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胡安国传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进入太学后,以程颐之友朱长文和颍川靳裁之为师。靳裁之给他讲经史大义,并十分器重他。胡安国曾三次应试于礼部,终于在绍圣四年(1097)考中进士。起初,廷试考官定其策为第一,而宰职认为胡安国的策论中没有诋毁元。。之政的话语,遂以何昌言为第一,以方天若为第二,并打算以宰相章。。之子列第三。当时考试题目要求回答如何崇复熙宁、元丰之制,胡安国以重视《大学》,渐复三代为主要内容作答。哲宗命再读这份答卷,并多次称胡安国答得好,于是,哲宗亲擢胡安国为第三名。胡安国为太学博士,从没拜访权势之家。
胡安国提举湖南学事,时皇帝下诏要求举拔未被发现的有才能的人,胡安国便将永州布衣王绘、邓璋推荐给朝廷,以响应皇上之诏。王绘、邓璋二人年老不能赴朝,胡安国请求命之为官,以劝为学者。零陵主簿说此二人为党人范纯仁之客,又为流放之人邹浩所请托。蔡京一向厌恶胡安国与他作对,所以听到零陵主簿之言后大喜,他命湖南提刑对胡安国追究刑事责任,又将胡安国移往湖北再行审讯,然而始终未找到什么证据,但胡安国仍被除名。不久,零陵主簿因为犯罪而伏法,台官追究其诬损胡安国之事,恢复了胡安国的原官。
政和元年(1111),张商英为宰相,胡安国拜为提举成都学事。政和二年,由于母亲去世,胡安国离职移往江东,不久,其父也去世了,胡安国对子弟说“:我以前是为双亲而进入仕途的,现在,双亲既去,我纵有万钟俸禄又有何用呢?”于是,胡安国称病不再为官,并在双亲墓旁筑屋而居,种田自食,打算如此终了一生。到宣和末年(1125),李弥大、吴敏、谭世责力三人联名荐举胡安国,拜其为屯田郎,胡安国坚辞不就。
靖康元年(1126),朝廷拜胡安国为太常少卿,不就;再拜起居郎,又不就。朝廷多次发旨催胡安国赴朝上任,胡安国无奈到了京师,并再次向朝廷表白自己有疾病的情况。一天中午,钦宗紧急召见了胡安国,胡安国对钦宗说:“明君以务学为急,先儒之学以正心为要。心乃万事之宗,心正才能正确对待万事万物。望朝廷能起用那些懂得治国平天下之本的名儒,虚心向他们请教,发挥他们的智慧。”胡安国还说:“治理天下国家,必须要有一个不可变更的原则和方针,谋议一当确定,君臣共同遵守,如此,才会有志必成,治功可立。现在,金国对我虎视眈眈既久,而我朝仍纲纪紊乱,世风日下,措置无方,举动烦扰;大臣争相荣进,而朋党之患渐生;百官投机,奸佞之人渐行;用人不当,而名气愈轻;发出的命令时常更改,从而失信于士民。如果不扫除这些弊端,趁势改弦更张,我担心大势倾斜,不可复正。希望圣上询访大臣,让大臣尽展其才,然后统一让他们进言。先宣示台谏,使其随事疏驳大臣之言。如果大臣之议不妥,就参用台谏之言;如果疏驳不当,则专门采纳大臣的策略。然后将众多选定之策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分轻重缓急,依次施行。敢有变更动摇者,必罚无赦。要不了多长时间,新政有蓝图,中兴就有希望了。”钦宗说:“你的建议留待侍臣研究,不妨一试。”钦宗未把话说完,因天气酷热,汗流浃背,便退朝了。
当时,门下侍郎耿南仲倚恩侍宠,对与其意见不合之人,皆指为朋党。他见到胡安国的论奏后,恼怒地说:“中兴如此,而胡安国说未见成效,这是有意诬谤圣德。”于是,指责胡安国意在获取经筵之职,不宜召试。钦宗没有理睬南仲之言。胡安国曾多次辞拜不就任,耿南仲也据此指责他不臣不忠,钦宗问南仲根据何在,南仲说:“过去胡安国不事上皇,现在又多次不愿事奉陛下。”钦宗辩解说“:胡安国是因为有病而辞拜,并非有意那样。”每次有臣僚轮对,钦宗都问其是否认识胡安国,御史中丞许翰说:“自从蔡京为相后,士大夫无不受其拉拢,像胡安国那样超然远迹,不为蔡京所笼络的人几乎没有。”钦宗叹息,遣中书舍人晁说之宣旨,劝勉胡安国受命,钦宗还说“:胡安国如果将来想去官,并不强留。”胡安国既试,被授为中书舍人,得三品官服。耿南仲暗示台谏说胡安国受命时叩拜不恭,应当削黜。南仲的意见未被采纳,胡安国乃就职。
