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注释译文
注释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⑺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⑻霓裳(nícháng):《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⑼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白话译文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2881.html
杜牧: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html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作者杜牧资料

杜牧的诗词全集_杜牧的诗集大全,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查看详情>>
杜牧古诗词作品: 《长安秋望》 《有寄·云阔烟深树》 《池州送孟迟先辈》 《将赴宣州留题扬州禅智寺》 《江上逢友人》 《泊松江·清露白云明月天》 《卜居招书侣》 《归燕·画堂歌舞喧喧地》 《杜秋娘诗》 《山石榴·似火山榴映小山》
古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的名句翻译赏析
-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 - 杜牧 -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 - 杜牧 -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 赏析 - - 杜牧
- 古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 注释译文 - - 杜牧
- 古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 创作背景 - - 杜牧
- 古诗《江南春绝句》- -创作背景 - - 杜牧
- 古诗《汉江·溶溶漾漾白鸥飞》- -注释译文 - - 杜牧
- 古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 -创作背景 - - 杜牧
- 古诗《润州二首·谢脁诗中佳丽地》- -赏析 - - 杜牧
- 古诗《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 -赏析 - - 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