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
粤西游日记三十二
丁丑(公元1637年)十二月十一日夜雨达旦。
余苦疮,久而后起。然疮寒体惫,殊无并州之安也。时行道莫决,〔闻静闻决音,必定骨鸡足山,〕且问带骸多阻,余心忡忡,乃为二阄请于天宁寺佛前,得带去者。余乃冒雨趋崇善,以银畀僧宝檀,令备蔬为明日起室之具。晚抵梁店,雨竟不止。
十二日雨不休,午后小止。余市香烛诸物趋崇善,而宝檀、云白二僧欲瓜分静闻所遗经衣,私商于梁店,为互相推委计,谓余必得梁来乃可。而梁故坚不肯来,余再三苦求之,往返数四,而三恶互推互委,此不肯来,彼不肯去。及余坐促,彼复私会不休。余不识其展转作奸,是何意故?然无可奈何。惟日夜悬之,而彼反以诟gòu言交詈lì恶语相骂焉。
十三日晨起,求梁一往崇善,梁决意不行。余乃书一领,求梁作见领者,梁终不一押画押。余复令顾仆求二僧,二僧意如故。
乃不得已,思鸣之于官,先为移寓计。
遂入城,得邓贡士家旧房一间。
乃出城,以三日房钱畀梁,移囊入城。
天色渐霁。然此寓无锅,市罐为晚餐,则月色皎然,以为晴霁可望矣。
十四日早闻衙行蹑屐声,起视之,雨霏霏如故。令顾仆炊而起,书一揭揭帖,具有揭发性质的私人文书令投之郡太守吴公。而是日巡方使者自武缘来,吴已往候于郊,顾仆留侦其还。余坐雨寓中,午余,余散步察院前,观左江道所备下程及宣化县今作南宁市所备下马饭,亦俱丰腆。
还寓,顾仆以郡尊未还,请再从崇善求之。余复书,顾畀之去,仍不理焉。
太平、南宁俱有柑,而不见橘。
余在向武反食橘数枚。
橘与柑其形颇相似。
边鱼南宁颇大而多,他处绝无之。巨者四五觔jīn同“斤”,小者亦二三觔,佳品也。鲫鱼颇小而少,至大无出三寸者。
十五日五更峭寒,天明开霁。自初一早阴至此,恰半月而后晴朗。是日巡方使者驻南宁,接见各属吏。余上午往观,既午,吴郡侯还自左江道,令顾仆以揭往诉静闻事,吴亦不为理,下午出城觅车夫,复俱不得,忡忡而已。
十六日明爽殊甚。五鼓,巡方使者即趋太平府。其来自思恩,亦急迫如此,不知何意。
想亦为交彝压境而然耶!
然不闻其调度若何,此间上下俱置之若罔闻也。仍令顾仆遍觅车夫,终不可得。
南宁城北狭西阔,北乃望仙坡来龙,西乃濒江处也。北、东、南各一门,皆偏于角上,惟西面临江,有三门。
十七日再备香烛素蔬往崇善,求云白熟而奠之,止索戒衣、册叶、竹撞即袈裟,经卷,竹箱,其他可易价者悉不问。云白犹委推诿候宝檀回。乃先起窆白骨,一瓶几满。中杂炭土,余以竹箸逐一拣取,遂竟日之力。仍以灰炭存入瓶中,埋之旧处,以纸数重裹骨,携置崇善寺外,不容带入。则宝檀归矣。
见余索册、撞,辄作盗贼面孔向余曰:“僧死已安窆,如何辄发掘?”以索自锁,且以锁余。余笑而度猜度之,盖其意欲余书一领,虚收所留诸物也。时日色已暮,余先闻其自语云:“汝谓我谋死僧,我恨不谋汝耳!”余忆其言,恐甚,遂从其意,以虚领畀之,只得戒衣、册叶,乃得抱骸归。昏暮入邓寓,觅烛,重裹以拜,俱即戒衣内着。包而缝之置大竹撞间,恰下层一撞也。是日幸晴霁,故得拣骨涯滨几近竟日,还从黑暗中,见沙堤有车,以为明日行可必矣。
十八日早起则阴雨霏霏,街衢qú十字路口湿透。余持伞觅夫,夫之前约者,已不肯行。
出沙堤觅车,车又不复得。
乃还寓,更令顾仆遍索之城外,终无有也。
十九日晨得一夫,价甚贵,不得已满其欲,犹推索再三,上午乃行。雨色已开,阴云未豁。出朝京门,由五公祠即望仙坡。东麓东北行。五里,过接官亭,有小水自西北注东南。又五里,越一冈,连涉南行小水。又五里,有一溪较大,亦自西北向东南注,此即向往清秀所过香象桥之上流也。盖郡北之山东西屏峙,西抚于石步墟,东极于司叛之尖山,皆崇峰联属如负扆yǐ屏风。
其中南走一支,数起数伏,而尽于望仙坡,结为南宁郡治。又东再南走一支,南尽于清秀山而为南宁之下砂。此水其腋中之界也,有木梁架溪上,渡梁,遂登冈阜。又五里,越一最高冈脊,东下有泉一窞在脊畔,是曰高井。由是三下三上,屡渡小水,皆自东南注西北,始知其过脊尚在东,此皆其回环转折之阜,流自西北注者,即西转而东南下木梁大溪者也。共四里,又越一冈脊而下,其脊高不及高井之半,而实为西北来过脊以趋清秀者也。下脊又二里,再渡一溪,其流亦自西北注东南。
过溪上冈又二里,为归仁铺,三四家在冈头而已。又东北望尖山而行,七里为河丹公馆,亦有三四家在冈头,乃就饭焉。又东北行,屡涉南流小水,五里,一溪颇大,有木梁架之,至长于前二溪。其溪盖自北崇山中来,有聚落倚其上流坞中,颇盛。越梁东上冈,是为桥村墟赶集,数十家之聚。时方趁墟,人声沸然。于是北望尖山行,又屡涉东南流小水,十二里,北渡一木梁颇大,又三里而至施湴bàn驿,日将晡矣,歇于店。
二十日五更起,饭而行,犹昧爽也。由施湴东北行二里,为站墟。又一里,降而下,渡一溪,木梁亦长。越溪东上,共一里,逾一冈,已越尖山东北矣。途中屡越小水,皆北而南。又十二里,横径平畴中,其处北近崇山,南下平坞,西即所逾之冈,东则崇山东尽,转而南行,缭绕如堵墙环立。