耿南仲倾陷宰相吴敏、枢密使李纲,又指责许景衡、晁说之以大臣的升黜为自己去留的根据,怀奸徇私,应一并罢黜。胡安国说“:说此二人依大臣的升黜为自己的去就,必须要有证据;说他们徇私怀奸,必须拿出事实。如果有,就请将他们的罪行公布出来。”胡安国的意见没有得到答复。
叶梦得知应天府,因是蔡京授职而获罪,去职奉祠。胡安国道:“蔡京有罪,已被正法,其子孙被流放,家财被没收,现在已无蔡氏了。然则原来为蔡京所收罗之人,现在皆在朝廷为官,若将他们都定为蔡京之党徒,就会有大批的人才被抛弃,党论何时休矣。”于是,拜叶梦得守小郡。
中书侍郎何。。建议分天下为四道,设置四都总管,使其各领一方,以卫王室,抗强敌。胡安国说:“内外之势,平衡则安,偏重则危。现在州郡之势太轻,理当变通。但一旦以二十三路之广,合分为四道,使其事得专决,财得专用,官得自行任免,兵得自行赏惩,难免权力过重;万一出现与朝廷抗衡跋扈的情形,如何应付得了?望根据现有二十三路帅府的情况,从中选择重臣,付以都总管之权,专门负责军事。如遇战事,即令其各率所属守将应援,这样便可一举两得。”不久,以赵野总管北道,胡安国认为魏都之地重要,赵野不能胜任,定会辜负寄托。这年冬天,金人大举南侵,赵野果然逃遁,并为群盗所杀,西道王襄拥兵自重,不愿出兵抗金,应验了胡安国所言。
李纲罢相,中书舍人刘珏行词,说李纲勇于报国,数次挫败敌人。吏部侍郎冯氵解攻击刘珏为李纲辩护,刘珏因而被贬。胡安国封还词头,以为:“侍从虽然可以提建议,但弹劾百官之失必归台谏,现在台谏没有缄默不言之咎,而冯氵解越职攻击刘珏,至为不当,此路若开,我担心朝中之人各以自己的好恶相互倾陷,这是极不利于朝廷安定的。”耿南仲大怒,何。。趁机排挤了胡安国,下诏授一州郡官职。何。。以安国平素害足疾,而海门之地卑湿,乃任胡安国为右文殿修撰,知通州。
胡安国在中书省一月,经常请假在家,每当上班,必有所论列。有人对他说“:有些小事,何必去管它?”胡安国说:“大事无不起于细微,今以小事为不必言,到它变为大事又不敢言,是无时而可言也。”
胡安国离朝十天后,金人围都城。其子胡寅尚在城中,有人替他担忧,他却伤感地说:“圣上也在重围之中,如今圣上号令发不出来,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我能只惦记胡寅吗?”金敌攻城更紧,钦宗急召胡安国及许景衡,但诏书却不能送达。
高宗即位,拜胡安国为给事中,安国说“:以前所奏,多触犯权贵,现在陛下将建中兴,而政事弛张,人才外黜,尚未适宜,我若一一行其职守,必以妄发,干犯刑典。”黄潜善授意给事中康执权指责胡安国装病,将胡安国罢去。建炎三年(1129),枢密使张浚荐胡安国可大用,高宗再拜其为给事中。赐其子起居郎胡寅亲笔信,令胡寅以圣上之意催促胡安国赴任,胡安国起程到了池州,听说皇上驾幸吴、越,遂称疾而返。
绍兴元年(1131),拜胡安国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并遣使请胡安国就任。胡安国以《时政论》二十一篇先献皇上,论入,复任给事中。绍兴二年七月受皇上召见,高宗说:“久闻你的大名,渴于相见,为何屡诏不至?”胡安国表示了歉意,建议高宗施行自己所献《时政论》,其论之题目有:定计、建都、设险、制国、恤民、立政、核实、尚志、正心、养气、宏度、宽隐。胡安国在《定计》篇中说“:陛下立国六年来,以建都而言,还未找到必守不移之居;以讨贼而言,还未找到稳操胜券之术;以立政而言,还未找到必行不变之令;以任官而言,还未找到深信不疑之臣。在今天不图改变,则后悔莫及。”胡安国在《建都》篇中说“:宜定都建康以比连关中、河内,将其作为复兴基地。”在《设险》篇中说:“欲巩固上流,必须保住汉、沔;欲巩固下流,必守住淮、泗;欲巩固中流,必须以重兵把守安陆。”在《尚志》篇中说:“应当立志恢复中原,祗奉陵寝;立志扫平仇敌,迎复两宫。”在《正心》篇中说“:戡定祸乱,虽急于军务,然裁决军务,也必须本于方寸。望圣上选用有见识、有志虑、敢直言者安排在身边,时常讨论,以定本心。”在《养气》篇中说:“用兵之胜负,军队之强弱,将帅之勇怯,与人君所养之气的曲直有关,望强于为善,益新厥德,使信于诸夏,闻于夷狄者,无曲可议,则至刚可以塞两间,一怒可以安天下。”胡安国曾经这样说“:即使诸葛亮再生,为今日做谋略,也不会变改我之所论。”
