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
李冲传
李冲,字思顺,陇西人,敦煌公李宝的小儿子。少小便成孤儿,被长兄荥陽太守李承所抚养教育。李承常说:“这孩子器量非同常人,正是我李门的希望之星。”李冲深沉儒雅,心胸宽广,跟随长兄到其任所。当时牧守的子弟大多侵犯百姓,动不动就向他们索要夺取财物,李冲与李承的长子李韶独独清简皎然,无所求取,当时人很是赞美他们。
魏显祖末年,李冲为中书学生。他善于交游,不随便乱来,同辈人们都很推重他。魏高祖初年,按惯例迁任秘书中散,掌管禁中文事,因其修整敏惠,渐渐被皇帝宠幸。迁任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
过去没有三长设置,只是设立宗主督护负责户籍事务,所以老百姓大多隐瞒户籍真实情况,五十、三十家才为一户。李冲觉得用三正治理百姓,历史已很久远,于是创立三长制度呈奉皇上。文明太后看后觉得很好,召集公卿大臣讨论这件事。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等人说:“李冲请求设立三长,本意是求混同天下为一法。他这个建议理论上可以实行,实际上很难做到。”郑羲又说:“不相信为臣的说法,但试行之,事败之后,当知愚言的真实。”太尉元丕说:“我认为这个办法如果施行,对于公私都有益处。”大家都说当今有事之月,核查户籍,新旧未分,老百姓必定劳怨,请求过了今年秋天,到冬天闲暇的时候,慢慢派人办此事,更合适些。李冲说:“民者,冥昏也,可让他们做什么事,但不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做这样的事。如不适时而行此事,老百姓徒然知道立长校户的勤密,没有见到平均徭役、省却赋税的好处,心中必定会生出怨愤。我们正应该在课调之月,让百姓知道赋税平均的好处。老百姓既已认识此事,又得到了好处,也就想要立三长了,我们做起来也容易多了。”著作郎傅思益进言说:“民间习俗不同,难易也不一致,设立九品差调百姓,施行已久,一旦改法,臣担心会造成恐慌混乱。”太后说:“设立三长,则课税便有经常的标准,赋税有经常分别,隐藏的户籍就会出来,心存侥幸的人也就不存在了,怎么说不行呢?”大家讨论的意见虽有不同,但都认为变法是很艰难的,便更无异议了。于是设立三长,公私都觉得很便利。
迁任中书令,加授散骑常侍,给事中官职仍旧。不久又转任南部尚书,赐给爵位顺陽侯。李冲被文明太后所宠幸,恩遇日隆一日,赏赐的东西每月达数千万,晋爵陇西公,李冲秘密弄来珍宝御用物品以充实其府第,外面没有一人知道。李冲家一向清贫,从此以后便成为富室。然而以谦逊为怀,积聚之后也能施散,近至姻亲新故,远到乡亲里友,没有人不受过他的赠予。李冲虚己接物,常念贫寒,衰老之人、旧敝之友、沉沦屈枉之人都可在他那受到良好的待遇,人们纷至沓来。舆论也以此称赞他。
当初,李冲的哥哥李佐与河南太守来崇同从凉州进入魏国,二人一向就有间隙隔阂。李佐因此构陷来崇犯罪,致使他饿死狱中。后来来崇的儿子又纠奏李佐受收贿赂的罪过,李佐及李冲等人都因此被投入监狱,碰到朝廷大赦,才得免罪出狱,李佐深深怀恨在心。到了李冲宠贵时,综摄内外,来护任南部郎,深深担心被李冲陷害,常常请求退避,而李冲则每每安慰他。来护后来犯了贿赂罪,心想这下肯定完了。李冲于是上表诉说与他的交往及不和,乞求皇上原谅他的过失,于是来护免于刑罚。李冲的外甥陰始孙孤独贫困,出入李冲家中,宛如他的儿侄们。有人想求官,因此送了些马给李冲,始孙便接受下来而且不向李冲说。后来始孙声称有事,借李冲此马,骑出之后,马的主人见到始孙乘坐此马而自己却没得到官职,大为愤怒,后来始孙才说出事情真相。李冲听说,大为惊讶,抓起始孙,备表上奏,始孙因此被处死。李冲身处要地,严守节挥,不念爱恶,就如上面所述。