又东二里,复得大溪自北山南注其内,溪北大山之下,聚落甚盛,曰韦村。大山负扆立村后,曰朝著山。渡溪桥,东上崇冈即南下之脊,为清秀之东郡城第二重下砂也。按《郡志》,东八十里有横山,高险横截江河,盖即此山南走截江而耸起者也。宋置横山寨,为市马之所。又东北二里,有三四家在山冈,曰火甲铺。于是北下行山坞间,四面皆山,水从东南透夹去。屡涉细流,五里,遂北折入山夹。两山东西骈立,从其中溯流北上,共十里,山夹束处汇塘塸ōu积聚水,有三四家踞山脊中度处,两崖山甚逼,乃名曰关山,土人又名曰山心。按《志》,昆仑山在郡城东九十余里,必此地无疑。
然询之土人,皆曰昆仑关在宾州南,即谢在杭《百粤志》亦云然。按宾州南者乃古漏关,非昆仑也。世因狄武襄即获青驻宾州,以上元即正月十五日飨士,夜二鼓被昆抵达仑,遂以宾州古漏当之。至今在南宁者,止知为关山,而不知昆仑;在宾州者,皆以为昆仑,而不知为古漏。若昆仑果在宾州南十里,则两军已对垒矣,武襄十日之驻,二鼓之起,及曙之破,反不足为神奇矣。饭于氓舍,遂东北下山。一里,有大溪自北而南,其流汤汤,入自南宁境,尚无比也。盖关山南北水虽分流,犹南下郁江。于是溯其流北行山夹间,其山屡开屡合,又十四里,得百家之聚,曰长山驿。聚落在溪之西。其北有两溪来会,一自西北,一自东北。二水会合,其北夹而成冈,有墟舍在其上,甚盛。乃渡其西北来之溪,陟桥登墟,循东北来溪之右溯之行。又十里,溪水自东北盘坞中来,路由北麓而上,得数家之聚,曰里段墟,乃邕、柳界牌岭之南麓也。
其去界牌尚十里。此地犹属宣化。
盖邕、柳之水以界牌岭而分,北下者由思笼西转武缘高峰岭西入右江,南下者入郁江。此界牌岭南流之水,经长山而南,余以为即伶俐水之上流也。然土人云:“伶俐水尚东隔一山;此水出大中港,其港在伶俐之西”云。是日至里段,约行六十里,日才过午,夫以担重难行,且其地至思笼四十里,皆重山,无村可歇,遂税驾不前。
二十一日平明,自里段北行,复下山,仍与北来水遇。
溯之入五里,水左右各有支流自山腋来注,遂渡一小桥,乃西北来支流也。又四里,又渡小桥,越溪之东,东北山夹又有支流下注。又北一里,始北上登岭,西瞰其流自西夹中来,则里段、长山大溪之发源处矣。北上半里,东入一隘门,其东有公馆焉,是为邕、柳分界处。
门以内属宾州。公馆惟中屋为瓦,其门庑俱茅所盖。馆门东向,其前后环壑为田,而南北更峙土山。
其水犹西坠馆右峡中,盖即前西麓登山时所见,东北夹支流下注之上流也。其隘土人名为界牌岭,又指为昆仑关。按昆仑为南宁地,去郡东九十五里;兹与宾分界,去南宁一百二十里,其非昆仑可知。今经行者见其处有隘,遂以昆仑当之。
故《西事珥》云:“昆仑关不甚雄险,其上多支径,故曰:”欲守昆仑,须防间道。
‘“亦误谓此也。又平行岭夹,则田塍之东潴而为塘。三塘连汇,共半里,塘尽,复环为田。
(田)之南巨山横峙,田之北列阜斜骞,而田塍贯其间,即过脉处也,其东,水北流矣。余切以小脉自北南过,及随水东北下,抵思笼而问之,始知其水犹西北转武缘南之高峰,而出右江,则此脉乃自南而北渡,北起为陆蒙山,迤逦西行,过施湴尖峰,又西走而分支南结为南宁,其直西又西为罗秀,又西为石步,又西尽于王宫,则右江入郁之东岸也。自过脉处又东半里,乃下,又半里,下抵坞中。随水东北行,望前山一峰尖而甚高,云气郁勃,时漫时露。五里,渐抵尖峰之南,渡溪而北又二里,始见路左西山下有村倚焉。又东渡溪,于是循溪东而北向行。三里,已出尖峰之西麓,溪流东啮麓趾,路乃盘崖北上。转出崖北,二里,东北下,已绕尖峰之北矣。
又行坞中二里,有小水南自尖山北夹来,北与界牌之水合,有小桥,渡之,是为上林县界。
自界牌岭来至此皆为宾州境,而是水之东又为上林境,以上林之思笼一驿孤悬独界其中也。
过桥,复东北升陟冈陀,四里抵思笼今作思陇,村落一区在冈头,是为思笼驿。按《志》,思笼废县,昔为南宁属,不知何时割属上林。其地东西南皆宾州境,惟西北五十里至上林县。
〔驿南面曰高尖山;北面崇山并障,东曰北斗山,西曰晒曲岭;遥山层叠正西者,曰陆蒙山。溪自界牌岭东北至此,扼于北山,遂转西南去。惟陆蒙隔于溪西也。〕先是,雨色濛濛,初拟至思笼而止;及饭,而日色尚早,夫恐明晨雨滑,遂鼓勇而前。由思笼遂东下坞中,溯细流东行,一里,田夹既尽,复潴水为池。其池长亘一里,池尽复环塍为田,其南北皆崇山壁夹,南为高尖之东北垂,北为北斗之东南垂,其中夹而成田。共半里,即二山度脉之脊,水至是遂分东北与西南二派,东北者入都泥江,西南者入右江,〔为黔、郁两江脊,〕水之派至是始分。过脊,随水东北行峡中,其峡甚束。又半里始降而下,有坊焉,复为宾州界。盖宾州之地,东西夹思笼一驿于中,为上林南界者,横过仅七里云。
既下,山愈逼束,路益东转,已越高尖山之东麓矣。
按《志》:“宾州南四十五里有古漏山,古漏之水出焉。其关曰古漏关。”即此矣,然土人无复知者。
随水东又三里,山峡渐辟,又六里,渐出峡,始东望遥峰甚高,双尖骈起者,为百花山。
水折而北,路亦随之,山乃大辟。六里,为双峰洞,阳有庙东向,曰陈崇仪庙,乃把宋守陈曙者。依智高之乱,曙为宾守,以兵八千战于昆仑,兵溃,经略狄青以军法斩之,土人哀而祀焉。后韩都督征蛮,见有白马朱衣而导者,知为曙显灵,故拓而新之。其地乱山回伏,无双峰特耸;若百花骈拥,虽望而见之,然相距甚遥,不知何以“双峰”名洞。碑曰:“在宾州三十里。”又北二里,有小水自西坞出,东注于大溪。即古漏水。
又三里,乃渡大溪之东,溪乃东转,路亦从溪南随之。共东十里,溪北之山东尽,溪南之山亦渐东转而南,是为山口。
其东平畴一望,天豁岚空,不意万山之中,复有此旷荡之区也!
