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注释译文
注释
⑴黄:在此用作动词,霜使原来的碧梧变黄。梧:梧桐。
⑵柝(tuò):击柝即打更。乌:乌鸦。
⑶客子:作者自谓。
⑷捣练:捣洗白绸。
⑸桂水:今连江,一说为漓江,均在广西。这里应指湘水。阙:缺。
⑹秦川:古地区名。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一带。这里指长安。鼙(pí):一种军用小鼓。鼓鼙在唐诗之中常用来比喻战争。可能是指当年吐蕃入侵。
⑺不称意:不如意。
⑻杖:拄(杖)。藜(lí):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白话译文
秋箱打黄了碧绿的梧桐树上,白鹤在栖息,城楼上的梆子声惊得乌鸦在啼叫。踏着明亮的月色我回家进门,寒凉的风中传来不知谁家的捶绢声。想南去渡过桂水却没有船只,想北回秦川又到处战乱不息。虽然年过半百却不称心如意,明天看云还要抚杖而行。
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8808.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这首诗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边。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下半首四句也同样转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龙说:“结语见去志。”(《读杜心解》)此评并不准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这首拗体七律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是虚实结合。尤其是第一句“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出现了三种颜色。仔细推究,这些颜色是有虚实之分的。“黄”和“白”是实在的,但“碧”就是虚写,因为“碧梧”叶已给严霜打“黄”了。可见用字也像用兵那样,可以“虚虚实实”。“虚写”,实质就是突破词义的束缚,使词的组合形式达到意义的丰富性,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努力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借鉴。
作者杜甫资料
古诗《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的名句翻译赏析
-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 - 杜甫 - - 《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
-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 - 杜甫 - - 《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
-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 - 杜甫 - - 《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
-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 - 杜甫 - - 《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