当时遵照旧俗,王公重臣都叫他的名字,魏高祖常叫李冲为中书,始终不直呼其名。文明太后逝世后,高祖服丧,引见接待李冲,礼遇有加。等到朝廷商议礼仪律令,润饰辞意,改定字句,高祖虽然亲自下笔,但是总是与李冲一起商量。李冲竭尽忠诚侍奉圣上,知无不尽,出入勤勉,形于颜色,虽是旧臣戚辅,没人能赶得上他,大家无人不佩服他的决断慎密,全都归心于他。从此以后,天下太平,异域之人,听说他的情况,也都很佩服惊奇。魏高祖也更加深深地相信依靠他,更加亲近尊重他,君臣之间,情义无间。等到改置百司,开建五等爵制,高祖请李冲参与制定典制法式,封他为荥陽郡开国侯,食邑达八百户,拜授廷尉卿。不久又迁任侍中、吏部尚书、咸陽王老师。东宫建成之后,朝廷拜授他为太子少傅。魏高祖初依《周礼》,置立夫、嫔,让李冲的女儿为夫人。
皇帝下诏说:“过去轩皇统领天下,始立建造宫室之制;经历三代,兴起宫观法式。但茅门土阶,昭德于上代;层台广厦,崇威于中世。这实际是由于文饰质朴的制度风俗因时不同,华美朴素不同礼制的缘故。所以周代立国,在东都营造明堂;汉祖始兴,在咸陽、镐京建造未央宫。这都是为了使皇威尊崇,帝德隆盛,哪里说得上是好奢恶俭,以使民力凋弊呢?我皇运承天,以协天地,锐意安定四方,没来得及建造宫室,因此皇室建制,颇与国威不符。魏太祖刚刚登基,虽然宫室有了大致模样,从那以后,又多有营建改造。但到了三元庆典,万国使者都来我庭,观瞻的人,都有缺憾。朕虽不才,也承皇绪,适逢休明之期,事逢昌盛之运,应该按照远古法度,营造皇室宫宇。指训规模,事昭于平日;明堂、太庙,已在昔年建成。又凭借往年的好年成,依仗民情的安逸,准备在今年春天营造改修正殿。朕这一举措违犯时令,实行起来心惊胆颤。但是北方天气寒冷,做事不同南方,如果不是在春天动工,营造经夏,那么宫殿建造,便无法完工。成功地办成一件事,非得委任贤才不可;改制规模,不任用能人无法做到。尚书李冲器识胸怀渊大广博,经治营度明达高远,可为将作大臣;司空、长乐公元亮,可与他共治此事。至于去故崇新之事,修复太极之制,朕当另行委派。”
皇帝车驾南征,加授李冲为辅国大将军,统领军马随从皇帝。自京城出发至于洛陽,陰雨连绵,天不开晴,皇帝仍诏六军出发。魏高祖一身戎装,手执马鞭,乘马而出,群臣在马上行君臣之礼。高祖说:“长驱南境的计划,在京时就已商议好,而今大军即将进发,你们都有什么话要说?”李冲上前说:“为臣等不能运筹帷幄,坐制四海,而使南方有窃取帝号的一帮人,这实在是作为臣子的过失。陛下您因四海之内未统一,亲劳圣驾,臣等确实想舍生忘死,冲锋陷阵。然而自从离都以来,陰雨不断,士兵马匹困顿不堪,前面路途还很遥远,积水更多。伊、洛境内,这样的小水尚且导致如此困难,何况长江浩瀚,远在南境。如打造舟船,必须停顿,军队疲乏,粮食缺少,进退就很困难,正视困难回撤军马,这在目前是最合礼义的做法。”高祖说:“进伐南方,这是我们一致的意见,前面已经说过。而眼下你们因天雨而犯难,然而天时也是可以了解的。为什么呢?夏天既然烈日炎炎,北方干旱,秋天必定雨水很多,而初冬时节,天必晴爽。等到下个月初十左右,如果婬雨仍然不止,这就是天意不许,假如在此间天晴,行军则无多大妨碍。古时的君王不讨伐不幸的国家,那指的是诸侯同辈的国家,而不是指作为王者统一天下而言的。