东望五里,为丁桥村,又东十里为宾州,皆在平楚中。
谢肇淛zhé云:“昆仑在宾州南十里。”此何据也?
少憩山口,征三里路于途人。知者云:“当从此东北行,由北小岭入,是为口村。其道为径,可无宾州之迂。”时甫下午,日色大霁,遂由出口北渡大溪,从平畴中行。十里,抵北界小山下。其山颇低,自山口之北回环东北行,至此有村落依之。由村东又东北行五里,越山之北,复有坞自西而东,路横涉之。二里,有水亦自西而东注,架小桥于上渡之。又北一里,直抵北山下,其山乃北第二重东行小支。又有水直逼山麓,自西向而东,架桥亦与前溪同。
度桥即北向登山,山巅有堡一围,名竹马堡,乃二年前太平节推吴鼎元,高州人。署宾州所筑,招狼兵五十名以扼要地者。上山半里,又从山上北行半里,山北有水一塘,横浸山麓,四面皆山峡环之。下山又半里,北望公村尚在坞北二里外,担夫以力不能前,乃从山北麓东行半里,投宿小村。村不当大道,村人初不纳客,已而一妇留之,乃南都即今南京市人李姓者之女,闻余乡音而款留焉。其夫姓邓,随驿骑至南宁。
二十二日是为立春日。晨起,阴云四合。饭而北行田坞间。二里,抵北山下,是为公村今作公车。由村东越山而北,三里下及北麓,始见北向扩然,渐有石峰透突。盖自隆安西岭入,土山崇卑不一,皆纯土而不见石,至此始复见峥嵘面目矣。于是复行平畴中,一里,北过一板桥,有小水亦自西而东。
又北行四里,抵北小山下,有水从山下漱南麓而东,架桥渡之。
遂穿山腋而北,于是北行陂陀间,西望双峰峻极,氤氲云表者,大明山也。其山〔在北斗山西北,〕为上林、武缘分界。按《志》,上林、武缘俱有镆铘、思邻二山,为二县界,曰镆铘而不及大明,岂大明即镆铘耶?又北五里,有大溪西自大明山东流而去,是又为宾州、上林之界,其水较古漏诸溪为大,故不能梁而涉焉。由溪北又三里,登一冈,是为思洛墟,宾州北来大道至墟而合。遂西北行,共十二里过白墟,又三里为牧民堡,有卖饭于冈头者,是为宾州往上林、三里中道也。又西北行十里至开笼山,〔一名鸡笼,〕已直逼北界石山下。由岐北入石山夹中,其山千百为群,或离或合,山虽小而变态特甚。
〔有分三岐者,东岐大而高,中次之,西岐特锐,细若竹枝,诡态尤甚;有耸立众峰间,卓高而直如簪笔者。〕由其西转而北,入石山峒中。
五里,北至杨渡今作洋渡,一大溪西由上林崇山中东流至此,直逼北面石山下,又有一溪北由三里山峡中南向入之,二流合而其溪即清水江愈大,循石山而东,抵迁江入都泥焉。方舟渡北山下,有卖饭者当道,渡者屡屡不绝,遂由其东溯南来溪西岸入峡。
其峡或束或开,高盘曲峙,左右俱有村落。十里,峡复大开,四山围绕,中成大坞。有一峰当坞起平畴中,四旁无倚,极似桂林之独秀、向武之瑞岩,更小而峭。路过其西,忽树影倒垂,天光中透,亟东入之,则其中南北中迸。
南窍复有巨石自洞顶当门外倚,界洞门为二,门内裂窍高数丈,阔丈五,直透峰北者五六丈。
出北窍,其上飞崖倒覆,骞腾而东,若复道回空,悬树倩影。
复入其内,又西通一窍,西北转而出,其中宛转,屡有飞桥上悬,负窦层透,又透西门焉。一峰甚小,下透四门,中通二道,亦琅岩之具体而微者,但琅岩高迥,而兹平狭耳。由岩北又北三里,为桂水桥,溪水自西北漱崖,而南崖瞰溪临桥。昔有叠石为台,构亭于上者,曰来远亭,今止存荒址矣。
越桥东,又北二里,为三里城。城建于万历八年,始建参府,移南丹卫于此,以镇压八寨云。时已过午,税驾于南城外陈队长家。其人乃浙之上虞陈氏也,居此二十年矣。晚日甚丽,余乃人城谒关帝庙,换钱于市而出。及就寝,雨复大作。
二十三日晨起雨止。既而日色皎然,遂令顾仆浣衣濯被,余乃作与陆参戎即参将书,并录《哭静闻》诸诗椷封信之,以待明晨投入。迨暮,日复坠黑云中。
二十四日晨起,雨复作。上午以书投陆君。陆,镇江人也,镇此六年矣。
名万里。
得书即令一把总以名帖即今之名片候余,余乃入谒,为道乡曲,久之乃别。
陆君曰:“本当即留款,以今日有冗,诘朝耑同”专“候耳。”盖是日乃其孙伯恒初冠,诸卫官有贺燕也。
余返寓,雨纷纷不休。
陈主人以酒饮余,遂醉而卧。
二十五日晨起渐霁,余作程纪于寓中。上午,陆君以手书订约订余小叙,尽返所馈仪。余再作书强之,为受金谷秋香卷。下午,入宴于内署,晤陆君,令弟玄芝昆仲俱长厚纯笃dǔ忠实,极其眷爱焉。
二十六日晨起,入谢陆君,遂为下榻东阁。阁在署东隅,乔松浮空,幽爽兼致,而陆君供具丰腆,惠衣袜裤履,谆谆款曲,谊逾骨肉焉。是日,陆君出新旧诸报即邸,报也,是传达政令,通报消息,由封建中央主办的报纸见示,始知石斋先生已入都,又上二疏,奉旨责其执坳,复令回话,吏部主政熊文举以疏救之。
又知郑峚màn阳之狱拟戍,复奉旨欲加重刑,刑部尚书任为镌三级焉。至六月,锦衣卫以病闻。又知钱牧斋即钱廉益,曾作《徐霞客传》为宵人即小人也上疏,以媚乌程,遂蒙迨dài逮捕入都,并瞿式耜sì俱下狱。
抚宁侯朱国弼等疏攻乌程,六月间,乌程始归,郑、钱狱俱未结。
二十七日雨。
二十八日稍霁。陆公特同余游韦龟岩。岩在三里西十里。
二十九日复雨。
三十日复雨。
余苦疮,久而后起。然疮寒体惫,殊无并州之安也。时行道莫决,〔闻静闻决音,必定骨鸡足山,〕且问带骸多阻,余心忡忡,乃为二阄请于天宁寺佛前,得带去者。余乃冒雨趋崇善,以银畀僧宝檀,令备蔬为明日起室之具。晚抵梁店,雨竟不止。