十天之后,胡安国再见皇帝时,以自己有病恳求离职。高宗说:“听说你对《春秋》很有钻研,正打算听你讲论呢。”并把一本《春秋左氏传》交给胡安国点句正音。胡安国奏曰:“《春秋》为经世大典,可指导实践,非空洞言论可比。现在圣上思考摆脱艰难之策,由于《左传》繁碎,所以不宜在它上面虚废光阴。耽玩文采,不如潜心于圣人之经。”高宗称好,很快拜胡安国兼侍读,专讲《春秋》。当时讲官有四人,他们根据旧例请求各专一经。高宗认为:“他人虽然通经,但都不能与胡安国相比。”因此不许。
朝廷拜故相朱胜非同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胡安国为此上奏说“:朱胜非与黄潜善、汪伯彦同在政府,缄默附会,因循致渡江;他尊用张邦昌结好于金,可谓沦灭三纲,天下愤郁;及为相,在苗、刘兵变中贪生怕死,有辱君父。现在,强敌凭陵,叛臣不忌,用人得失,系国安危,深恐朱胜非误了圣上大计。”于是,朱胜非改拜侍读,胡安国持笔不书写,左相吕颐浩特命检正黄龟年书写。胡安国说“:‘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我现在待罪无补,已失其职,当去职才算明智。况且朱胜非是我数落之人,今朝廷称其在苗、刘之变时,能调护圣上。过去,公羊氏说祭仲废君为行使权宜,先儒力排其说。因为权宜废置非所施于君父,《春秋》大法,特别强调这一点。建炎之失节者,现在不仅不追究,反而加以选用,此非君父之利。我以《春秋》入侍,而要与朱胜非这种人为伍,实在有违经训。”遂卧家不出。
起初,吕颐浩都督江上还朝,打算除掉异己,但未找到适当的借口,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将异己者指为朋党,并说:“党魁在幕后,应当首先予以铲除。”吕颐浩听后大喜,即引朱胜非为助,而降旨曰“:胡安国屡召称疾不至,现在任职于朝,又数有请辞。先说朱胜非不可同都督,当改任胜非为侍读后,又表示反对,岂不以时艰不肯尽瘁,乃欲求微罪而去,其自为谋则善,是否考虑过国家社稷呢?”胡安国因此而落职提举仙都观。这天夜晚,彗星现于东南天空。右相秦桧三次上书请求留任胡安国,未得到答复,乃辞相而去。侍御史江跻上疏,极言朱胜非不可用,胡安国不当责。右司谏吴表臣也说胡安国扶病见君,欲行所学,今无故罢去,恐非可以服天下。也没有得到皇帝的答复。吕颐浩罢黜给事中程王禹、起居舍人张焘、侍御史江跻等二十多人,说是应天变除旧布新之象,台省一空。朱胜非为相,胡安国竟归。
绍兴五年(1135),拜胡安国为徽猷阁待制、知永州,胡安国辞不就。皇上下诏,以经筵旧臣,重闵劳之,特从其请,命胡安国提举江州太平观,并令其特别纂修所著《春秋传》。
《春秋传》写成后,高宗认为其深得圣人之旨意,拜胡安国提举万寿观兼侍读,未行,谏官陈公辅上疏诋毁假托程颐之学者,胡安国为此上奏曰:“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程颐兄弟始发扬之,使人们知道孔、孟之道是可以学到的。现在要学者师孔、孟,而又禁止学者不得师从程颐,好比要人进入室内又不得经过门户。本朝自嘉。。(1056~1063)以来,西都有邵雍、程颢及其弟程颐,关中有张载,皆以道德闻名于世,公卿大夫无不钦慕而师尊之,经王安石、蔡京曲加排抑,其学逐渐不行。望圣上诏礼官讨论故事,加之封爵,载于祀典,将他们与荀子、扬雄、韩愈一样看待,诏馆阁整理他们的遗著,校正颁行,使邪说者不得做。”奏入后,陈公辅与御史中丞周礻必、侍御史石公揆依照宰相的意图,分别上章论胡安国学术乖僻。朝廷调胡安国知永州,安国辞不就。后又拜胡安国提举太平观,进宝文阁直学士。胡安国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五岁。皇帝下诏赠其四官,又降诏加赙,赐田十顷恤其孤,赠谥号曰“文定”,其礼遇规格不同寻常。
胡安国一生,强学力行,以圣人为榜样,志在康济时艰,挽救危难。看到中原沦陷,黎民涂炭,就好像痛在自己身上。虽然多次以罪罢去,其爱君忧国之心反而更加坚定,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于不顾。然其风度凝远,萧然尘表,视天下万物无一足以羁绊其心。从登第到去世,四十年在官,而实际在位还不足六年。