今天已到这步,怎么能随便就不走了呢?”李冲又说:“今天这个行动,天下之人都不情愿,只有陛下您一个人要这样做。汉文帝说,我独乘千里马,这是要到哪里去?为臣有请您回驾之意但一时无辞可说,惟以一死请陛下改变初衷。”魏高祖大怒说:“朕正要经营宇宙,统一海内,而你们这些儒生,却屡屡疑惑我的大计划,战事有它的常规,你们不要再多嘴!”打马准备出发。于是,大司马、安定王元休,兼左仆射、任城王元澄等人一起殷殷泣谏。魏高祖于是宣明群臣说:“现在兴动不小,动而无所成就,何以昭示后人?假如班师回朝,又无以垂名千载。朕仰思我魏远祖,世代居住幽僻的荒漠,当年不顾众人异议举都南迁,为的是享受无穷之美,岂是没有心计,轻率离祖宗陵壤的行为。今天的君子,宁是独有胸怀?当是由于人代天工,王业须成的缘故。如果不向南征伐,就当移都于此,光被中原,机会也是时运,王公大人们你们以为如何?讨论的结果,再不得出尔反尔,同意迁都的靠左边站,不同意的往右站。”安定王元休等人纷纷站到右边去了。前南安王元桢说:“大凡愚陋的人鼠目寸光,不明事体,机智的人有先见之明,察事于未萌之中。施行大德的不听普通人的议论,成就大功的不让老百姓参与谋划,非常之人才能建就非常之事。开阔神都以延续帝王之业,在中土建造帝王之都,当年周公行之在前,如今陛下行之于后,所以这是很合适的事情。况且天下至为重要的,莫如皇帝居室了,大凡体贵之人,岂能裸体而立?臣等请求皇上安顿好玉身贵体,下以慰百姓所望,光被中原,停止征南。这是为臣想要说的,苍生百姓所希望的好事。”群臣都口唱“万岁”。
魏高祖刚开始谋划南迁都城的时候,担心群臣心恋旧地,于是采取了南征的大行动,以此来压定群臣之情,外面叫南伐,其实是迁都。旧都之人怀恋故土,大多不愿南迁,但是担心帝王南征,没人敢发牢騷,于是魏高祖定都洛陽。李冲对魏高祖说:“陛下正仿照周公当年典制,定都洛陽。然而营建六宫,不能即刻而就;兴筑城墙,难以马上营讫。臣请陛下暂还北都,让臣下经造,功成事讫,然后备文物之章,和玉銮之响,择时南迁,定都此中。”高祖说:“朕准备巡察各地,到邺城小停,到了春天就回来,那时再不回去了。”不久任命李冲为镇南将军,侍中、少傅等职照旧,委他以营造新都的重任。改封陽平郡开国侯,所封邑户如故。
皇帝车驾南伐,让李冲兼任左仆射,留守洛陽。车驾渡淮河,另诏安南大将军元英、平南将军刘藻讨伐汉中,命令雍、泾、岐三州兵马六千人准备戍守南郑,一旦城池被攻下,立即派遣。李冲上表谏说:“秦州地理险厄,位置接近羌夷,自从征西部队出发之后,粮饷支援连续不断,加上氐、胡人叛逆朝廷,所在奔命,运粮拥甲,以防不测,至今仍然如此。今又预遣守城士兵,孤单单派到山外,虽然给他们优厚的待遇,臣仍担心他们会害怕。假如最终攻不下南郑,那就会扰动民众,假如他们连结胡夷,事情结果就难以预测了。为臣今又要依旨密令刺史,待军队攻克郑城,然后差遣守军,依为臣愚见,这个办法欠妥。为什么呢?西方道路险恶,往往羊肠小道,绵延千里,而今想深戍绝界之外,孤据群贼之中,敌人进攻不能马上援救,粮食完了不可立即接济。古人有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南郑对于我魏,就是马腹。况且过去的人攻伐,或有城降而不获取;仁君用兵,或有抚慰其民而遗其地。而且王者的举措,情在拯救百姓;夷寇所守,意在爱惜土地。比较二者意旨,德行有其深浅。如果君主声誉远播,何止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且魏境所领,九州过八,所统臣民,十分有九。