十二日雨不休,午后小止。余市香烛诸物趋崇善,而宝檀、云白二僧欲瓜分静闻所遗经衣,私商于梁店,为互相推委计,谓余必得梁来乃可。而梁故坚不肯来,余再三苦求之,往返数四,而三恶互推互委,此不肯来,彼不肯去。及余坐促,彼复私会不休。余不识其展转作奸,是何意故?然无可奈何。惟日夜悬之,而彼反以诟gòu言交詈lì恶语相骂焉。
十三日晨起,求梁一往崇善,梁决意不行。余乃书一领,求梁作见领者,梁终不一押画押。余复令顾仆求二僧,二僧意如故。
乃不得已,思鸣之于官,先为移寓计。
遂入城,得邓贡士家旧房一间。
乃出城,以三日房钱畀梁,移囊入城。
天色渐霁。然此寓无锅,市罐为晚餐,则月色皎然,以为晴霁可望矣。
十四日早闻衙行蹑屐声,起视之,雨霏霏如故。令顾仆炊而起,书一揭揭帖,具有揭发性质的私人文书令投之郡太守吴公。而是日巡方使者自武缘来,吴已往候于郊,顾仆留侦其还。余坐雨寓中,午余,余散步察院前,观左江道所备下程及宣化县今作南宁市所备下马饭,亦俱丰腆。
还寓,顾仆以郡尊未还,请再从崇善求之。余复书,顾畀之去,仍不理焉。
太平、南宁俱有柑,而不见橘。
余在向武反食橘数枚。
橘与柑其形颇相似。
边鱼南宁颇大而多,他处绝无之。巨者四五觔jīn同“斤”,小者亦二三觔,佳品也。鲫鱼颇小而少,至大无出三寸者。
十五日五更峭寒,天明开霁。自初一早阴至此,恰半月而后晴朗。是日巡方使者驻南宁,接见各属吏。余上午往观,既午,吴郡侯还自左江道,令顾仆以揭往诉静闻事,吴亦不为理,下午出城觅车夫,复俱不得,忡忡而已。
十六日明爽殊甚。五鼓,巡方使者即趋太平府。其来自思恩,亦急迫如此,不知何意。
想亦为交彝压境而然耶!
然不闻其调度若何,此间上下俱置之若罔闻也。仍令顾仆遍觅车夫,终不可得。
南宁城北狭西阔,北乃望仙坡来龙,西乃濒江处也。北、东、南各一门,皆偏于角上,惟西面临江,有三门。
十七日再备香烛素蔬往崇善,求云白熟而奠之,止索戒衣、册叶、竹撞即袈裟,经卷,竹箱,其他可易价者悉不问。云白犹委推诿候宝檀回。乃先起窆白骨,一瓶几满。中杂炭土,余以竹箸逐一拣取,遂竟日之力。仍以灰炭存入瓶中,埋之旧处,以纸数重裹骨,携置崇善寺外,不容带入。则宝檀归矣。
见余索册、撞,辄作盗贼面孔向余曰:“僧死已安窆,如何辄发掘?”以索自锁,且以锁余。余笑而度猜度之,盖其意欲余书一领,虚收所留诸物也。时日色已暮,余先闻其自语云:“汝谓我谋死僧,我恨不谋汝耳!”余忆其言,恐甚,遂从其意,以虚领畀之,只得戒衣、册叶,乃得抱骸归。昏暮入邓寓,觅烛,重裹以拜,俱即戒衣内着。包而缝之置大竹撞间,恰下层一撞也。是日幸晴霁,故得拣骨涯滨几近竟日,还从黑暗中,见沙堤有车,以为明日行可必矣。
十八日早起则阴雨霏霏,街衢qú十字路口湿透。余持伞觅夫,夫之前约者,已不肯行。
出沙堤觅车,车又不复得。
乃还寓,更令顾仆遍索之城外,终无有也。
十九日晨得一夫,价甚贵,不得已满其欲,犹推索再三,上午乃行。雨色已开,阴云未豁。出朝京门,由五公祠即望仙坡。东麓东北行。五里,过接官亭,有小水自西北注东南。又五里,越一冈,连涉南行小水。又五里,有一溪较大,亦自西北向东南注,此即向往清秀所过香象桥之上流也。盖郡北之山东西屏峙,西抚于石步墟,东极于司叛之尖山,皆崇峰联属如负扆yǐ屏风。
其中南走一支,数起数伏,而尽于望仙坡,结为南宁郡治。又东再南走一支,南尽于清秀山而为南宁之下砂。此水其腋中之界也,有木梁架溪上,渡梁,遂登冈阜。又五里,越一最高冈脊,东下有泉一窞在脊畔,是曰高井。由是三下三上,屡渡小水,皆自东南注西北,始知其过脊尚在东,此皆其回环转折之阜,流自西北注者,即西转而东南下木梁大溪者也。共四里,又越一冈脊而下,其脊高不及高井之半,而实为西北来过脊以趋清秀者也。下脊又二里,再渡一溪,其流亦自西北注东南。
过溪上冈又二里,为归仁铺,三四家在冈头而已。又东北望尖山而行,七里为河丹公馆,亦有三四家在冈头,乃就饭焉。又东北行,屡涉南流小水,五里,一溪颇大,有木梁架之,至长于前二溪。其溪盖自北崇山中来,有聚落倚其上流坞中,颇盛。越梁东上冈,是为桥村墟赶集,数十家之聚。时方趁墟,人声沸然。于是北望尖山行,又屡涉东南流小水,十二里,北渡一木梁颇大,又三里而至施湴bàn驿,日将晡矣,歇于店。
二十日五更起,饭而行,犹昧爽也。由施湴东北行二里,为站墟。又一里,降而下,渡一溪,木梁亦长。越溪东上,共一里,逾一冈,已越尖山东北矣。途中屡越小水,皆北而南。又十二里,横径平畴中,其处北近崇山,南下平坞,西即所逾之冈,东则崇山东尽,转而南行,缭绕如堵墙环立。
又东二里,复得大溪自北山南注其内,溪北大山之下,聚落甚盛,曰韦村。大山负扆立村后,曰朝著山。渡溪桥,东上崇冈即南下之脊,为清秀之东郡城第二重下砂也。按《郡志》,东八十里有横山,高险横截江河,盖即此山南走截江而耸起者也。宋置横山寨,为市马之所。又东北二里,有三四家在山冈,曰火甲铺。于是北下行山坞间,四面皆山,水从东南透夹去。屡涉细流,五里,遂北折入山夹。两山东西骈立,从其中溯流北上,共十里,山夹束处汇塘塸ōu积聚水,有三四家踞山脊中度处,两崖山甚逼,乃名曰关山,土人又名曰山心。按《志》,昆仑山在郡城东九十余里,必此地无疑。
