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寓安南鉴赏

朝代:唐代 作者:杜审言 出自:旅寓安南 更新时间:2017-03-03

首联中“交趾”一词点题,交代了羁旅的地点是古代的交趾。这“交趾’’的名称首先就给人一个奇异的印象。相传这里的人因脚趾长得不同一般,所以才称为交趾人的,地便是因人而得名。然而使诗人惊叹的却是这里的“特殊风候”。安南与中原大不相同的是风物气候,这是诗人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次句“寒迟暖复催”,紧承起句高度概括出安南的气候特点,寒冷的季节晚而短暂,温暖的季节早而久长。

颔联着重写景物,上句“仲冬山果熟”,描绘高寒山区在仲冬时节果实累累,仿佛中原的秋天一样。这对北国人来说实在新鲜。这也是对首联中“寒迟”的进一步具体化描写。下句“正月野花开”,写的是新春正月山花烂漫,可见气候非常温和,如同中原夏季,这是对上联中“暖复催”的进一步具体描绘。

颈联着重描叙天气,“积雨生昏雾”,是写安南经常长时间阴雨不断,一到夏秋便成雨季,积水不干,雾气濛濛的。“轻霜下震雷”,指在冬天里仍然雷声震震。轻霜,即薄霜,说明安南只有冬日最冷时才有薄霜,这与北方深秋便下霜的情况不同。这些现象在一般中原人看来都是不可能的。

诗人在这颔联和颈联里,描绘了山果、野花、积雨、昏雾、震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仅用了仲冬、正月、熟、开、生、下等几个时令词和动词,加以精巧的组合,就造成了奇妙的意境,表现了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把交趾的“殊风候”毕现在笔端。这是诗人近一年来流寓安南生活体验的形象总结和意绪的流露,有惊奇、有兴奋、有赞美、有惆怅。面对这一派十足的异域风光,诗人自然又会触目伤怀。

尾联照应题目直抒羁旅之情,“家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逾万里”是渲染其远,并非指实写。安南距中原实际上只有五六千里路,在古代交通不便,也是数月的行程,与家人难通音讯,所以作客的愁思胜于往常。诗人多年宦游他乡,贬谪也不止这一次,“客思”原是经常有的,但都比不上这次流寓安南时深重。这不仅仅是路程遥远的缘故,也暗寓有对这次的“严谴”怀有极大的愤懑。

该诗中诗人的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不以故饰,不事雕凿,风格朴实自然。在诗中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仅仅抓住典型环境中几种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稍加点染描绘,便意象翩跹,情趣盎然,显得笔法精炼。

旅寓安南: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332.html

杜审言: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6.html

与其他宫廷诗人相比,杜审言的作品已明显出现简单化的倾向,这一倾向在他的贬逐诗中进一步加强,这是他的贬逐诗与宫廷诗不同的地方。这首《春日怀归》就是他的贬逐之作。一方面,保留了宫廷诗的许多优点:句法复杂,语言精炼;另一方面,去掉了作为宫廷诗基础的过分的、修饰的曲折。

诗中“魏阙”指京城,但不能确定诗人正在想念的是长安(如第四句所指示)还是洛阳(如末句所指示)。如果是前者,诗应写于第一次贬逐时;如果是后者,则应写于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的贬逐。虽然贬逐并未改变杜审言的诗歌,但也使其变得严肃了。在初唐诗人的眼中,景物是构成巧妙隐喻的要素,但是在贬逐时,风景减少了愉快的信息。

作者杜审言资料

杜审言

杜审言的诗词全集_杜审言的诗集大全,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后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诗圣”杜甫的祖父。 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 查看详情>>

杜审言古诗词作品: 《南海乱石山作》 《晦日宴游》 《赋得妾薄命》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渡湘江》 《旅寓安南》 《春日京中有怀》 《夏日过郑七山斋》 《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 《重九日宴江阴

《旅寓安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