所未为我民者,只是漠北与江外而已。南郑近在咫尺,何需急急忙忙今天就要解决问题呢?臣认为应待我魏大开疆宇、广拔城池,多积资粮,足以对付敌人,然后再行置邦树将,开始并吞之举。而今钟离、寿陽,近在眼前却未拔除;赭城、新野,一步之遥却未降归。攻克的城池舍弃而不取,投降的士卒抚慰之后旋即被杀戮。东道既不能因近而力守,西蕃怎能因遥远而使兵固?如真要设置,为臣担心这最终是帮助了敌人。又加上现在在中原建都,地接敌寇疆城,正需大收勇士,平荡长江以南。而轻率派遣单寡兵力,攻守西方孤城,使其陷没敌手,臣担心以后采取行动之日,大家以留守为难,不愿前往,陛下您要求其将士效死朝廷,也就不易做到了。由此而论,不戍为上策。”高祖接纳了他的意见。
皇帝车驾还都,引见李冲等人,对他们说:“朕本想多设官员,考虑到如有人暗弱不明,则政事壅滞。如果那些人聪明独出,则权势又会很集中。而今朕虽然说不上是大聪明,也不是愚蠢之人,卿等不叫做大贤之人,但也不是大恶之辈。所以一两年内,朕想少置些官衙。”
魏高祖自邺城还京,泛舟洪池,于是从容对李冲说:“朕想从这里把渠道修到洛陽,南伐的时候,何不从这里到洛陽,从洛陽进入黄河,从黄河进入汴河,从汴河入清河,而到达淮河?下船而战,就如出门而斗一样方便,这是军国大计。而今沟渠挖建如须二万人以下,六十天就可挖成的话,应该逐渐修渠以备将来之用。”李冲回答说:“如像这样,便是士兵没有远涉的劳苦,战斗起来就有过人的力量了。”迁任尚书仆射,仍领少傅。改封清渊县开国侯,邑户不变。等到太子元恂被废,李冲也被罢免少傅官职。
魏高祖在清徽堂引见公卿大臣,高祖说:“圣人的大宝物,只是官位与功劳,所以功成作乐,国安制礼。而今移宫中土,创居嵩、洛,虽然是大构未成,但大体建制略略具体了。但是南方有被未征服的逆竖,加上凶蛮近在眼前,朕日夜思虑叹惜,只是为此。攻取南方的计策已经决定,朕行动的计划确定了。如依近代惯例,则天子下帷处深宫之内;准之上古,则有为帝亲行,福延七百年的事实。魏、晋当年不征,所以旋即灭亡,福的长短,在德行而不在征伐。今天朕只是不知南征行期的早晚。知道此的难道是神灵吗,朕既不是神灵,哪里知道呢。而一向以来,陰陽卜算的人,都劝朕现在出征必定克敌。这既是国家大事,应该是君臣各抒所见,不能因为朕先有说法,你们便只是依从,不发表不同看法了。”李冲回答说:“大夫征战的常规,先察人事,然后看于卜筮的征兆,而今卜筮结果虽然吉利,但人事仍未完备。今年秋谷收成不如常年,又加上京师始迁,众业未定,再加上征战,臣以为不可。应该等到来年。”高祖说:“仆射之言,不是没有道理。朕的想法,是为国家社稷担忧。像南方这样敌人近在咫尺,我们便无法自安,而今行动,理应如此。仆射说人事未备,也不见得是这样。朕去十七年,拥兵二十万,行不出京畿,这人事极盛,却与天时相违。往年行动,天时合适,而缺人事,又致不捷。如等待人事齐备,又非天时,那怎么办?像仆射这种说法,就会总也没有征讨的道理了。朕此番秋行,如不能克敌制胜,你们三君子一起把朕交给司寇处理。不可不人尽其心。”罢议而去。
后来魏世宗立为太子,高祖在清徽堂设宴。高祖说:“皇储身兼三才,光昭七祖,深得众望,天人同安,所以招延大家在此就宴,以畅胸怀。”高祖又说:“天地之道,一盈一虚,哪有经常安泰的。天道犹且如此,何况人事呢?所以凡事都有升有降,自古而来都是如此。追昔思今,的确颇值感慨。”李冲回答说:“太子承储,苍生咸幸。但是为臣以前忝居师傅,不能辅弼谐合,有愧苍天白日,蒙君宽含,能够参加此次宴会,幸福与惭愧交相迭至。”高祖说:“朕尚且不能及时革除昏弊,师傅又何必如此不安呢?”