然询之土人,皆曰昆仑关在宾州南,即谢在杭《百粤志》亦云然。按宾州南者乃古漏关,非昆仑也。世因狄武襄即获青驻宾州,以上元即正月十五日飨士,夜二鼓被昆抵达仑,遂以宾州古漏当之。至今在南宁者,止知为关山,而不知昆仑;在宾州者,皆以为昆仑,而不知为古漏。若昆仑果在宾州南十里,则两军已对垒矣,武襄十日之驻,二鼓之起,及曙之破,反不足为神奇矣。饭于氓舍,遂东北下山。一里,有大溪自北而南,其流汤汤,入自南宁境,尚无比也。盖关山南北水虽分流,犹南下郁江。于是溯其流北行山夹间,其山屡开屡合,又十四里,得百家之聚,曰长山驿。聚落在溪之西。其北有两溪来会,一自西北,一自东北。二水会合,其北夹而成冈,有墟舍在其上,甚盛。乃渡其西北来之溪,陟桥登墟,循东北来溪之右溯之行。又十里,溪水自东北盘坞中来,路由北麓而上,得数家之聚,曰里段墟,乃邕、柳界牌岭之南麓也。
其去界牌尚十里。此地犹属宣化。
盖邕、柳之水以界牌岭而分,北下者由思笼西转武缘高峰岭西入右江,南下者入郁江。此界牌岭南流之水,经长山而南,余以为即伶俐水之上流也。然土人云:“伶俐水尚东隔一山;此水出大中港,其港在伶俐之西”云。是日至里段,约行六十里,日才过午,夫以担重难行,且其地至思笼四十里,皆重山,无村可歇,遂税驾不前。
二十一日平明,自里段北行,复下山,仍与北来水遇。
溯之入五里,水左右各有支流自山腋来注,遂渡一小桥,乃西北来支流也。又四里,又渡小桥,越溪之东,东北山夹又有支流下注。又北一里,始北上登岭,西瞰其流自西夹中来,则里段、长山大溪之发源处矣。北上半里,东入一隘门,其东有公馆焉,是为邕、柳分界处。
门以内属宾州。公馆惟中屋为瓦,其门庑俱茅所盖。馆门东向,其前后环壑为田,而南北更峙土山。
其水犹西坠馆右峡中,盖即前西麓登山时所见,东北夹支流下注之上流也。其隘土人名为界牌岭,又指为昆仑关。按昆仑为南宁地,去郡东九十五里;兹与宾分界,去南宁一百二十里,其非昆仑可知。今经行者见其处有隘,遂以昆仑当之。
故《西事珥》云:“昆仑关不甚雄险,其上多支径,故曰:”欲守昆仑,须防间道。
‘“亦误谓此也。又平行岭夹,则田塍之东潴而为塘。三塘连汇,共半里,塘尽,复环为田。
(田)之南巨山横峙,田之北列阜斜骞,而田塍贯其间,即过脉处也,其东,水北流矣。余切以小脉自北南过,及随水东北下,抵思笼而问之,始知其水犹西北转武缘南之高峰,而出右江,则此脉乃自南而北渡,北起为陆蒙山,迤逦西行,过施湴尖峰,又西走而分支南结为南宁,其直西又西为罗秀,又西为石步,又西尽于王宫,则右江入郁之东岸也。自过脉处又东半里,乃下,又半里,下抵坞中。随水东北行,望前山一峰尖而甚高,云气郁勃,时漫时露。五里,渐抵尖峰之南,渡溪而北又二里,始见路左西山下有村倚焉。又东渡溪,于是循溪东而北向行。三里,已出尖峰之西麓,溪流东啮麓趾,路乃盘崖北上。转出崖北,二里,东北下,已绕尖峰之北矣。
又行坞中二里,有小水南自尖山北夹来,北与界牌之水合,有小桥,渡之,是为上林县界。
自界牌岭来至此皆为宾州境,而是水之东又为上林境,以上林之思笼一驿孤悬独界其中也。
过桥,复东北升陟冈陀,四里抵思笼今作思陇,村落一区在冈头,是为思笼驿。按《志》,思笼废县,昔为南宁属,不知何时割属上林。其地东西南皆宾州境,惟西北五十里至上林县。
〔驿南面曰高尖山;北面崇山并障,东曰北斗山,西曰晒曲岭;遥山层叠正西者,曰陆蒙山。溪自界牌岭东北至此,扼于北山,遂转西南去。惟陆蒙隔于溪西也。〕先是,雨色濛濛,初拟至思笼而止;及饭,而日色尚早,夫恐明晨雨滑,遂鼓勇而前。由思笼遂东下坞中,溯细流东行,一里,田夹既尽,复潴水为池。其池长亘一里,池尽复环塍为田,其南北皆崇山壁夹,南为高尖之东北垂,北为北斗之东南垂,其中夹而成田。共半里,即二山度脉之脊,水至是遂分东北与西南二派,东北者入都泥江,西南者入右江,〔为黔、郁两江脊,〕水之派至是始分。过脊,随水东北行峡中,其峡甚束。又半里始降而下,有坊焉,复为宾州界。盖宾州之地,东西夹思笼一驿于中,为上林南界者,横过仅七里云。
既下,山愈逼束,路益东转,已越高尖山之东麓矣。
按《志》:“宾州南四十五里有古漏山,古漏之水出焉。其关曰古漏关。”即此矣,然土人无复知者。
随水东又三里,山峡渐辟,又六里,渐出峡,始东望遥峰甚高,双尖骈起者,为百花山。
水折而北,路亦随之,山乃大辟。六里,为双峰洞,阳有庙东向,曰陈崇仪庙,乃把宋守陈曙者。依智高之乱,曙为宾守,以兵八千战于昆仑,兵溃,经略狄青以军法斩之,土人哀而祀焉。后韩都督征蛮,见有白马朱衣而导者,知为曙显灵,故拓而新之。其地乱山回伏,无双峰特耸;若百花骈拥,虽望而见之,然相距甚遥,不知何以“双峰”名洞。碑曰:“在宾州三十里。”又北二里,有小水自西坞出,东注于大溪。即古漏水。
又三里,乃渡大溪之东,溪乃东转,路亦从溪南随之。共东十里,溪北之山东尽,溪南之山亦渐东转而南,是为山口。
其东平畴一望,天豁岚空,不意万山之中,复有此旷荡之区也!
东望五里,为丁桥村,又东十里为宾州,皆在平楚中。
谢肇淛zhé云:“昆仑在宾州南十里。”此何据也?
少憩山口,征三里路于途人。知者云:“当从此东北行,由北小岭入,是为口村。其道为径,可无宾州之迂。”时甫下午,日色大霁,遂由出口北渡大溪,从平畴中行。十里,抵北界小山下。其山颇低,自山口之北回环东北行,至此有村落依之。由村东又东北行五里,越山之北,复有坞自西而东,路横涉之。二里,有水亦自西而东注,架小桥于上渡之。又北一里,直抵北山下,其山乃北第二重东行小支。又有水直逼山麓,自西向而东,架桥亦与前溪同。