朱震被召,问应该如何去就得当。胡安国回答说:“你学《易》二十年,此事当素定矣,世间唯有讲学论政,不可不切切询究,至于自己处世态度,去留语默之机,如人之饮食,其饥饱寒温,必是自己斟酌掂量,不可由他人做决定,他人也做不了此决定。我平生做人皆内断于心,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不足挂齿。”所以宋朝渡江以来,儒者进退合义,以胡安国、尹火享称首。侯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对其他人无所赞许,后来见到了胡安国,叹曰“:我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者,只有二程先生,没想到还有胡安国也是如此。”
胡安国所交往的人如游酢、谢良佐、杨时等皆是程门高弟。谢良佐曾对人说“:胡安国如严冬大雪,百草枯萎,而松柏挺然独秀者也。”胡安国出使湖北,杨时方为府教授,谢良佐为应城宰,胡安国质疑访道,礼之甚恭,每次来谒而去,必整装端笏正立目送之。
王安石废《春秋》不列于学官,胡安国说“:先圣手所笔削之书,乃使人主不得听讲说,学士不得相传习,乱伦灭理,使华夏变为蛮夷,大概由此开始。”胡安国潜心研究《春秋》二十多年,以为天下事物无不包含于《春秋》之中。每每叹曰“:此书乃传心之要典也。”
胡安国少年时想以文章名世,但学道之后,便不再有这种想法。著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
胡安国传相关文章
- 《郑樵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郑樵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人。喜欢著书,不爱写单篇文章。郑樵颇为自负......
- 《陈亮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陈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陈亮出生时,目有光芒,成人后,才气超凡。陈亮......
- 《胡安国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进入太学后,以程颐之友朱长文和颍川靳裁......
- 《朱震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的进士第,到州县做......
- 《陈傅良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陈傅良字君举,温州瑞安人。他年轻时对呆板的科举考试不以为然,因此......
- 《陆九渊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陆九渊字子静。他三四岁的时候,就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而......
- 《蔡元定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蔡元定字季通,宋建州建阳人,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好,八岁时即能做诗,写......
- 《吕祖谦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吕祖谦,字伯恭,是尚书右丞吕好问的孙子。从他祖父时候起,其家便居住......
- 《杨万里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赣......
- 《洪兴祖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洪兴祖字庆善,镇江丹阳人。他年少时读《礼》到《中庸》篇,顿时领悟......