后来尚书怀疑元拔、穆泰等犯有罪行,李冲启奏说:“前彭城镇将与穆泰同时叛逆,养子降寿应该随拔定罪。而太尉、咸陽王元禧等人,认为法律条文养子而为罪,父及兄弟不知情的不被连坐。谨慎审察律书意旨,因养子对于其父来说没有血缘关系,于兄弟也不是一气相通,亲缘厚薄既有差别,所以刑典量罪也有区分,所以养子虽然有罪,而父兄不在牵连之列。这样父兄犯罪,养子不知其谋,易地均情,也和前面所说的一样,哪能草草就要被株连呢?道理固然不是这样。臣以为:依据律文,不追戮于所生,也不从坐于所养,道理很明确了。又律文只说父亲不被儿子所牵连,而不说子不被其父牵连,这应当是优尊厉卑的意思。臣元禧等认为:‘律文中虽然没有正面见到此类条文,但互起见制,于给也举父之罪,于养也见子牵连,这就叫做互起。互起两明,无罪是必定的。如果以继养与亲生的相同,则父子受牵连都应相同,只明不坐。而且继养的条文注说:‘如有别制,不同此律。’又令文说:‘诸官有封爵,如没有亲生儿子,虽然有抱养过继的儿子,也不袭爵。这叫做有福不及己,有罪便连坐。均事等情,律令的意思,就互相矛盾。揣度法律意旨,必然不是这样。’臣李冲以为:按例寻条,有罪无疑,体味语情,颇亦同式。”诏书说:“仆射议论,据律明矣;太尉等论,于典矫枉。养子随父从戮的,按律已经免其生子,所以也不得独加罪于养子。此独何福,长处吞舟?对于国家来说有不许继承爵位的做法,是因为看重列爵的缘故,特为此立制,因天之所绝,推而除之罢了,哪能够再反过来报以刑赏?就此而论应该连坐而死的,可以特别原谅其不死。”
李冲生性机敏,常有巧思,北边京都的明堂、园丘、太庙,以及洛陽初基,安处郊兆,新起的宫室,都仗力于他。他勤勉志刚,孜孜无怠,旦理公务,兼营建造,文案上堆满文牍,手中常拿刻刀,始终不觉劳累。这样的位置使他一门尽贵,他务求照顾六姻亲戚,兄弟子侄,都有官爵,一家人每年的俸禄,都在万匹以上,只要是他的亲戚,即使是痴聋的残疾人,也无不做了大官。当时舆论也因此而对他颇有微词。
李冲刚到四十,但他鬓发便已斑白,容姿相貌丰岸伟美,看不到一点衰老的迹象。李彪入京之后,孤身一人,没有可凭仗的人,而他又自立不群,觉得李冲喜欢交结人,便倾心攀附。李冲也十分重视他的才器学识,礼貌地收容了他,经常在高祖面前提起他,公私场合都忘不了出力相助。等到李彪任中尉,兼任尚书,为高祖所厚待,便声称他并不是凭借李冲才上来的,而且对他很不礼貌,只是在公共场合敛袖作个揖而已,不再对他表示尊敬了。李冲心中很不痛快。后来魏高祖南征,李冲与吏部尚书、任城王元澄二人以李彪傲慢无礼的罪名,把他囚禁起来。上表列举李彪的罪状,李冲亲自制作,家人一点也不知道,表奏措词激切,引咎自责。高祖看了他的表奏,叹惜怅惘良久,接着说:“道固可以说骄纵横溢,仆射也称得上意气自满。”李冲听说,当时便勃然大怒,不断数落李彪前后的过失罪行,怒目圆睁,放声大叫,砸折书案。尽数关起御史,把他们全都以泥涂首,绑赴到皇帝面前,口出污言,泼口大骂。李冲一向性情温和柔顺,而一旦暴怒,便爆发疾病,神情惊悸,言语错乱,而且捋袖拍案,大骂李彪是小人。服汤吃药,也不能救治他的病,有人说他的肝脏受到伤害,已损坏破裂。十多天后便死了,当时才四十九岁。魏高祖为他在悬瓠举哀,失声痛哭,悲不自胜。下诏曰:“李冲贞和资性,德义树身,训导自家,尽忠于国。太和初年,朕未成年,早委军国机密,实在有功于国,后来,他官位渐高,参与选拔官员,进退升黜,全凭他一手操办。他忠诚自律,柔顺明达,足以称得上是睿智的典范,仁慈恭敬诚爱惠明的品质,经常受到民众的拥戴。他真可以称得上是国家的贤才,深受朝野看重。为此,朕刚刚把他提拔到较高的位置,以表彰他以前立下的功勋,没想到他竟早早就丧逝,朕岂能不悲痛于怀。既留勤应升,加过去宜奖,可赠他为司空公,赐予东园秘器、朝服一套、衣一套,赠钱三十万、布五百匹、蜡二百斤。”有关部门奏请谥号为文穆。在覆舟山下葬,坟墓邻近杜预坟冢,这是高祖本意。后来,皇帝车驾从邺城还归洛陽,路过李冲坟墓,身边的人告诉高祖,高祖卧病望坟,掩泣良久,下诏曰:“司空文穆公,德行为一时所宗,功劳深慰朕心。不幸去世,托坟邙岭,朕经过这里,凝望坟茔,悲其仁、思其旧,痛不自胜。可备太牢祭奠,以宽释朕思念之情。”等到高祖与留京的官员见面,大家都说起李冲去世的原因,纷纷流着眼泪。高祖得到官员们的启奏,知道李冲患病的原因,对左卫宋行说:“仆射掌我国家大机,总揽朝中事务,清俭尽职,恩宠已久。朕以其仁爱明达、忠诚儒雅,托付给他代管朝政,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李冲忽然有这个病患,朕很是悲凉怆慨。”高祖是如此地痛惜李冲。