度桥即北向登山,山巅有堡一围,名竹马堡,乃二年前太平节推吴鼎元,高州人。署宾州所筑,招狼兵五十名以扼要地者。上山半里,又从山上北行半里,山北有水一塘,横浸山麓,四面皆山峡环之。下山又半里,北望公村尚在坞北二里外,担夫以力不能前,乃从山北麓东行半里,投宿小村。村不当大道,村人初不纳客,已而一妇留之,乃南都即今南京市人李姓者之女,闻余乡音而款留焉。其夫姓邓,随驿骑至南宁。
二十二日是为立春日。晨起,阴云四合。饭而北行田坞间。二里,抵北山下,是为公村今作公车。由村东越山而北,三里下及北麓,始见北向扩然,渐有石峰透突。盖自隆安西岭入,土山崇卑不一,皆纯土而不见石,至此始复见峥嵘面目矣。于是复行平畴中,一里,北过一板桥,有小水亦自西而东。
又北行四里,抵北小山下,有水从山下漱南麓而东,架桥渡之。
遂穿山腋而北,于是北行陂陀间,西望双峰峻极,氤氲云表者,大明山也。其山〔在北斗山西北,〕为上林、武缘分界。按《志》,上林、武缘俱有镆铘、思邻二山,为二县界,曰镆铘而不及大明,岂大明即镆铘耶?又北五里,有大溪西自大明山东流而去,是又为宾州、上林之界,其水较古漏诸溪为大,故不能梁而涉焉。由溪北又三里,登一冈,是为思洛墟,宾州北来大道至墟而合。遂西北行,共十二里过白墟,又三里为牧民堡,有卖饭于冈头者,是为宾州往上林、三里中道也。又西北行十里至开笼山,〔一名鸡笼,〕已直逼北界石山下。由岐北入石山夹中,其山千百为群,或离或合,山虽小而变态特甚。
〔有分三岐者,东岐大而高,中次之,西岐特锐,细若竹枝,诡态尤甚;有耸立众峰间,卓高而直如簪笔者。〕由其西转而北,入石山峒中。
五里,北至杨渡今作洋渡,一大溪西由上林崇山中东流至此,直逼北面石山下,又有一溪北由三里山峡中南向入之,二流合而其溪即清水江愈大,循石山而东,抵迁江入都泥焉。方舟渡北山下,有卖饭者当道,渡者屡屡不绝,遂由其东溯南来溪西岸入峡。
其峡或束或开,高盘曲峙,左右俱有村落。十里,峡复大开,四山围绕,中成大坞。有一峰当坞起平畴中,四旁无倚,极似桂林之独秀、向武之瑞岩,更小而峭。路过其西,忽树影倒垂,天光中透,亟东入之,则其中南北中迸。
南窍复有巨石自洞顶当门外倚,界洞门为二,门内裂窍高数丈,阔丈五,直透峰北者五六丈。
出北窍,其上飞崖倒覆,骞腾而东,若复道回空,悬树倩影。
复入其内,又西通一窍,西北转而出,其中宛转,屡有飞桥上悬,负窦层透,又透西门焉。一峰甚小,下透四门,中通二道,亦琅岩之具体而微者,但琅岩高迥,而兹平狭耳。由岩北又北三里,为桂水桥,溪水自西北漱崖,而南崖瞰溪临桥。昔有叠石为台,构亭于上者,曰来远亭,今止存荒址矣。
越桥东,又北二里,为三里城。城建于万历八年,始建参府,移南丹卫于此,以镇压八寨云。时已过午,税驾于南城外陈队长家。其人乃浙之上虞陈氏也,居此二十年矣。晚日甚丽,余乃人城谒关帝庙,换钱于市而出。及就寝,雨复大作。
二十三日晨起雨止。既而日色皎然,遂令顾仆浣衣濯被,余乃作与陆参戎即参将书,并录《哭静闻》诸诗椷封信之,以待明晨投入。迨暮,日复坠黑云中。
二十四日晨起,雨复作。上午以书投陆君。陆,镇江人也,镇此六年矣。
名万里。
得书即令一把总以名帖即今之名片候余,余乃入谒,为道乡曲,久之乃别。
陆君曰:“本当即留款,以今日有冗,诘朝耑同”专“候耳。”盖是日乃其孙伯恒初冠,诸卫官有贺燕也。
余返寓,雨纷纷不休。
陈主人以酒饮余,遂醉而卧。
二十五日晨起渐霁,余作程纪于寓中。上午,陆君以手书订约订余小叙,尽返所馈仪。余再作书强之,为受金谷秋香卷。下午,入宴于内署,晤陆君,令弟玄芝昆仲俱长厚纯笃dǔ忠实,极其眷爱焉。
二十六日晨起,入谢陆君,遂为下榻东阁。阁在署东隅,乔松浮空,幽爽兼致,而陆君供具丰腆,惠衣袜裤履,谆谆款曲,谊逾骨肉焉。是日,陆君出新旧诸报即邸,报也,是传达政令,通报消息,由封建中央主办的报纸见示,始知石斋先生已入都,又上二疏,奉旨责其执坳,复令回话,吏部主政熊文举以疏救之。
又知郑峚màn阳之狱拟戍,复奉旨欲加重刑,刑部尚书任为镌三级焉。至六月,锦衣卫以病闻。又知钱牧斋即钱廉益,曾作《徐霞客传》为宵人即小人也上疏,以媚乌程,遂蒙迨dài逮捕入都,并瞿式耜sì俱下狱。
抚宁侯朱国弼等疏攻乌程,六月间,乌程始归,郑、钱狱俱未结。
二十七日雨。
二十八日稍霁。陆公特同余游韦龟岩。岩在三里西十里。
二十九日复雨。
三十日复雨。
上一篇:粤西游日记三十三
下一篇:粤西游日记三十一
粤西游日记三十二相关文章
- 《溯江纪源 / 江源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江、河(指长江、黄河)为南北二经流主要河流,以其特达于海也。而余邑......
- 《法王缘起》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吐蕃bō国有法王、人王。人王即领主主兵革,初有四,今并一。法王喇嘛......
- 《丽江纪略》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丽江名山牯冈、辇果,俱与腊罗相近。东北界。胡股、必烈,俱丽江北界......
- 《鸡山志略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诸寺原始俱以年次为先后。接待寺嘉靖间,天心和尚跪华首门,遥礼初祖......
