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赏析
文章以项脊轩的前后变化为线索,写出一系列家庭琐事,表现了作者对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对死去的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也表现了作者年青时刻苦读书、怡然自得的乐趣。文章所记的一切,都紧扣项脊轩来写,而以“悲”、“喜”作为贯串全文的意脉。
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项脊轩明亮、幽雅、安静。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修葺后的项脊轩的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情画意:原来阴暗的小屋变明亮了,是因为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重新开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内;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长啸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小鸟常来觅食,有人来了也不愿飞走;每当农历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有如一幅清淡优美的水墨画,而且是活的水墨画!——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之极。
第二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多可喜亦多可悲”,家世之痛,思亲之情。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笔墨中无不浸透着作者无限的“悲”情;通过老妪忆母,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泪下(“余泣”);忆及幼年读书时,祖母来轩看望自己,那真挚感人的情景,那谆谆的嘱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让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场。
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第三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
第五、六段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一部分意在写悲,却先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以“喜”衬“悲”,衬托今日丧妻的悲哀。最后,托物抒情,借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项脊轩年日之久。
项脊轩志: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110.html
归有光: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3.html
叶公好龙(shè【yè】 gōng hào lóng):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出自 汉·刘向《新序·杂事》。
作者归有光资料
归有光的诗词全集_归有光的诗集大全,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嘉靖十九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 查看详情>>
归有光古诗词作品: 《自海虞还阻风夜泊明日途中有作》 《碛砂寺·望见石柱立》 《甲寅十月纪事》 《郓州行寄友人》 《奉托俞宜黄访求危太朴集并属蒋萧二同年及长》 《甲寅十月纪事·经过兵燹后》 《淮上作·长淮饯落日》 《郑家口夜泊次俞宜黄韵因怀昔年计偕诸公》 《读佛书·天竺降灵圣》 《题异兽图》
古诗《项脊轩志》的名句翻译赏析
-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 归有光 - - 《》
-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 - 归有光 - - 《》
-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 - 归有光 - - 《》
-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 - 归有光 - - 《》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 归有光 - - 《》
-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 - 归有光 - - 《》
-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 - 归有光 - - 《》
-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 - 归有光 - - 《》
-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 - 归有光 - - 《》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 - 归有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