李冲兄弟六人,分别为四母所生,兄弟之间,很有些矛盾隔阂。等到李冲显贵起来,封禄恩赐都与他们共享,大家变得和睦起来。李冲父亲去世后兄弟们一起居住达二十年之久,到了洛陽才各建宅第,兄弟之间相互友爱,很久都没有矛盾发生。这都是因为李冲的德行所致。一开始李冲受到长兄偏爱,兄子李韶常有忧郁之情,担心会导致倾败。后来他荣名日显一日,渐渐便安心下来。而李冲为官时起,图谋任用自己的人,自始至终,毫不隐讳。他察时推运,都是跟这类事情一样。儿子延实等人传,记在《外戚传》。
李冲传相关文章
- 《李元护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李元护,辽东襄平人。八世祖李胤,晋朝司徒、广陆侯。李胤子李顺、李......
- 《夏侯道迁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夏侯道迁,谯国人。少年即有志操。年十七,父母为他娶妻韦氏,道迁说:&l......
- 《裴叔业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裴叔业,河东闻喜人。曹魏冀州刺史裴徽的后人。五代祖裴苞,晋朝任秦......
- 《傅竖眼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傅竖眼,籍贯本是清河。七世祖傅亻由。亻由子傅遘,任石虎的太常卿。......
- 《傅永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氏。幼年随叔父傅洪仲与张幸从青州入魏国,不久又......
- 《刘藻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陽人。六世祖刘遐,随司马睿南渡。父刘宗元,任刘裕......
- 《崔休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崔休,字惠盛,清河人,御史中丞崔逞的玄孙。祖崔灵和,在刘义隆政权任员......
- 《甄琛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甄琛,字思伯,中山毋极人,汉朝太保甄邯后人。父甄凝,任州主簿。甄琛少......
- 《崔光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名为高祖所赐,东清河俞阝人。祖名旷,跟随慕容德......
- 《李平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李平,字昙定,顿丘人,彭城王李嶷的长子。少年即有大度。等到长大,涉猎......
- 《邢峦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邢峦,字洪宾,河间莫阝人。五世祖邢嘏,石勒频频征其为官,不去。邢嘏没......
- 《郭祚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郭祚,字季。。,太原晋陽人,魏车骑将军郭淮弟弟郭亮的后代。祖郭逸,任......
- 《宋弁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宋弁,字义和,广平列人人。祖宋。。,与堂叔宋宣、博陵崔建都很出名。......
- 《王肃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王肃,字恭懿,琅笽临沂人,司马衍的丞相王导的后人。父王奂,为萧赜尚书......
- 《李彪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名字是魏高祖赐予的。家中世代寒微,少小孤贫......
- 《韩显宗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韩兴宗的弟弟韩显宗,字茂亲。性格刚直,能够面折皇帝庭诤国事,也有才......
- 《韩麒麟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自称是汉代大司马韩增后人。父亲韩瑚,任秀容、平......
