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词三首其一赏析
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厨下”)最受推崇。下面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诗学分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余恕诚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
像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
读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无疑是欣赏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推理过程:一、前提: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类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和诗相结合。像有人在笺注此诗时所讲的:“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
新嫁娘词三首其一: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2409.html
王建: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65.html
这首以反映南国风光而闻名的五律,是王建中年时期远赴岭南时的作品。
唐代诗人足迹遍天下,各地的大好河山往往成为他们吟咏的对象。一般以写内地和塞北风光的最有名,写岭南的多为人所忽略,其原因在于峙南诗绝大多数没有突出南国风土人情,所以不能象边塞诗那样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有些诗,如"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仲冬山果熟,正月花正开。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杜审言《旅寓安南》)"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张九龄《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都是只有名句,全篇和它们不相称。象柳宗元的《峒岷》、李德裕的《滴岭南道中作》和本诗这样风俗画般的作品实在难得。
据《王建行年考》考证,诗人约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前后入岭南节度使幕府。在广州、桂林一带生活了好些年,宪宗元和初才回到长安。他在岭南创作甚丰,故"卷中多见岭南诗" (《寄分司张郎中》)。一个长期生活在北方的诗人忽然到了岭南,异乡异俗无不使他感到新鲜,《南中》便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这种敏感。
南中,作为古代地域概念,有大小之分。它可以专指蜀地,或指相当于今天的云、贵及四川大渡河以南地区,也可泛指南方。这里专指岭南。南中大开发晚于中原,好些州县在中唐时尚无城郭。当地河流交错,水塘星罗棋布,雨量充沛,草木茂盛,禽鸟种类繁多,一年四季都能听到它们的啼鸣。"天南多鸟声,州县半无城"两句,初读似"突兀无绪"(纪昀语),但细细咀嚼,自会体味出北人的异乡之感。次联通过"野市"与"山村"的特点,写旅途所见。柳宗元《柳州峒氓》曾摄下南方赶集的民俗图:"青箬裏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赴虚(墟)人。"王建诗未着眼写人,而是写他的一种感受。他沿途不断看到设在郊外的集市,他上前问路,人们回答时都在集名前贯以某个少数民族的姓氏。遇到有水有山的村子,岭南人又以水名来命名。第三联"瘴烟沙上起,阴火雨中生"虽然仍写旅途生活,但重点已转向表现对南方多雾多雨的阴霾天气的印象。岭南山林水涯时有湿热蒸郁之气,感染疾病的人每指它为有毒的瘴气。北方人看见南方河边雾气升腾,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那是可怕的瘴烟。"阴火",即磷火,是野地里骨殖分解出来的磷化氢,能自然发光,火焰呈淡绿色,古人误以为它是鬼火。
《楚辞》已有鬼火荧荧的描写,杜甫咏宫室的阴森也说:"阴房鬼火青。"(《玉华宫》)王建诗写黑夜阴雨中磷火闪闪,令人毛骨悚然。岭南风光本来是清丽迷人的,王建写旅途艰难可畏,是失意者因行路难而为它涂上的感情色彩。在《寄分司张郎中》一诗中他哀叹"愁思未平双鬓知"。在《江馆对雨》中呈现出来的也是一例愁颜:"鸟声愁雨似秋天,病客思家一向眠。草馆门临广州路,夜听蛮语小江边。"《南中》中间两联前人赞其质朴而贴切(详《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只能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诗人通过写景极写行路的艰苦,然后以尾联"独有求珠客,年年入海行"的抒情语作结,意在言外,转折有味。岭南合浦以产珍珠著名,诗人表面是同情"求珠客"的艰辛,暗里却是抒发自己寻求功业的失意之情。用语含蓄而效果强烈。王建诗风有浓而近的,如多数宫词。此首清远,与张籍诗风相近。
作者王建资料
王建的诗词全集_王建的诗集大全,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 查看详情>>
王建古诗词作品: 《寄贾岛·尽日吟诗坐忍饥》 《秋夜·夜久叶露滴》 《送魏州李相公》 《寄远曲·美人别来无处所》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秋千词·长长丝绳紫复碧》 《去妇·新妇去年胼手足》 《江楼对雨寄杜书记》 《送人·河亭收酒器》 《夜看扬州市》
古诗《新嫁娘词三首其一》的名句翻译赏析
-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 - 王建 - - 《新嫁娘词三首其一》
-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 - 王建 - - 《新嫁娘词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