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柳中庸的诗 > 河阳桥送别 >注释译文的意思

河阳桥送别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柳中庸 出自:河阳桥送别 更新时间:2017-04-11

注释

⑴河阳桥:唐代由洛阳去黄河以北必须经过的一座浮桥,为交通要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⑵浮桥:指河阳桥。

⑶晋国:指今山西一带,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

⑷傍:倚靠。阑干:即栏杆。

⑸萧萧:凄清的样子。此处形容风雨声。

白话译文

滚滚黄河从千里之外奔涌而来,宽阔的江面上架有河阳浮桥;在此送别友人到遥远的晋国故里去,路途一直延伸到茫茫的远方。若是倚着栏杆,遥望千里之外的友人所往之地,一定可以看见北风萧萧,雨声淅沥,吹打着载着友人远去的马儿。

河阳桥送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0142.html

柳中庸: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34.html

此诗写出了在河阳桥上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送别友人远去的情景。前二句围绕诗题而写。起句“黄河流出有浮桥”,写题之“河阳桥”;次句“晋国归人此路遥”,点题之“送别”。起句由远及近,景象由线变点。黄河由遥远的地方缓缓流来,流到这河阳桥。黄河是一条线,河阳桥是一个点。诗人送友人回归山西故里,故称“晋国归人”,这是点,也是近景。而友人所经之路,伸向远方,这又是线,也是远景。一个“遥”字,可以想象诗人送别友人,友人渐行渐远,渐变模糊,消失在天边,而诗人却久久不忍回去的情景,依依离别之情,溢于言外。

后二句紧承次句“遥”字而写。第三句“若傍阑干千里望”是一个具体感人的送别场景:友人别去之后,诗人傍着栏杆,遥望友人远去千里。句中的“千里”与上句的“遥”,正好呼应。此句着一个“若”字,则使语气显得更加婉转。末句“北风驱马雨萧萧”乃是诗人“望”中所见之景。“北风驱马”,是视觉;“雨萧萧”,则是视觉兼听觉。友人北去,其马为北风所驱。一个“驱”字,写出了诗人不忍友人别去而友人终将别去的内心苦痛。而此时又下起了萧萧淫雨,风雨声夹杂一片,更让人思绪万千,怅然落寞。静默的诗境至此陡然变得喧嚣,使人顿感心绪烦乱,余味不尽。

全诗四句,每句分别是一幅独立的画面,四句又共同组成了一幅“浮桥送别图”。全篇言辞简淡,妍丽苍莽,婉转蕴藉,浑然天成,没有一字言情,却在萧疏淡雅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回荡着一抹浓浓的朋友真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柳中庸资料

柳中庸

柳中庸的诗词全集_柳中庸的诗集大全,柳中庸(?-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 查看详情>>

柳中庸古诗词作品: 《江行·繁阴乍隐洲》 《寒食戏赠》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河中晚霁》 《河阳桥送别》 《蝉鸣一篇五章》 《秋怨·玉树起凉烟》 《听筝》 《泊舟盱眙·泊舟淮水次》 《春思赠人

《河阳桥送别》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