- 《萧宝夤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萧宝夤,字智亮,萧鸾的第六个儿子,萧宝卷的同母弟弟。萧鸾窃居皇位之......
- 《刘昶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刘昶,字休道,刘义隆第九个儿子。刘义隆在世时,刘昶被封为义陽王。其......
- 《杨椿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杨播弟杨椿,字延寿,本字仲考,太和年间与杨播一起都蒙高祖赐改。杨椿......
- 《杨播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杨播,字延庆,自称是恒农华陰人。高祖杨结,在慕容氏政权中任职,卒于中......
- 《崔挺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六世祖崔赞,魏朝任尚书仆射。五世祖崔洪,晋......
- 《高佑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高佑,字子集,小名次奴,渤海人。本名禧,因与咸陽王同名,高祖赐名佑。司......
- 《郑羲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郑羲,字幼駘,荥陽开封人,曹魏将作大臣郑浑的八世孙。曾祖郑豁,慕容垂......
- 《刘芳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刘芳,字伯文,彭城人,汉代楚元王的后人。六世祖刘纳,晋代任司隶校尉。......
- 《游肇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游肇,字伯始,高祖赐予的名字。游肇幼年为中书学生,博通经史以及《苍......
- 《游明根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祖游鳝,慕容熙政权的乐浪太守。父游幼,冯跋......
- 《游雅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游雅,字伯度,小名黄头,广平任人。少时好学,有高才。魏世祖时,与渤海高......
- 《李冲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李冲,字思顺,陇西人,敦煌公李宝的小儿子。少小便成孤儿,被长兄荥陽太......
- 《李孝伯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李孝伯,赵郡人,高平公李顺堂父的弟弟。父亲名叫李曾,从小专攻《郑氏......
- 《刘[日丙]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刘日丙,字延明,敦煌人氏。父亲刘宝,字子玉,以儒学见长。刘日丙十四岁......
- 《阚[马因]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阚马因,字玄陰,敦煌人。祖阚亻京,在西域很出名。父亲阚玟,为当时秀杰......
- 《胡叟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家中世代为官,胡氏家族为西夏著名的姓氏。......
- 《吕罗汉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吕罗汉,本是东平寿张人。其先祖,在石勒时代迁居幽州。祖吕显,字子明......
- 《皮豹子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皮豹子,渔陽人。少年时代即有军事才能。泰常年间,任中散,渐迁内侍左......
- 《慕容白曜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慕容白曜,是慕容元真的玄孙。父亲慕容琚,历任官职都以廉洁清白著称......
- 《尉元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尉元,字苟仁,代郡人。世代都是豪族。父亲尉目斤,因有勇有谋而著称于......
- 《高允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祖父高泰,事迹在其叔父《高湖传》中有载。父......
- 《卢昶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卢敏之弟卢昶,字叔达,小字师颜,学涉经史,早年就受到世人称誉。太和初......
- 《卢渊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卢渊,字伯源,小名陽乌。性情温雅寡欲,有祖父的风范,笃志学业,家门和睦......
- 《李讠斤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李讠斤,字元盛,小名真奴,范陽人,曾祖李产,产子绩,二代在慕容氏政权中都......
- 《裴宣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裴务之弟裴宣,字叔令,知识广博颇有辩才,早年就很有声誉。少年时丧父......
- 《苏湛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武功人苏湛,字景俊,是曹魏侍中苏则的后代。晋末大乱,苏氏家族避居黄......
- 《韦珍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韦阆的族弟韦珍,字灵智,名是由高祖赐给的。父亲韦尚,字文叔,任乐安王......
- 《费穆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费于之子费穆,字朗兴。费穆生情刚烈,有豪壮之气,涉猎书史颇多,崇尚功......
- 《宇文福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宇文福,河南洛陽人。其祖先是南单于的远亲,世代为拥部大人。宇文福......
- 《薛虎子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薛野月者之子薛虎子,相貌姿态强壮伟岸,遇事明断颇有父亲的遗风。年......
- 《苟颓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苟颓,代地人。他的曾祖父苟乌提,登国初年(386),为太祖建立了功勋,赐......
- 《伊..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伊。。,代地人。年轻时勇猛刚健,跑起来可以追上奔跑的马,善于骑射,力......
- 《房景先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景先,字光胄。幼小孤贫,无钱从师受学,他的母亲自己教他《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