- 《鸡山志略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灵异十则放光老僧香金鸡泉收蛇穴石门复开土主报钟经声应耳然身雷......
- 《鸡山志目》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一卷真形统汇此山之纲领也。山名山脉山形山界开辟鼎盛二卷名胜分......
- 《滇游日记四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起,问沈翁,犹未归。兰宗具饭,更作饼食。余取纸为狮林四奇诗......
- 《滇游日记四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八月二十三日雨浃日jiá整天,憩悉檀。二十四日复雨......
- 《滇游日记四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八日从冷泉庵晨起,令顾仆同妙乐觅驼骑,期以明日行。余亟饭,出北门......
- 《滇游日记四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二日饭于龙泉。命顾仆入城觅夫,而于殿后静室访讲师。既见,始知其......
- 《滇游日记四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六日晨起而饭。其夫至,付钱整担而行;以一饭包加其上,辄弃之去,遂不......
- 《滇游日记四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八月初一日余自小腊彝东下山。腊彝者,即石甸北松子山北......
- 《近腾诸彝说略》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腾越密迩近诸彝,实滇西藩屏。而滇境大势,北近吐蕃,南皆彝缅,郡邑所置......
- 《永昌志略》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汉永昌郡,元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总管置司治于永昌,后改为宣慰使司......
- 《滇游日记四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四日从蛮边饭而行。仍从旧路东南一里,宜东下,误循大路倚西山南行......
- 《滇游日记三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起,霁色可挹。遂由阁东竹坞,绕石崖之左,登其上。其崖高五六......
- 《滇游日记三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七月初一至初三日抄书麓馆,亦无竟日之晴。先是俞禹锡有......
- 《滇游日记三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五、初六两日憩会真楼。初七日闪知愿来顾,谢余往叩灵几,礼也。知......
- 《滇游日记三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五日晓霁。崔君来候余餐,与之同入市,买琥珀绿虫。又有顾生者,崔......
- 《滇游日记三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八日大雨,不成行,坐李君家作田署州《期政四谣》,以李君命也。初九......
- 《滇游日记三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五月初一日平明起,店主人言:“自往尖山后,参府吴公......
- 《滇游日记三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七日晨起,饭而行。仍取木胆肩负之。由冈东南下峡一里余,复有烟......
- 《滇游日记三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二日晨起,宿雾净尽,宝藏先以点饷余,与余周历峰前。凭临而南为南......
- 《滇游日记三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四日早雨。命顾仆觅潘秀才家,投吴方生书。上午雨止,潘来顾。下午......
- 《滇游日记三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四月初十日闪知愿早令徐使来问夫,而昨所定者竟不至。徐......
- 《滇游日记二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六日鸡再鸣鸡叫第二遍,具饭。平明,随江西岸行。四里余,南至岔路......