- 《邵伯温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邵伯温字子文,河南洛阳人,是康节处士邵雍之子。邵雍生前颇有名望,与......
- 《胡瑗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以经术教授于吴地,达四十余年。景。。初年......
- 《孙复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孙复,字明复,晋州平阳人,因举进士不中而退居泰山。他一生研究《春秋......
- 《李之才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李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同进士出身,为人纯朴直......
- 《王昭素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王昭素,开封酸枣人。他青少年时期专心致志学习,不追求功名利禄,有高......
- 《邢艪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邢籨,字叔明,是曹州济阴人。大平兴国初(976),邢籨考五经进士,廷试之......
- 《陈淳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陈淳,字安卿,漳州龙溪县人。少年时代学习科举之业,林宗臣见到他后对......
- 《黄干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父亲黄王禹,在高宗的时候担任监察御史,以行......
- 《张木式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张木式,字敬夫,丞相张浚的儿子。聪明、有悟性,少年老成,张浚很喜欢他......
- 《朱熹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亲朱松,字乔年。曾录取为进士。......
- 《李侗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李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县人。二十四岁那年,听说本郡人罗从彦学得了......
- 《杨时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
- 《尹火享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尹火享,字彦明,一字德充,世代都是洛阳人。曾祖父尹仲宣七个儿子,而其......
- 《谢良佐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谢良佐,字显道,寿春上蔡县人。与游酢、吕大临、杨时拜师在程颐门下......
- 《邵雍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邵雍,字尧夫。他的祖先是范阳人,他的父亲邵古迁居衡漳,又迁居共城。......
- 《张载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年时代喜欢谈论军事,以致想交结客人取得洮西......
- 《程颐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程颐,字正叔。十八岁的时候,上书朝廷,希望皇上诏令罢黜世俗的说教,以......
- 《程颢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程颢,字伯淳,世代定居中山,后来从开封府迁到河南府。高祖父程羽,宋太......
- 《周敦颐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名。因他的舅舅龙......
- 《程师孟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程师孟,字公辟,吴县人。中进士甲科。历任南康军知军、楚州知州,提点......
- 《吴遵路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吴遵路,字安道。父亲吴淑,见载于《文苑传》。中进士第,累任官至殿中......
- 《陈靖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县人。好学习,颇通古今,父亲陈仁壁,仕陈洪进,担......
- 《谢枋得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县人。为人豪爽。每次看书,五行一齐看下来,过......
- 《洪天锡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洪天锡,字君畴,泉州晋江县人。是宝庆二年(1226)的进士。授任为广州......
- 《徐鹿卿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徐鹿卿,字德夫,隆兴府丰城县人。广泛地通晓经史,以擅长文学名于乡里......
- 《李知孝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李知孝,字孝章,参知政事李光的孙子。嘉定四年(1211)考中进士。曾经......
- 《梁成大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梁成大,字谦之,福州人。开禧元年(1205)的进士。一贯不顾廉耻,县官满......
- 《陈仲微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
- 《李庭芝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李庭芝,字祥甫。他的祖先是汴京人,十二代祖孙同堂而居,叫作“......
- 《姚希得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姚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人。是嘉定十六年(1223)的进士。授与小......
- 《文天祥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他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
- 《陈宜中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陈宜中,字与权,浙江永嘉人。年少时家里很穷,但他的性格特别倔强。有......
- 《谢方叔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谢方叔,字德方,威州人。嘉定十六年(1223)考中进士,曾经官至监察御史......
- 《赵葵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有人梦见南岳神降......
- 《乔行简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乔行简,字寿朋,婺州东阳人。从学于吕祖谦的门下。考中绍熙四年(119......
- 《余玠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家境贫穷,潦倒失意,行为没有拘束,喜欢功名,好说大......
- 《危稹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原名危科,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孝宗......
- 《郑清之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郑清之,字德源,庆元鄞县人。原叫郑燮,字文叔。少年时跟从楼日方学习......
- 《史弥远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史弥远,字同叔,是史浩的儿子。淳熙六年(1179),补官为承事郎。淳熙八......
- 《赵必愿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赵必愿,字立夫,是广西经略安抚赵崇宪的儿子。他不到二十岁时,遭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