒没债世忧国之情并表现其纯沽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这里虽无债世忧国之意,但借以表现女子纯洁高雅,坚守贞操的品格和向往专一的爱情,也是未尝不可。梁元帝《赋得涉江采芙蓉》诗云::“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孔德昭同上题诗云:“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辛德源《芙蓉》诗亦云:“涉江良自远,托意在无穷。”就都是借以表现女子对专一爱情的渴望与向往。当然,这一点还需结合下句的“爱此红蕖鲜”理解。梁吴均《拟古四首》其三《采莲曲》云:“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荷花鲜”,就已完全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及其纯洁坚贞的品性。可见李白《拟古》中作“爱此荷花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与上引吴均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从整首诗的布局来看,首二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弄:有把玩、欣赏之意。圆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颖颗品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实际上,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这里,既受到梁元帝“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的启发,同时与南朝民歌《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叶音与双关的艺术手法,“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那么山“攀荷”到“不成圆”,已非简单的动作与物象描写,而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
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后的焦虑苦闷,这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直抒对“佳人”的思念之情。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由:一作“因”。“佳人彩云里”,可以说是受到《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的启发。然而在李白的诗中,‘彩云”,却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如其《宫中行乐词八首》:“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就有相似之处。“欲赠隔远天”,则更明显是受到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又《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及吴均:“辽西二千里,欲寄无因缘”等诗的影响,借以表现对远方情人无限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强烈情感。末二句是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而且与首句“涉江弄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这就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拟古十二首》其十一所受前人的影响是不小的,把它归入“拟古”之组诗亦不无道理。但是,在完整、统一的意境创造上,这首诗却不为前人所囿,具有独自的风格特征。其一,诗歌虽然始终并没有对女主人公作正面的描写,但从诗歌意象及意脉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主人公除具有年轻貌美的特征外,对专一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执着的,其内心情感是细腻而又复杂的。其二,在诗歌意脉的变化上,由赏秋玩荷经情因物牵到相思苦闷的过程,过渡自然巧执毫无人工的痕迹。诗歌紧紧围绕“攀荷”这一短暂的细节,把女主人公由“爱此红菜鲜”到“相思无因见”的整个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得一览无余。这与前人相比,就显得更为凝炼、更为集中。运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也是值得今人学习的。
拟古·清都绿玉树: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5461.html
李白: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html
注释
⑴《逸周书》:成王嗣,幼弱,未能践天子之位。周公摄政,君天下,弭乱六年而天下大治。乃会方国诸侯于宗周,大朝诸侯明堂之位,天子之位负斧扆,南面立。《礼记·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郑康成注,负之言背也。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周公于前立焉。孔颖达《礼记正义》:天子当依而立者。依状如屏风,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绣为斧文也。亦曰斧依。故《觐礼》曰: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天子衮冕负斧依。郑注云:依,如今绨素屏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尔雅》云:牖户之间谓之扆。郭注云:窗东户西也。依此诸解,是设依于庙堂户牖之间,天子见诸侯则依而立,负之而南面以对诸侯也。扆、依,古字通用。
⑵《尚书·舜典》:“夔夔齐栗。”孔安国《传》:“夔夔,悚惧貌。”
⑶《尚书》: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公归,纳册于金滕之匮中。王翼日乃瘳。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滕之书,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王执书以泣曰:“昔公勤劳王家,惟余冲人勿及知。今矢动威以彰周公之德。唯朕小子,其亲逆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岁则大熟。《史记·蒙恬列传》: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周公旦负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周公旦自揃其爪以沉于河,曰:“王未有识,是旦执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书而藏之记府。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成王观于记府,得周公旦沉书,乃流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杀言之者,而反周公旦。《鲁世家》亦载此事。太白此诗盖合二事而互言之。
⑷卢思道诗:“丰茸鸡树密,遥裔鹤烟稠。”
⑸毛苌《诗传》:“婉娈,少好貌。”《山海经》:“三青鸟,皆西王母使也。”
⑹瑶台、玉山,皆西王母之居。。江淹诗:“愿乘青鸟翼,径出玉山岑。”
⑺秦娥,谓秦穆公女弄玉也。
⑻精卫衔木填海,上古神话传说,事载《山海经》。
⑼《雍录》:青门,在汉都城,为东面南来第一门,即邵乎种瓜之地也。
⑽谢惠连诗:“升月照帘栊。”《说文》:“栊,房室之疏也。”
⑾秦置辽西、辽东二郡,因在辽水之西、东而名。在唐时,辽西为柳城郡及北平郡之东境,辽东为安东都护府之地,外与奚、契丹、室韦、靺鞨诸夷相接,皆边城也,有兵戍之。[2]
作品译文
【其一】
周公背靠屏风而立受诸侯朝拜,周成王戒惧敬慎。
周武王不愉快的时候,周公剪爪投入河湄。
贤圣都会遭遇谗言抵毁,人君也不免有所怀疑。
天风拔起大木,禾苗尽受损坏。
周武王弟管叔鲜与蔡叔度象苍蝇一样扇动流言蜚语,周公写下《鸱鸮》诗。
如果周武王没有看到周公的《金縢》书,谁知道谁忠信可靠呢?
【其二】
扶摇直上的双彩凤,婉娈多姿的三青鸟。
往还于王母的瑶台里,鸣舞在玉山颠。
以讨秦娥的欢喜,又重新获得王母的欢心。
而诚情挚意忠心耿耿的精卫鸟,受到的是冷落,只好衔木哀吟。
【其三】
春色回归长安城,一般先入青门道边。
绿杨没有自持能力,风吹两边倒。
海燕飞归秦宫,双双飞入帘栊,画梁筑巢。
相思却不能相见,只好托梦到辽城东夫婿所在的关塞。
作者李白资料
古诗《拟古·清都绿玉树》的名句翻译赏析
- 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 - - 李白 - - 《拟古·清都绿玉树》
- 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攀花弄秀色,远赠天仙人 - - 李白 - - 《拟古·清都绿玉树》
- 香风送紫蕊,直到扶桑津。取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 - - 李白 - - 《拟古·清都绿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