- 《滇游日记二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晨起候夫,余以其欲壑无厌即贪欲太大,永不满足,另觅寺僧为负。......
- 《滇游日记二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二日觉宗具骑挈餐,候何君同为清碧溪游。出寺即南向行,三里,过小纸......
- 《滇游日记二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雨止而余寒犹在,四山雪色照人。迨饭而担夫逸去暗中走掉,刘君......
- 《滇游日记二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三月初一日何长君以骑至文庙前,再馈赠送餐为包,乃出南门......
- 《滇游日记二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六日平明,炊饭而行,遵南街出,七里至罗尤邑。余以为将滨湖而行,而大......
- 《滇游日记二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三日早饭,平明抵北门。从门外循旧城而西,一里,转而南。半里,其南则......
- 《滇游日记二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餐后,大把事复来候往木家院。通事具骑,而大把事忽去,久待不......
- 《滇游日记二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二月初一日木公命大把事以家集黑香白镪qiǎng白银十两来馈......
- 《滇游日记二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二日晨餐后,弘辨具骑候行,余力辞之。遂同通事就道,以一人担轻装......
- 《滇游日记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一日饭后,觉左足拇指不良,为皮鞋所窘也。而复吾亦订余莫出,姑停憩......
- 《滇游日记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五日暂憩悉檀寺。莘野乃翁沈君,具柬邀余同悉檀诸禅侣,以初六日供......
- 《滇游日记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己卯(公元1639年)正月初一日在鸡山狮子林莘野静室。是早天气澄澈,旭日当......
- 《滇游日记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七日(有缺文)余见前路渐翳,而支间有迹,可蹑石而上,遂北上攀陟之。......
- 《滇游日记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饭而行,犹寒甚而天复霁。由西门北向循西山行,五里,抵一村,其北......
- 《滇游日记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早寒甚。出北门,半里,经南门,转而西南上坡。一里,有桥跨溪上,曰......
- 《滇游日记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十二月初一日在官庄茶房。时顾仆病虽少瘥chài病愈......
- 《滇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九日令顾仆觅米具炊。余散步村北,遥晰细看,辨析此坞。东北自牧养......
- 《滇游日记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一月初一日晨起,余先作书令顾仆往投阮玉湾,索其导游缅甸书,并谢向......
- 《滇游日记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六日鸡再鸣,饭而出店,即北向循西山行。三里,曙色渐启。见有岐自......
- 《滇游日记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四日街鼓未绝,唐君令人至,言早起观天色,见阴云酿雨,风寒袭人,乞再......
- 《滇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十月初一月凌晨起,晴爽殊甚。从三家村啜粥启行,即西由峡......
- 《盘江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南北两盘江,余于粤西已睹其下流,其发源俱在云南东境。余过贵州亦资......
- 《滇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四日余初欲行,偶入府治观境图,出门,左有肆,中二儒冠者,问《图》、......
- 《滇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四日雨竟日不霁,峭寒砭biān。骨刺骨,惟闭户向火,不能移一步也。翠峰......
- 《滇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七日晨起,云尚氤氲。饭而行。有索哨者,还宿处,解囊示批而去。于是......
- 《滇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九月初一日雨达旦不休。起观两界山,已出峡口,碧峒在西南......
- 《滇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五日其妇平明始觅炊,迟迟得餐。雨时作时止。出门即东上岭。盖......
- 《滇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七日晨起,雨色霏霏。饭而行,泥深及膝,出门即仆向前摔倒。北行一里......
- 《滇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八月初七日余作书投署府何别驾,求《广西府志》。是日其......
- 《随笔二则》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黔国公沐昌祚卒,子启元嗣爵。邑诸生往祭其父,中门启,一生翘首内望,门......
- 《游颜洞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一至滇省,每饭未尝忘钜......
- 《滇中花木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鹃杜鹃为最。山茶花大逾碗,攒合成球,有分心......
- 《游太华山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huán苇长成后的......
- 《黔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五月初一日余束装寄逆旅主人符心华寓,兰溪人。乃南抵普安北门外,东......
- 《黔游日记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八日出西坡城之西北门,复西向陟岭。盘折而上二里,始升岭头,其北......
- 《黔游日记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四月二十五日晨起,自鼎站西南行。一里余,有崖在路右,上下......
- 《黔游日记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早餐,随担夫出平坝南门,循西山麓南行。二里,有石坊当道,其南丛......
- 《黔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八日辞自然师下山。一里半,抵山麓。西一里半,有数家在南麓,为永丰......
- 《黔游日记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五日昧爽,出青崖南门,由岐四向入山峡。南遵大路为定番州道。五里......
- 《黔游日记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三十日平明饭,出独山州北隘门,西北向循西界山行。六里,有小水亦自西......
- 《黔游日记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三月二十七日自南丹北鄙岜bā歹村,易骑入重山中,渐履无人......
- 《粤西游日记三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一日平明起,天已大霁,以陆公书投莫。莫在囤,不及往叩,以名柬去,余......
- 《粤西游日记三十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五日晨起,天色如洗,亟饭而行。刘君来送,复往谢之,遂同杜实徵同至其......
- 《粤西游日记三十七》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十日晨起饭于香山寺,云气勃勃未已,遂别慧庵行,西〔取南丹道去。〕......
- 《粤西游日记三十六》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三日余憩足寺中。郡人祉zhi祈福会寺前,郡守始出行香。余倚北檐作达......
- 《粤西游日记三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八日天色晴霁甚。早饭龙隐。僧净庵引,由山北登蚺蛇洞,借宿二人偕......
- 《粤西游日记三十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四日晨起,阴云四布,即索骑游东岩。岩在东石峰之麓,由独山入隘,度土......
- 《粤西游日记三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正月初一日阴雨复绵连,至初六稍止。陆君往宾州,十一日归......
- 《粤西游日记三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丁丑(公元1637年)十二月十一日夜雨达旦。余苦疮,久而后起。然疮寒体惫,殊......
- 《粤西游日记三十一》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二日早起,阴云如故。饭久之,夫至乃行。东向三里,即前往观鱼道也。......
- 《粤西游日记三十》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日晨起,小雨霏霏。待夫,而饭后至。乃雨止,而云不开。于是东向转......